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國家芯片大基金高層被查 業內人士:這事很突然

7月28日有消息稱,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大基金”)總裁丁文武被有關部門調查。

丁文武曾任工信部電子信息司司長,2014年大基金成立之後出任總裁至今,是大基金的主要負責人。

丁文武於1962年3月出生在寧夏海原縣,回族人。1988年畢業於合肥工業大學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曾先後出任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副司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副司長,於2011年8月16日任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司長。

自大基金成立之後,丁文武先後出任大基金一期、二期總經理和董事。在被有關部門調查之前,丁文武都是大基金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cfa51beb5725286d2f0fc3e257f8dfa1

此外,據7月15日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發布內容顯示,

國家開發銀行國開發展基金管理部原副主任路軍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正接受中央紀委國家監委駐國家開發銀行紀檢監察組紀律審查和吉林省監委監察調查。

路軍還是原華芯投資管理公司總裁,並參與了大基金的管理。

而據媒體報道,在路軍接受調查的同一天,深圳鴻泰基金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合夥人王文忠也被有關部門帶走。

同樣於本月25日被帶走調查的時任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趙偉國也參與了和丁、路的會麵。

多名芯片行業人士對記者證實了上述消息。“丁文武的消息上周就知道了,有一些突然。”一芯片人士表示,在近日的一場行業峰會上,還見過丁總發言。

多位大基金相關人士被調查的消息引發業內高度關注,業內認為,對於未來中國芯片行業的投資,可能產生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效應。

大基金是為促進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於2014年9月設立的,由國開金融、中國煙草、亦莊國投、中國移動、上海國盛、中國電科、紫光通信、華芯投資等企業於發起,基金規模約為1200億元。基金重點投資集成電路芯片製造業,兼顧芯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和材料等產業,實施市場化運作、專業化管理。

大基金一期成立於2014年9月,規模超過人民幣1300億元。

2018年,一期基金基本投資完畢,投資標的中,芯片製造占67%、設計占17%、封測占10%、設備和材料類占6%,被投企業包括中芯國際、上海華虹、長江存儲、紫光展銳、三安光電、長電科技、北方華創和中微半導體等。

二期基金成立於2019年10月,規模超過2000億元。

大基金二期投資涉及集成電路全產業鏈,其中,晶圓製造投資額約594億元,占比最高達75%,集成電路設計工具、芯片設計投資額約81億元,占比10%;封裝測試投資額約21億元,占比2.6%;裝備、零部件、材料投資額約75億元,占比10%;應用約19億元,占比2.4%。大基金二期重點關注的設備包括刻蝕機、薄膜設備、測試設備、清洗設備等,材料方麵則涵蓋大矽片、光刻膠、掩模版、電子特氣等。

據企查查的數據顯示,大基金公開的對外投資項目有80個,有公開記錄最早的投資時間為2015年。

第一財經記者梳理發現,大基金與紫光集團及紫光展銳關聯密切。在2020年6月入股紫光展銳,認繳出資額達7億元人民幣,投資占比近14%。

3c02ddc7407401667bc2a25f6830424d(左起,紫光集團聯席總裁刁石京,華芯投資總裁路軍,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總裁丁文武,紫光集團總裁張亞東,紫光集團聯席總裁齊聯)

此外,2016年,大基金還對對湖北紫芯以及長江存儲的發起兩起投資,背後涉及了紫光集團。兩起投資規模分別達141.4億和135.6億元人民幣,持股比例分別為49%和24%,總投資規模接近300億元人民幣。

從大基金二期的投資來看,自2020年二期成立以來,目前公開信息顯示的對外投資數量也達到了37個。從投資規模來看,二期基金規模2000億元人民幣,並對紫光展銳投資1.89億元人民幣,占股3.7%,投資時間同樣是2020年6月。也就是大基金一期和二期都投資了紫光展銳,總占比達17.7%。

值得注意的是,一則疑似紫光集團官方於2018年9月17日發布的新聞稿顯示,丁文武和此前被中紀委調查的,時任華芯投資總裁路軍曾前往紫光集團進行調研。

同樣於7月25日被帶走調查的時任紫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首席執行官趙偉國也參與了和丁、路的會麵。

在會麵期間,丁文武和路軍就清華控股轉讓紫光集團股權事宜作了說明。對於股權的變化,趙偉國表示,清華控股的股改方案將為“從清華畢業”的紫光集團引入新的資源,進一步推進紫光集團的市場化、國際化進程。丁、路也表示,大基金和華芯投資將一如既往地支持紫光發展,在未來繼續深化合作。

根據2018年9月4日紫光股份公布的《關於實際控製人轉讓紫光集團有限公司部分股權的提示性公告》,清華控股與蘇州高鐵新城國有資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海南聯合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分別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分別將其持有的紫光集團30%、6%的股權轉讓給高鐵新城、海南聯合。

企查查數據顯示,長江存儲科技控股有限公司的法人也是紫光集團前董事長趙偉國。業內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紫光集團當年接手武漢新芯,成立了長江存儲,主要做3D
NAND芯片,由大基金投資,後來武漢新芯成為長江存儲的子公司。

大基金投資的項目還包括對上海集成電路產業基金的30億元人民幣的投資,占股比例10.5%。2017年,大基金5.5億元投資了武嶽峰集成電路公司,占股比例27.75%。

一家大基金被投企業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大基金的人事震蕩不會對其發展造成影響。

“他們投了很多公司,都是正常的業務往來。”這位相關人士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公開資料還顯示,大基金一期二期董事長均為樓宇光,主要人員除了總經理丁文武之外,一期基金還有另外6名董事和6名監事;二期基金包括另外9名董事以及13名監事。

一位熟悉紫光的人士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路軍和丁文武被調查,估計與紫光的關聯並不大;

趙偉國接受調查,也是因為他自身的原因,與企業關係也不大。”

上述人士還表示,大基金二期規模高達2000億元,但成立以來投資的項目規模都很小,主要原因可能也與相關人員接受調查相關。“兩年來,大基金一直在做審計,沒有進行大規模的投資。”他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上述人士還表示,盡管大基金過去投資回報率都很高,看著賺錢,但實際投資的項目是好是壞,現在還難以定論。“投資回報率高,是因為大基金一投,二級市場就有一群人跟風,炒高股價後,大基金頻頻減持,把價格又壓住了。”這位業內人士稱。

大基金未來的方向也被一些業內人士稱為“世紀難題”,現在大家都覺得投資一下子沒有了方向。“到底應該投哪些項目,怎麽投才能更好地扶持國內的半導體集成電路,這個問題行業內的很多人都還不知道怎麽回答。”Gartner分析師盛陵海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