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德工業聯合會主席:要準備好中國可能帶來的“極端情形”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要為中國可能帶來的“極端情形”做好準備 https://t.co/qG7roVamZr pic.twitter.com/hAtsfMLrGB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August 12, 2022

據德國編輯部網絡報道,鑒於台海局勢緊張,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魯斯武姆(Siegfried
Russwurm)建議為中國帶來的“極端情形”做好準備

鑒於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攻擊,中國對台灣的入侵似乎是一個現實的危險。在不斷更換的德國政府的推動和鼓勵下,德國公司已在中國投資了億萬美元。鑒於北京對台灣的威脅和台海緊張局勢,德國工業界在與中國的交往中變得有所謹慎。

德國工業聯合會主席魯斯武姆認為,脫鉤是沒有意義的,但他呼籲企業仔細研究風險,減少對個別國家的依賴。他說,“俄羅斯對烏克蘭的入侵告訴我們,我們需要為麵對專製國家帶來的極端情況做好準備。”這位前西門子經理表示:“即使在新體製競爭的背景下,我們也不應從根本上質疑與中國的經濟關係。我們知道目前對來自台灣的半導體或對中國稀土的強烈依賴,我們必須增加我們的彈性。”

德國政府數十年來一直在推動與中國的交往。根據德國聯邦銀行的數據,到2020年底,德國公司在中國的投資已接近900億歐元。自1975年1月基社盟領袖弗朗茨•約瑟夫•施特勞斯成為第一個飛往北京的人以來,德國高層政治家們已經對中國進行了一係列朝聖之旅。施特勞斯的一句名言是:“不應該用西方民主國家的標準來衡量中國。”社民黨籍前總理施密特曾表示,“台灣與中國的統一實際上是不可避免的,盡管絕大多數台灣人反對合並。”基民盟籍前總理默克爾開啟了德中兩國政府磋商機製。

柏林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的專家巴爾奇(Bernhard
Bartsch)表示,回過頭來看,德國的許多中國政策似乎很幼稚,“但人們不應忘記,我們今天所麵對的中國與十年前的不同“。他還說,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德國的政策對德國經濟非常有利,但它造成了我們現在所麵臨的依賴性。

近年來,德國政府和歐盟一樣,試圖置身於中美之間日益緊張的關係之外。但中國最近在台灣周圍進行的軍事演習使台海緊張局勢升級。巴爾奇認為,“中國領導人正在逐步改變台灣的現狀。”“這主要是中國和美國兩個大國之間的衝突,但整個世界都會受到衝突升級的影響,德國和歐洲也必須將此納入他們的風險計算中。”他不認為軍事衝突迫在眉睫。但歐洲應該清楚局勢升級可能出現的後果。後果之一是中國正在對德國公司建立經濟壓力。“有很多中國在出現政治緊張局勢時懲罰國家和公司的例子。”

說到底,魯斯武姆提到的為“極端情形”做準備,指的是德國公司最好在中國攻擊台灣的情況下采取預防措施。一旦遠東戰爭爆發,與中國的經濟關係可能陷入停滯。台灣芯片的交付也會如此。戰爭對全球經濟會產生重大影響。

即使沒有台灣衝突,與中國做生意也變得更加困難。魯斯武姆談到了在華業務的相當大的不對稱性和不平等的競爭條件。德國和歐洲公司的商業環境已經變得更加政治化。派駐中國的員工生活條件明顯惡化。這不僅是德國工業聯合會負責人的消息。由於中國嚴厲的防疫措施,許多德國經理今年已經離開了中國。魯斯武姆說,“所有這些都給長期前景帶來負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