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港立法會起幹戈 傳區選後建製派關係“四分五裂”

自建製派於區議會選舉大敗後,泛民主派在立法會的話語權有擴大跡象,最直接的原因是部分建製派議員都不再如以往高調,相信是免得在這時勢成“出頭鳥”,成泛民主派攻擊對象,影響2020年的立法會選情。

 近日,立法會處理多宗譴責及罷免立法會議員的動議。在立法會的動議中,可以發現泛民主派與建製派的關係惡化、建製派轉為低調及建製派未如往時團結這三大現象。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陳淑莊因2018年“占中九子案”,被裁定“煽惑他人作出公眾妨擾”和“煽惑他人煽惑公眾妨擾罪”罪成,而被判囚8個月、緩刑兩年,無需入獄。早前,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黃定光根據《議事規則》第49B(1)條,分別動議解除陳淑莊和邵家臻立法會議員職務。黃定光指陳淑莊知法犯法,而立法會作為維護法治的機關,應透過議案發出清晰訊息。而民建聯立法會議員陳恒镔更指陳淑莊的案情嚴重,如立法會對她的判刑沒有表示,會令社會有另一番解讀認為議員可以犯法,籲泛民主派“大義滅親”。

對於建製派的動議,泛民主派替陳淑莊“護航”。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陳誌全指,議案在程序上不公義亦沒有必要,強調隻會為現時局勢火上加油,對立法會百害而無一利,不明白為何在此時刻提出議案,強調陳淑莊在占領運動中沒有參與任何暴力衝擊。最終,議案隻有54名議員投票,其中29票讚成、24票反對,議案未獲在席三分二議員支持下被否決。值得留意的是,多名建製派議員未有現身投票,令人懷疑是否建製派“刻意”退讓。原因是,在這現時社會風氣中,如有泛民主派議會被取消資格,示威者定必將矛頭指向建製派,有機會引起新一輪示威及影響立法會選舉選情。

在罷免陳淑莊議案被否決後,建製派及泛民主派各自提出譴責對方陣營議員的議案。公民黨立法會議員郭家麒和議會陣線毛孟靜分別就“721事件”及“食慣洋腸論”,根據《議事規則》第49B(1A)條向建製派立法會議員何君堯提出譴責動議。在立法會中,建製派占大多數,但建製派未有提出“不采取行動”動議。若建製派提出“不采取行動”動議後,獲全員支持的話,譴責何君堯的動議將不能成立。預料建製派未有替何君堯“護航”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建製派內非團結一致,各自有政治考慮,例如部分建製派議員如田北辰及謝偉俊對“721事件”存保留態度,未必支持動議。而何君堯的言論“侮辱女性”,令部分建製派女議員不方便投票,因此不冒險“護航”。第二,這是建製派的“策略”,若建製派動議“不采取行動”,在議會中便會有數小時讓泛民主派討論“721事件”,這樣的做法不智,所以建製派定不提出動議。

當然,這有可能是建製派的“策略”,但在罷免陳淑莊議案及譴責何君堯動議中,會隱約發現建製派未如以往團結,相信與區議會選舉敗選有一定關係。

 及後,新民黨立法會議員容海恩向熱血公民立法會議員鄭鬆泰提出譴責動議,指控鄭鬆泰在2019年7月1日“協助未經許可人士非法進入及破壞立法會綜合大樓”,並告知公眾及示威者警察是否在場,以協助示威者避開警察耳目及對綜合大樓進行破壞,形容鄭鬆泰行為不檢,遂根據《議事規則》第49B(1A)條,動議譴責鄭鬆泰。

由上述可見,建製派與泛民主派的關係勢成水火,雖然兩派均提出譴責動議,但相信動議隻是“形式”,難會有實際效果。原因是,譴責動議將交由調查委員會處理,但在成立調查委員會前,必須按程序需要先在內委會解選出調查委員會成員。現時,立法會的內委會仍未選出主席,相信短時間不會處理相關譴責動議。

 現時香港矛盾激化,在莊嚴的立法會內,建製派及泛民主派不應再持“敵視”觀念,相反應尋找方法合作,帶領香港走出困境。當然,兩派在部分議題有不同的取態實屬正常,但在議題外,兩派應尋求合作而非深化彼此的對立關係。因此,兩派實在應更為務實,不應將議會當作“戰場”。

華客網:港立法會起幹戈 傳區選後建製派關係“四分五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