Skip to content

父母高齡生二胎,他是那尷尬的“一孩”

92f57052ebbd6c540fc79eca90105501

隨著二胎政策開放,越來越多高齡女性追生二胎,她們生下二孩時,一孩已進入青春期,兩個孩子相差十幾歲甚至二十歲。這種不常見的家庭組合,對每個家庭成員都是全新的挑戰,尤其是對一孩來說。麵對同胞之間的代際鴻溝,父母被瓜分的注意力,以及突如其來的責任,一孩該如何去適應?

7f034a4431f04167df07d889f50a1f69

不尋常的手足關係

下午五點,楊安潦草幾筆在黑板上留下課後作業,將備課材料塞進背包,匆匆走出教室。還在讀幼兒園的雙胞胎弟弟妹妹下午四點半放學,她要趕去接,現在已經遲到了半小時。”
今天又要被老師翻白眼了 “,楊安心想。

到了幼兒園,弟弟妹妹一看見她,立刻從保安亭衝到門口大喊:” 姐姐,我餓!”
楊安一邊訕笑著給老師賠不是,一邊把弟弟妹妹的書包掛在手臂上。這樣的生活持續近一年了,楊安還是無法適應老師責備的眼神。

回家路上,弟弟妹妹不停地和姐姐分享學校裏的事情,但楊安總是走神——這是她每天為數不多的放鬆時刻,不想對兩個小孩的嘰嘰喳喳作出回應。回家後,她給弟弟妹妹安排晚飯後,監督他們完成作業,然後才開始自己的備課。

楊安今年 21 歲,她的一對雙胞胎弟弟妹妹今年 3
歲。大學畢業後,楊安原本打算去大城市打拚,卻被父母的請求中斷了計劃——他們請求楊安返回家鄉,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擔子,因為父親忙於藥店的生意,高齡母親產後身體虛弱,而外婆也病倒了。

4af5510616de0f6e43ffc0f56b4223e9

圖 | 電影《我的姐姐》劇照

有時候,楊安望著雙胞胎弟弟妹妹和她幼時極為相似的臉,會對自己的境況感到不解:” 我明明隻是姐姐,為什麽擔負著媽媽的責任?”
楊安覺得,自己對弟弟妹妹的感情是複雜的:一方麵,她覺得弟弟妹妹 ” 絆住 ”
了她遠走高飛的腳步,另一方麵,她也清楚這不是他們的錯。

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越來越多中年夫妻選擇高齡生子,在一些二胎家庭裏,一胎和二胎往往會有較大的年齡差距。這種特殊的手足關係,不僅會重塑家庭關係,對一胎來說也意味著要開始去經曆一種新的生活。

不同於楊安默默踐行著 ” 姐姐的責任 “,張帆不適應這樣的角色轉換,總是試圖逃離。三年前弟弟出生時,張帆 18
歲,一整個暑假,她在家感受到了父母 ” 前所未有的冷落 “,從那時起,她將弟弟視為毀掉自己溫馨生活的 ” 元凶 “。

” 我大部分時間都是討厭弟弟的,甚至可以說是痛恨。”
張帆說。她解決這種不滿情緒的方式,是故意冷落弟弟。當弟弟吐奶弄髒了衣服,母親手忙腳亂地擦拭時,她隻是在一旁冷眼看著。弟弟剛學會爬,咿咿呀呀扯她的褲腿,”
邀請 ” 她一起玩遊戲的時候,她也不理會。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伯頓 · L · 懷特 ( Burton L.White ) 曾整理出一份《最全二胎 ” 年齡差距 ”
影響對照表》,顯示兩個孩子年齡相差 6 歲以上時,父母往往會更輕鬆,但一胎容易心理失衡。年長弟弟 16
歲的陳浩,在弟弟降生後,與張帆一樣刻意與弟弟保持距離。他覺得這是在將母親對自己的忽視複刻到弟弟身上,將之視為對母親的反抗。

這種情感,有時會滑向另一個極端——控製欲。過去十年,陳浩一直將弟弟視為自己軍校理想的 ” 繼承者
“。他曾因為身高與軍校失之交臂,一度灰心喪氣,轉而將這個願望移交給弟弟,” 我大他 16 歲,懂的肯定比他多啊
“。弟弟小時候的服從,一度讓陳浩沉浸在這種掌控感中,直到步入青春期後,13 歲的弟弟開始反抗:”
我為什麽一定要上軍校?我為什麽不能當老師?你隻是我哥,不是我爸!”

研究顯示,當年齡差異足夠大,一孩通常會表現出一種父母意識,將弟弟妹妹當作自己的孩子對待。很多年以後,陳浩開始反思自己身上的這種意識,因為這更傾向於控製欲。但在王樂樂的理解中,這種意識更像是一種
” 不計回報的母愛 “。

自從小自己 17 歲的弟弟出生以後,王樂樂最開心的事情就是放假回家,從小到大,弟弟對她的依戀,總是令她感到快樂。”
他很黏我,總是偷偷用媽媽的手機給我打電話,老是問‘姐姐,你啥時候回來’,‘姐姐,我想你了’。’’每次接完弟弟的電話,王樂樂都恨不得立刻衝回家裏,一到家就跟外界
” 失聯 ” 了。看著弟弟一天天長大,王樂樂說自己有種 ” 養成的快樂 “。她甚至覺得,有了弟弟,自己生不生小孩也不重要了。

e519beae45e89ea58cb694bf8131dc2d

圖 | 王樂樂和弟弟的合照

683265ed73f87da21d854da46e990e60

被瓜分的偏愛

兒童心理學家佩裏 • 克拉斯(Perry Klass)曾說,出於本能,孩子總是在尋找 ” 誰是爸爸媽媽最喜歡的小孩 ”
的證據。因此,父母的態度會直接影響多胎家庭的手足關係。

這在王樂樂身上,得到了直觀的印證。她認為,自己和弟弟的和諧關係,很大程度上來源於父母的公平。弟弟出生以後,父母對她 ”
甚至比以前更貼心了
“,那是一種有意維持的平衡——給弟弟買零食時,也會給姐姐買一份;姐姐想出去玩了,也不會把她拴在家裏照顧弟弟。

但更多一孩卻沒有王樂樂的境遇,作為年長的孩子,他們 ” 理所應當 ”
地承擔起照顧二孩的責任,被父母要求表現出謙讓、包容、體諒等特質。

陳浩用 ” 性情大變 ” 來形容母親生下弟弟以後的變化,曾經他印象中的母親是 ” 溫柔的、總是笑盈盈的
“,但自從有了弟弟,母親就 ” 總是挑剔我,責備我不帶弟弟
“。一次,陳浩打遊戲入了迷,沒有理會在一旁的弟弟,弟弟的嚎哭很快引來母親,母親一把將陳浩的鍵盤摔到地上,憤怒地質問他:”
遊戲比你弟弟重要?” 說完抱著弟弟離開。陳浩心裏一顫:” 至於嗎?”

父母態度的傾斜,令陳浩難以釋懷。弟弟一歲那年,正趕上他高考,但全家人 ” 好像沒人記得這件事
“,他獨自完成了報考、體檢、填誌願等一係列事情,甚至獨自麵臨不理想的分數,母親似乎更關心商場打折的奶粉,以及大兒子有沒有照顧好弟弟。填報誌願時,陳浩隻選那些遠離家鄉的城市,”
想逃得遠遠的 “。

5d9f8eae7a9a3cbe2904fa21c267da25

圖 | 陳浩和弟弟為數不多的合照

難以親近弟弟的張帆,也感受到了父母的忽視:”
去公園玩的時候,他們隻給弟弟買玩具和零食,隻顧著逗弟弟開心,而我永遠像個外人一樣,抱著弟弟的水杯和衣服,不尷不尬地站在一邊,也沒人搭理我。”

對年齡差距較大的手足關係來說,父母的注意力被瓜分,不僅僅表現在情感上,還包括經濟資源的傾斜。

根據《中國生育成本報告 2022 版》,在中國,0-17 歲城鎮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 63 萬元;0-17
歲農村孩子的養育成本平均為 30 萬元。並且,從將一個孩子撫養到 18 歲的成本和人均 GDP
的倍數來看,中國的養育成本幾乎是全球最高——澳大利亞是 2.08 倍,法國是 2.24 倍,德國是 3.64 倍,美國是 4.11
倍,中國是 6.9
倍。在高昂的養育成本麵前,中國人的平均生育意願幾乎是世界最低。根據經合組織的數據,絕大部分國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數均超過 2
個,而中國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數低於 2 個。

對於一個普通家庭而言,選擇了二胎,就意味著要降低家庭整體生活水平。張帆曾多次體會到這種改變。自從生下弟弟以後,父母取消了原本一年兩次的旅遊,過去飯桌上的歡聲笑語也被關於錢的爭吵取代。以前從不在她麵前提錢的母親,開始頻繁抱怨育兒的開銷——
” 奶粉要喝進口的,紙尿褲要穿最好的,現在都流行上雙語幼兒園,興趣班也少不了,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 ……” 張帆想不明白,年近 50
的父母,拿什麽和 80 後、90 後父母比呢?

480695fdd0f52f2288c2bd4ff8e097a2

圖 | 弟弟出生前張帆和父母遊玩

年長的一孩,早已過了對金錢沒有概念的時期,他們能敏銳感知到金錢所觸發的競爭。張宇說,最初對弟弟產生反感,是因為 ”
他動了我的蛋糕 “。弟弟出生前,父母曾向張宇承諾:”
你放心,再生一個,你還是我們家大兒子,房子、車、結婚的錢早就給你準備好了,一分不會少你的。”
但後來,說好的婚房、婚車都打了水漂,結婚場地也從原本設想的酒店換到了祠堂。如今,張宇結婚四年,兒子也三歲了,一家三口仍然擠在出租屋裏為湊首付發愁。談到自己的心結,張宇說:”
我不是非要靠他們,是他們承諾了卻做不到,我也是他們的孩子啊。”

有時候,經濟壓力對一孩產生的影響,以一種多米諾骨牌效應的形式出現。李心就曾充當過前男友連環倒下牌堆的其中的一張骨牌——當她了解到男友還有一個小他
21
歲的弟弟後,思量再三,決定分手。李心男友的弟弟在他讀大三時誕生,從此男友的學費和生活費全都靠自己賺,他不得不在學習之餘兼職打工。將這一切看在眼裏的李心不由得擔憂:”
他父母連退休金都沒有,老了以後拿什麽供他弟弟上學、結婚呢?如果我和他結婚,這些會不會變成我的責任,這簡直是硬生生塞給我一個兒子。”

84330737f8eaae5ab4760c229e56027f

躲不掉的責任

旁人可以說走就走,身處家庭關係中的一孩,往往無處躲藏。已經成年的一孩,甚至會主動攬下對家庭的責任。

大學剛畢業時,楊安曾想過遠走高飛。” 隻要按時給父母打錢就好了 “,她這樣想。但很快她就心軟了:” 總覺得這樣是不孝。”
讓不再年輕的父母獨自撫養弟弟妹妹,她做不到。

父母發現母親意外懷上了雙胞胎弟弟妹妹時,曾召開家庭會議。當時,母親和楊安都表示反對,覺得家裏已經有兩個孩子,再生隻會增加家庭壓力。唯有父親執意要生,放話說要獨自撫養兩個新生兒。那一刻,楊安感覺這個責任自己躲不掉了:”
他連一個小藥店都需要我和媽媽協助,有什麽能力做這樣的保證呢?”

早已做好心理準備的楊安,3 年後接到那通匆忙叫回她的電話時,並不意外。電話裏,父母對她說:”
外婆病重了,弟弟妹妹還小,家裏需要你。” 他們甚至積極地幫她在家鄉謀求工作:” 你可以來離家很近的學校教書。”
電話另一頭的楊安,隻覺得 ” 自己在往下墜,抬頭看,懸崖邊站著父母,微笑著向她招手 ……”

過去一年,楊安每天奔波於學校、藥店和家庭之間。她時常在夜裏輾轉反側,回想起 17 歲的那個夏天。”
如果當時自己強烈要求不要留下這兩個孩子,父親還會堅持嗎?” 楊安鄉,但看見弟弟妹妹稚嫩的臉龐,她又覺得自己不應該有這種 ” 罪惡 ”
的想法。

楊安說自己至今仍不打算戀愛:” 這是不敢想的,哪個男生會想和一個整天追著孩子喂飯、根本沒時間約會的姐姐談戀愛呢?”
她計算著年歲:弟弟妹妹還有 20 年才能自立,到時候自己 40 歲,爸媽 65 歲。” 這 20 年是我人生最好的 20
年,卻注定要拖著我的家庭沉重地走。” 楊安惆悵。

張帆的弟弟才 4 歲、父親已經 50 歲。雖然,她理性上清楚作為姐姐,在法律上負有對弟弟的撫養責任,但目前,她不想麵對: ”
現在不想養,說不定以後會想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