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住“監獄”、“飛鏢”…為什麽會有那麽多奇葩戶型?

住在 ” 監獄 ” 裏是什麽感受?開發商告訴你。看下麵這款戶型,從南到北一共 8 個單人間:

(image)

好好的房子,偏偏造成清一色從南到北的單人間,關鍵是裏麵 4 間,還都幹脆沒有窗戶,這是讓人閉門思過的意思嗎?

但有一說一,這款戶型還算方正,網上有一款流傳甚廣的飛鏢戶型:

(image)

開發商估計是小李飛刀的後人,認為家中的絕學不可失傳,所以造了這款讓人過目難忘的戶型 ……

這住在臥室裏的人,估計沒事幹,就要到黑咕隆咚的角落蹲一會兒,思考一下人生。

要說這些奇葩戶型,真的就是有你想不到,但沒有開發商做不到的!那麽問題來了,這些戶型都從哪裏來的?

一般人打眼一瞧,就能發現的問題,難道比猴還精的開發商看不出嗎?當然不是,開發商太清楚什麽是好戶型了。做奇葩戶型,完全是為了衝容積率。

每一塊地,出生的時候,就自帶容積率,容積率意味著這塊地可以建多少建築麵積,建築麵積乘以房價,也就是貨值,所以少建一平米,就等於損失幾萬塊。

很多地塊不規則,按照傳統正南正北的方式排布樓棟,在限高的情況下,則會導致建麵用不完的情況。

而在傳統的設計手法中,有兩種增加貨值的方法,一種是壓縮樓間距,將原本 40 米的樓間距壓縮到 30
米。

還有一種方法是做厚厚度,加大房間的進深,采用褶邊設計也使朝向不暢。

這種方法就導致,市麵上有很多進深過長的,不規則戶型。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現在的衝容積率手法,相對更加人性化。

現在多采用的是高低配,不僅增加了至少 6%
的溢價,而且還保證了所有的用戶住在大開間,南北通的房間裏,這也是設計水準進步的表現。

當然,不是所有的奇葩戶型,都是因為衝容積率而誕生。

還有一種是基於開發商的定價策略,開發商定價的時候,不僅要考慮自己的利潤,更要考慮樓盤不同購買力的潛在客群。

一般來說,一個開發商會針對三類客戶定價:第一種是主流的追求性價比的客戶,第二種是不缺錢但要求高的客戶,第三種是追求低價格但要求不高的客戶。

開發商也會造對應的三種戶型,第一種是主流的 90
多平的三開間朝南的戶型,第二種是樓王位置,大戶型、中央景觀、一線河景、優質資源全部堆上去的戶型,第三種則是,前兩種戶型用剩下的邊角料的缺陷戶型。

而第三種邊角料造成的戶型,最容易出奇葩戶型。

但這也折射出一個問題,很多時候,設計師是在總價定好,麵積定好,形狀定好的情況下來發揮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設計師也隻能根據現有的條件,完成戶型設計了。所以,奇葩戶型的背後,可能背後是設計師的無力回天。

前麵兩種奇葩戶型,都是市場經濟下的產物,還有一種是計劃經濟下的曆史產物。

在 1998 年房改之前,所有的房子都是國家分配,所以當時造房子的資金,也是國家沉重的財政負擔。

所以節約成本就成了關鍵,設計師的首要目標是在一棟樓裏,修更多的房子,所以也就出現了下麵這種房子:

(image)

整個戶型的進深拉得非常長,犧牲了中間客廳和廚房的采光。但確實可以讓同一棟樓裏麵住下更多的人,這也造成了不少暗廳、暗衛、暗廚的奇葩戶型。

造房子的首要目的不同,設計理念也相當落後。在 1999 年之前,在很多設計師眼裏,還沒有廳的概念。

這是建造於 1957 年的曹楊三村:

(image)

當時,大家吃飯和睡覺是在同一個空間進行的,完全沒有客廳一說。沒有功能區分,在現在看來,也就是奇葩戶型。

直到 1999 年,建設部修訂的《住宅建設設計規範》提高了明確規定:每套住宅應設臥室、起居室、廚房和衛生間等基本空間。

現代戶型才初具模型。

所以,在上一輪房改之前,用戶的居住體驗絕對不是優先考慮的元素,首先要保證更多人居住。

那麽,奇葩戶型難道一點優勢都沒有嗎?

當然也不是,大部分奇葩戶型的優勢就是夠小。

很多 2000 年以前的房子,戶型都在 50 平以下,因為房型的缺陷,價格也相對都比較低。

而 2000 年後,開發商越來越傾向於造 80 平以上的大戶型,奇葩戶型也正填補了小戶型的市場空白。

雖然缺點不少,但也讓更多初入上海的年輕人,有了上車的機會。

市區的不少所謂的奇葩戶型,附贈學區、附贈地鐵屬性的奇葩戶型,依然會跟著大盤上漲,甚至領跑大盤。

所以,我們眼中的奇葩戶型,可能是年輕人上車的唯一機會。

住在奇葩戶型裏是什麽感受?

大概是坐在火車長途硬座的感受吧,雖然顛簸,但仍然期待遠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