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女富豪5.6億在意大利全款購豪宅 這筆錢哪來的?

近日,意大利媒體報道稱,一位中國富豪於今年 4 月斥資 8000 萬歐元在意大利撒丁島富豪區購買了一座豪宅。

令意大利人震驚的是,該名富豪在購房時選擇一次性付清,沒有使用分期付款,也沒有通過 ” 皮包公司 “,而是直接通過銀行的 ”
緊急轉賬 “,從自己米蘭的意大利賬戶直接將房款打到原房東的賬戶上。

如今,在嚴防人民幣資產流出的監管趨勢下,5.66 億人民幣如何變成了 8000 萬歐元,出現到了意大利的房市中?

e70f90d173401936b5234a988226ab13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股權質押與減持套現

如果這位富豪長時間生活在海外,並且用合法經營手段積累了 8000 萬歐元資產,那此次交易無可置喙。

除此之外,富豪可能會用境外股權質押的方式來貸款。

如果其為上市公司股東,可以以自己在境外的流通股權作為質押物向第三方或銀行進行貸款。質押的股票必須是在全球範圍內被承認的交易所中上市的股票,包括美國、香港主板等海外市場的股票。

借款人提供上市公司股票名稱與融資股票的數量,並提出自己希望融到的資金額度,而資金方也會對該股票作出評估,而後確定金額。兩方正式達成協議之後,資金將於一周內到達借款人的境外賬戶。

2021 年 7 月,曾有外媒指出,馬雲與蔡崇信多次質押他們的股份進行借款,用於在海外購買豪宅、私人飛機、提供擔保等。

對於上述報道,阿裏巴巴發言人並未否認馬、蔡的股權質押,而是強調股權融資是非常常見的做法,可在不用出售股票的情況下提供流動性。

無獨有偶,美國富豪馬斯克也曾多次因股權質押登上新聞。今年 4
月,馬斯克拋出推特收購計劃。根據外媒報道,據馬斯克的貸款協議,他必須為每 20 美元的借款提供價值 100
美元的特斯拉股票作為抵押品,即貸款價值比(loan-to-value ratio)達到 20%。

如果在某一天,馬斯克的貸款金額占其抵押股票價值的 35%
以上,將被迫追加保證金,屆時他將不得不出售更多持股、提前償付貸款或提供額外的抵押品。

當然,除了股權質押,上市公司股東可以通過減持其在境外上市的公司股份,套現離場。

而這位富豪到底使用了哪種方法?也許不久之後會有一個答案。

” 螞蟻搬家 “

事實上,海外購房一直是最受中國高淨值人群歡迎的資產配置選項之一,並且這些人最鍾意的購房方式就是現金付款。但因為越來越嚴格的外匯管製,之前甚至有土豪海外購房動用
16 個親戚朋友身份證兌換外匯的新聞報道出現。

與這種常見的 ” 灰色 ” 兌換外匯手法相似的一種非法換取外匯的方法被稱為 ” 螞蟻搬家
“,通過大量開設銀行賬戶,多次、小額將人民幣兌匯後轉移到境外賬戶,至今仍有人沿用。

例如,通過非法手段,盜取銀行內閑置賬戶,通過多個賬戶購買外匯並轉去境外。河南省濟源市人民法院曾在 2019
年有一例判決,涉案群體便通過這種方式重複騙購外匯,涉及人民幣 1.32
億元。最終,法院判處這些人有期徒刑六個月至四年不等,並處罰金若幹元。

早在 2008
年,央行反洗錢監測分析中心課題組便發布一篇名為《我國腐敗分子向境外轉移資產的途徑及監測方法研究》的報告,雖然日期久遠,但其中關於境外轉移資產的研究非常詳盡。

例如將現金直接夾帶在行李中出境,或者雇傭 ” 水客 ”
像走私貨物一樣走私現金,這種方法較為傳統、簡單,但在如今邊檢係統愈發發達的情況下,這樣低效率、高風險的財產轉移已少有人用。

還有人則是利用 ” 地下錢莊 ” 的方式轉移資金。” 地下錢莊 ” 作為中介,通常在境內和境外都擁有賬戶,內地 ” 客戶 ”
可以將資產轉入境內 ” 地下錢莊 ” 的賬戶,” 地下錢莊 ” 扣除手續費後將外幣打入該 ” 客戶 ”
在境外的賬戶。但近年監管愈發嚴格,” 地下錢莊 ” 早已岌岌可危。

2022
年時,湖南省益陽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了一則刑事判決書顯示,有犯罪團夥搭建境外賭博網站支付體係並配合人肉走私現金,將資產轉移出境。犯罪團夥在境外租用服務器搭設了支付平台,再通過一些境內的
” 皮包公司 ” 為支付平台開通了商戶賬戶,用這些賬戶來完成犯罪資金的轉移和 ” 洗白 “。

在監管的 ” 圍追堵截 ” 之下,上述資金轉移的方式屢屢被識破並被重罰。然而,新的資產轉移方式又悄然出現。

新手段防不勝防

近年來內地投保人赴香港購買保險已成為一種流行,其中與資產轉移有緊密關係的便是神秘的 ” 大額保單 “。

據當時媒體報道,保險公司的大額保單業務可以與分布在全球的私人銀行合作,投保人一次性繳清保費後,後續如果需要資金,便可以將保單抵押給銀行,獲得最高八成的貸款,而這些資金便可以輕鬆到達投保人境外的賬戶。通常,投保人需要先在私人銀行開戶,開戶金額至少
100 萬美元,而保費金額少則 50 萬美元起,多則 1000 萬美元起。

這種方法曾經短暫地成為資產外移的流行途徑,但很快監管便出手幹預。2016
年時,中國保監會發文提醒赴港購買保險的居民留意相關風險,諸如香港保單不受內地法律保護、存在匯率風險和外匯風險、收益存在不確定性以及等等其他風險。同時,中國銀聯也發布《境外保險類商戶受理境內銀聯卡合規指引》,禁止通過銀聯通道繳付具有投資分紅性質的香港保單。

大額保單的 ” 風潮 ” 退去,但緊接著虛擬貨幣又登場了。

區塊鏈安全公司 PeckShield 發布的 “2020 年年度虛擬貨幣反洗錢報告 ” 統計數據顯示,2020 年中國有 175
億美元經過未受監管的跨境虛擬貨幣交易輸出到海外。

據媒體報道,2020 年前 10 個月,每個月從中國流到境外的比特幣數量最高可達 16.69 萬枚,最低也有 8.94
萬枚。但到了 2020 年 11 月、12 月,這一數量爆發到 23.17 萬枚和 25.41 萬枚。

2021 年 3 月 19
日,最高人民檢察院、中國人民銀行聯合指出,利用虛擬貨幣跨境兌換,將犯罪所得及收益轉換成境外法定貨幣或者財產,是洗錢犯罪的新手段。

2022 年 4 月,遼寧省大連市中級人民法院披露的一則理財合同糾紛案判決書就涉及了利用虛擬貨幣非法對外財產轉移。

當事人與一家內地公司簽訂理財委托,然而該公司的理財項目是在香港進行現貨與期貨投資,這意味著當事人的投資款必須兌換為外匯,但雙方最後並沒有通過合法手續兌換,而是借道
” 虛擬貨幣
“,兌換為外匯投入期貨市場。一審法院認定,上述行為已經構成變相買賣外匯,劉某與該公司之間的委托理財合同法律關係也被認定無效。

此外,還有人是通過境外投資的方式。一位從事私募基金行業的人士告訴時代財經,早年內地富商大多通過海外的實業公司來轉移資產,”
以正常海外投資的形式將資金匯出,但資金到達境外後,性質發生改變,挪作他用,同時再配合離岸公司來規避監管要求。”

不過,2017
年,國家發改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交部、全國工商聯聯合製定《民營企業境外投資經營行為規範》。《規範》強調,營企業境外投資應按照相關規定,主動申請備案或核準。”
民企不得以虛假境外投資非法獲取外匯、轉移資產和進行洗錢等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