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在台港澳人士揭露心路歷程 他們這樣看台灣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29日下午舉行「在台港澳人士生活分享會」,邀請周凱欣、蔡卓城、梁敏婷與黃愷晴四位各領域港澳人士分享在台生活歷程與心得,多數人提到,選擇來台灣生活的一個重要考量是豐富的資源以及較低的生活成本。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榮譽會長張五岳致詞時表示,協會是1986年成立,當時中國大陸跟英國1984年達成協議,台灣各界相當關心,1986年杭立武先生領導下成立協會,目的很大部分是為了因應香港「九七」事實、台灣民間單位可以提供香港什麼服務,從1992年正式掛牌到至今。他強調協會是台灣少數能夠兼容藍綠的NGO。

而首先發言的周凱欣表示,她自2014年來台,就讀清大化工系,畢業後考量工作職涯發展以及生活品質後,決定留在台灣,她也提到,台灣的交通事故也比較高,台灣人口僅比香港多3倍、事故卻多20倍。她建議正在考慮要移民台灣的港人思考,是不是因為很喜歡才留下來。

即將升任恩主公醫院院長的蔡卓城則表示,他在1984年進台北醫學大學念書,從事的行業競爭性很激烈,在起跑點就要跟台灣高中菁英競爭。他也分享,疫情前常去香港、澳門、大陸演講分享急救經驗,台灣還是在醫療上面首屈一指,不過3年前去大連,在同個地方發現進步神速,「我覺得台灣要加油了」。他建議港澳朋友,若想來台灣是非常適合,這邊挑戰還是有、位子還是有,「台灣非常歡迎有能力的人來,但是你必須有能力」,如果要打混摸魚不可能出人頭地,在台灣有本事、真才實絕,就有出頭機會。

目前擔任設計師與經營畫室的梁敏庭則表示,她從2003年就來台灣念大學,但因為家庭因素畢業後回到澳門當美術老師,直到2014年重回台灣,並創立服飾品牌,她強調,在台灣生活、創作,其實是延伸一個新的文化,這個「新文化」,是「澳門加上台灣」。

至於旅遊美食YouTuber黃愷晴,則分享她來台灣兩年半了,因為與台灣男友結婚、辦居留證,也喜歡台灣這個地方。她表示,香港步調真的比較快,比如地鐵,香港都要用跑的趕上班,在台灣尤其是在墾丁,步調很慢活,可以跟朋友看氣象圖、看雲圖。至於台港差異最大的地方,她也贊同是交通,在台灣沒有機車、汽車與公車,到很多地方都很不便。

主持人中國科技大學校長唐彥博則總結出「通學、通婚、通材」三個方面,他歸納港澳人士來台考量包含台灣相對教育資源普及豐富、生活機能相對便利、醫療也普及,都是具有吸引力的面向。

在台港澳人士揭露心路歷程 他們這樣看台灣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舉辦生活分享會,邀請各領域港澳人士分享在台心路歷程,圖為現場來賓分享在台灣生子的情況。(記者廖士鋒/攝影)


華客新聞 | 真實新聞與歷史:在台港澳人士揭露心路歷程 他們這樣看台灣


探索更多來自 華客 的內容

訂閱後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