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能不能珍惜一下那些“有的選”的人 比如張學友、莫言…

下半年,你能不能珍惜一下那些“有的選”的人

海邊的西塞羅

比如“資本家”、比如莫言、比如張學友。

一直等到7月4日,才來寫這篇2022年上半年的總結,似乎有點奇怪。

去年就關注本號的老讀者應該還記得,去年每個月我都會寫一篇月度總結,並給它們起了法國共和曆的名字,什麽風月、雨月、花月、雪月之類的,並配上了維瓦爾第的《四季》作為配樂。有讀者還挺喜歡我這種月度回眸的寫法,今年沒有,還有人私信問我——小西,你為啥不堅持這個係列了,挺好的。

我停寫月度回眸的一個原因,是因為我覺得今年再這樣寫有點殘忍了。

一個人,想要感覺時光的流逝、季節的變化,前提條件是他得出門,做些有趣、有意義的事,見些有趣、有意義的人。

可是剛剛過去的2022年這個上半年,我不多說大家也明白。國內很多地方的讀者都遭遇了疫情封控管理——我上海的朋友被關在家裏了大約三個月,遼寧有些地方的朋友現在還被封著。即便是我所在的城市,其實沒有爆發疫情,我的小區也陸陸續續大約有半個多月的時間沒法出門。

即便是出門又怎樣呢?餐館、飯店沒法堂食,很多公共設施不開放,想出省需要跟所在單位報備,如果你想出個稍微遠點的門,三四天不回來,社區的電話馬上會打給你,問你為什麽不參加小區的核酸檢測了,再這樣會被賦黃碼……

當然,謝天謝地,我好歹沒在某省的某些村鎮銀行存錢,不然不僅錢取不出來,碼還直接紅了,到任何地方都可能直接被擱那兒了。

總之一切信息,都在告訴你,待在家裏哪兒也別去,似乎是合乎當下的一種行為模式。

所以今年這個上半年,我不知道您如何,反正我是哪裏也沒去成,就天天把自己關在屋裏寫文章,任歲月在窗外默默流逝。

41dc589caadc032afe588b2f6b0c80b0

這是一件有點傷感的事,尤其是對我這樣一個一年至少想出門旅行一次的人來說。於是我停寫了“歲月如歌”。呆在家裏的日子今天像昨天、明天像今天,不像唱歌,倒更像是念咒。真不適合在這個題目下做記錄。

但是還是寫點東西吧,畢竟2022年,這個對我們來說很艱難的上半年總算過去了,我想寫一點自己的感想,做一點祈願,祈願不一定都能實現,但好歹,若幹年後,再翻看時,我能記起自己曾這樣想。

珍惜曾經的增長時光

昨天《林院長,您自己為“愛國”把錢花光了麽?》一文中,我寫了一點自己剛畢業時財務上的困窘。有位前段時間剛報完誌願,在知識星球上問過我相關問題的女生就來問我,說:“小西,不會吧,你複旦大學出身,怎麽畢業後才掙這麽點錢呢?”

我笑了笑,跟她說,我給你講個笑話吧:

說有個哈佛畢業生,參加完畢業典禮後在校門口攔下了一輛出租車。司機問他去哪兒,他就興奮的回答說:我是哈佛9x屆的畢業生,我想看看這個社會將為我提供什麽樣的機會!

司機聞言就回過頭來,笑著把手神給他:幸會,學弟!我是哈佛8x屆,歡迎你來認識這個社會。

當然,這笑話意在諷刺美國社會經濟增長的停滯,連哈佛的畢業生都找不到工作了。

美國社會學者羅伯特·戈登寫過一本書,叫《美國增長的起落》,我之前曾在去年的一篇月度總結《果月回眸:我們該怎樣麵對“大停滯”》一文中推薦過它。

bd00d3a798a9531d5e1d5f78032edddd

我覺得這本書寫的非常耐讀,因為將經濟學與曆史學相結合,既有對曆史的生動敘述,也有對經濟現象的深入分析,兩門學問互相結合之後的,作者向讀者說明了一個非常驚人的道理——美國人所天然認定的那種經濟必然增長、日子必然越過越好、哈佛出身的學生一定有個好工作的想法,其實是錯誤的。1870年至1970年的顛覆式經濟變革及其創造的輝煌不可再現。美國的生產率增長已經開始放緩,不平等加劇、教育停滯、人口老齡化、大學生就業困難和聯邦政府債務不斷增加,都將進一步阻礙生產率增長,並同時成為生產率增長的阻礙。

簡單的說,美國人要為接下來的苦日子做好準備,要有心理準備,接住學長伸來的那隻手。

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善意、及時的提醒。

由此我想到一則舊聞。

去年大約也是這個季節,《中國青年報》對全國馬上就要畢業找工作的第一批00後大學生,進行了一次就業調查。

根據收到的2700份問卷調查,有20%的00後大學生認為,自己畢業後月薪能過萬。而67.65%的00後大學生預計,畢業10年內,自己會年入百萬。

b20e01fe2c3c94e5377d6e5515dedc3a

記得這個新聞發出後,好多人說現在的00後對未來過於樂觀了。這當然是一個事實,但我覺得,我們要想一想為什麽00後會對未來有這麽過於樂觀的預期。中國過去的30-40年中,確實是經曆了一波極高速的增長的,我們這一代80、90後,在讀小學、中學時可能還接受過一點增長來之不易、環境需要珍惜的教育,但到了00後,他們可能就像笑話中那個“哈佛畢業生”一樣,把光明未來的許諾當成了一種必然。

這種時候,我們是否會遭遇與《美國增長的起落》所說的美國社會曾遭遇那種“急刹車困境”?

7ebb30b4812ec9b87fedd65586263a60

等著日子越過越好的年輕人,未來會不會迎頭撞上一堵牆?

他們又會產生什麽樣的焦躁情緒?

這種焦躁引來的戾氣,將怎樣發泄,向誰發泄?

這都是讓人不得不焦慮的事情。

由此我又想到了另一件事,一則今早剛剛看到的新聞:

珍惜那些有的選的人

已經年至六旬的香港歌手張學友,剛剛發了一段祝福視頻,慶祝7.1香港回歸紀念日:

48d0e81ea7fc7703b0a11f8550186df2

結果這段視頻在微博上惹了大禍,一堆年輕的“小粉紅”覺得他的歌頌不夠有力度、表情疑似“被迫營業”,且通篇隻談香港,不談祖國。於是圍攻、謾罵他不愛國、是“死港D”,“有本事滾到英國去,別在中國待”。

b7d7e6b64539a776c1f3810c7ac82f24

於是張學友不得不再發了一紙聲明,說自己絕沒有圍攻者所謾罵的意思。身為一代歌王,這紙聲明寫的相當之謹慎、懇切,甚至有點卑微,張學友甚至自稱是“蟻民”,“求放過”的求生欲簡直呼之欲出。

9fa21c43bff05cb7d78edb72262282be

我看了這紙聲明之後心裏說不出什麽滋味。從嚴格意義上講,小粉紅們說張學友“有本事滾到英國去”這個噴法是有問題的。

因為以張學友的身份和地位,人家本來真的“有本事”能“滾”到英國去——記得1996年時,他跟苦追了多年的愛人羅美薇登記結婚,就是在英國倫敦麽。那會兒正趕上香港回歸祖國前的一波港人外流,很多人都猜測說張學友此舉是不是也是在為“跑”做準備。

9a9c473e11f509a726574edef3d702fb

多說一句,在日常鬧分手、翻車的娛樂圈,張羅這一對能相守三十多年,也算是個愛情神話吧。

可是後來的事實是,張學友還是留在了香港,繼續寫歌、唱歌、拍電影,為促進香港與內地的文化交流做了貢獻。

當然,你可以說,他當年不走,是因為待在香港能繼續發展事業,有錢撈。可是我覺得,張學友這個選擇,至少可以說是“故土難離”(這份感情,他在最新的那個視頻裏表達的也非常充分、得體)。

而這份“故土難離”的感情,再拔高一點說,是什麽?其實就是愛國麽!

所以原本有得選的張學友的這個選是真誠而不容易的。至少,他總比那些口是心非,“罵美國是工作,在美國是生活。”一邊罵著日本即將完蛋,一邊卻被曝光“文章發表於日本”的“離岸愛國主義者”強些吧?

602ca0ca32d6af9e16fd533aed75ef40

張學友,本來是真的有本事“滾”的,但他沒有“滾”,七一還發了祝福視頻。而那些喊著要他“滾”的人,很多倒是真的悄無聲息的已經“滾”去了海外。還剩下一批跟風起哄的家夥,不知裏麵有多少人心底裏其實也巴不得要“滾”,隻是實在沒那個“本事”而已。

兩相對照,到底誰愛國?誰不愛呢?

這是怎樣的魔幻劇情?這是怎樣無恥的庸眾?

此時此刻,我隻能張學友老師的一個表情包,表達對這些噴子的鄙夷……

d8784c17bf53527a31dd38a634a50bbf

當然我不想在這個問題上過於糾結,作為一篇半年的回顧文章,我想談一點更提綱挈領的東西——我想說的是:我們是不是應該更珍惜一下那些明明“有本事”、“有的選”,卻依然願意與我們同在的人?

是的,這半年以來,我們在互聯網上聽到了一些越來越尖刻、越來越極端的聲音:

什麽“抵製境外資本(文化)的滲透、入侵”,什麽“資本家就該掛路燈”、“00後改造職場”;還有網上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定期興起的“揪鬥公知”運動。

而與此同步的,我們真的也就看到很多外資悄無聲息的關閉了他們在華的工廠,轉投越南、印度等地。

72806f1d5d80e99655e69b786794620d

很多民企老板在“收縮戰線”“準備冬眠”,關掉了自己的公司,辭退了自己的員工,將資產變現過自己的小日子。

還有羅翔、張文宏、繆曉輝、甚至莫言等等“公知”大V,都在網絡噴子的揪鬥下的、越發噤若寒蟬,不敢發聲。

13359c3244bf55eb5b3901d0321524ce

可是這樣做,到頭來,又會對誰有好處呢?

這些跨國企業、民企老板,“公知”大v們,他們其實是有的選的人。你說人家“資本滲透”,人家的在華工廠可以關。你在網上叫囂“資本家掛路燈”,人家的生意可以不做,當個富家翁足矣。你說莫言們說的哪句話不符合了網絡噴子們的心意,被無限上綱上線。他們可以真的“莫言”,再不說了。這就像噴子們罵張學友“有本事滾去英國”——罵急了,張學友真的有這個本事“滾”一樣。

可是這樣做的代價,要由誰來承擔呢?

外資和民企的工廠關了,失業的是底層工人。

莫言們在公共領域莫言了,看不到文章,受不了啟發與激勵的是普羅大眾。甚至張學友真“滾”去了英國,他的影響力,也將不複我們所有。

這些代價,難道不是最終要由我們這些沒的選的普羅大眾來付麽?

當然,那些煽動這些網絡戾氣的人,他們是不在乎這些的,因為他們其實也是有的選的人。這片韭菜田被枯損了、耗竭了。莫言們莫言了,學友們學乖了,工人們失業了,粉紅們嗓子喊啞了。他們可以白眼一翻,繼續打著“愛國”的大義名分,再去找別的由頭、別的韭菜收割。

可是那些被他們毀壞的共識,我們無從修複。

我們這些普羅大眾,當我們的工作機會會越來越少,發聲渠道會越來越窄,甚至再聽一首《遙遠的她》都不可得時,我們能怎麽辦呢?

“民族和國家,都是想象的共同體”,這是美國著名學者本尼迪克特·安德森給出的著名論斷。

198a9c08f838bf2c8d6061700e13055f

我希望那些天天打著“愛國”旗號打東打西的人好好體會一下這個論斷——請善待那些原本有的選,卻依然願意陪我們待在同一個“想象的共同體”中的人們。請珍惜我們這個來之不易的共同體。

什麽是愛國?這才是愛國!

珍惜那個最樸素的真理

文章寫到這裏,本來就可以結尾了,可是我覺得,作為一篇半年總結的文字,這樣收尾太喪氣了。所以我想寫一個更光明的結尾。

也是今天看到的一則新聞,說上海封控這段時間,其實也有些意外之喜。比如由於疫情封控,這座“魔都”居然上演了真實版“人類消失後的世界”,野生動物數量在過去幾個月有所增加。尤其是一種被稱為“貉”的動物,過去我們隻能在“一丘之貉”這種成語中見到它。

8644532efe96ae324a983df3c1f36a2e

可是現在它們成群大搖大擺地在上海小區裏出沒,夜間在綠化帶裏穿行,撿食廚餘垃圾,或跟流浪狗、流浪貓搶食——根據複旦大學研究團隊給出的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已確認有貉存在的社區超過了150個,預估全上海貉的數量在5000隻以上。

b83f18a295604da4e746197494c11922

我看了這個新聞以後感覺挺諷刺的,我們總說要環保,要做些什麽來“保護動物”,但卻沒想過,其實對動物來說,他們最期望的可能是我們什麽都不做。你看上海這幾個月,人類退場以後,自然是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在恢複生機的,儼然一片生機勃勃、萬物競發的景象。

足見無為而治、不折騰,是這個世界的天道至理,無論對自然、還是對這社會,都是。

許個願吧——但願下半年,我們能像這些穿梭在魔都的貉們一樣,活的自由自在,想去哪兒去哪兒,想幹啥幹啥。

更願我們的輿論氛圍,不再是人退獸進,讓理性、有良知的聲音多一點。

fcdd4fae70b9fc9aa9e2066d52d6da0a

3fec1779a331cfac7be3c373e7643691

就把這些,作為一個半年總結吧。寫的有點雜,願您能看懂、喜歡。

2022年的上半年過去了,我並不懷念它,因為說實話,這段日子大家過的真的都不容易。

辛苦了,原苦難的日子不再來。

下半年,希望我們更多的學會珍惜,珍惜那正在消逝的增長時光、珍惜一些最樸素的天道至理。最重要、也緊迫的是,請珍惜那些雖然有的選、卻依然願意與我們同在的人們。

如果他們最終都選擇了沉默或者離開,對我們這些無可選擇的人,將不是一個好消息。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