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上百名留學生被清退 中國大學生別“幸災樂禍”(圖)

ff48f0066bd66a3cfdc13a06d6c1a50b

近日,中國雙一流高校武漢大學清退92名國際學生一事,曝光後迅速登上微博熱搜,引發輿論廣泛關注。17日中國官媒新華社從該校進一步獲悉,其實在此之前已經清理過一批留學生,加上這次今年共清退的留學生181人,涉及十多個國家,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還有進修生。

武漢大學大規模清退留學生一舉,收獲了中國網民近乎一邊倒的叫好:“幹得漂亮!”。如果僅僅將圍觀者的叫好,理解為對他人遭遇不幸時表現出的“幸災樂禍”,委實忽略了叫好者所了解、甚至麵對的不公平客觀現實:公眾對中外有別的教育資源分配現象已經忍很久了。

眾所周知,長期以來留學生享受超國民待遇備受中國公眾詬病。在1978年後來華留學生教育進入高速發展階段的時代背景下,最初中國出於外交政策等因素的考慮,釋放出一係列鼓勵各地方高校招收留學生的政策導向。

比如2010年出爐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為中國高校招收留學生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隨後出台的《留學中國計劃》補充了該目標應達到的數量“到2020年,全年在內地高校及中小學校就讀的外國留學人員達到50萬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學曆教育的留學生達到15萬人。”因此出現中國不少高校通過提供高於國內學生的規格待遇,以招收國際留學生的現象。

“超國民待遇”體現在對留學生管理搞“雙重標準”,例如一些高校在學業管理上給與留學生降低錄取門檻的優待,像2017年開始,清華大學錄取本科留學生開始實行“申請
審核”的方式,即外籍學生想就讀清華大學隻需“報”而不用“考”,此舉也同樣發生在北京大學、山東大學等名校中。

此外,在生活上給與留學生的優待,也同樣是國內大學生望塵莫及的。比如山東財經大學“讓本國學生為留學生騰宿舍”事件,山東大學“為留學生配學伴”事件,吉林大學為留學生提供“叫醒”等保姆式服務。這些舉措也曾被公眾鄙夷為“取媚”留學生的媚外操作。

相對於上述各高校給與留學生各種超國民待遇,武漢大學清退數百名留學生一舉,無疑是個反例,也向公眾傳遞了一個積極信號:名校教育學生的底線,不會因為留學生的國籍而改變,在規則麵前應該一視同仁,違反者隻能卷鋪蓋走人。此舉也在某種程度上撫慰了長期鬱積於公眾心中的不公平感,尤其對那些長期以來被區別對待的中國大學生來說,此舉無疑令人大快人心。但中國大學生在為此舉叫好的同時,也需要以此為鑒、擔心一下自己。

因為既然對留學生的懲罰是在傳遞“規則麵前一視同仁”的信號,那麽就說明這種懲罰並不是僅僅針對留學生的,而是麵向所有違反它的人。武漢大學國際學院招生辦副主任莫怡文告訴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那些留學生之所以被清退,有的是因為未在規定年限內完成學業,有的是因為違反校級,還有的則是因為不按規定繳納學費。而留學生身上存在的這些問題,同樣存在於中國大學生身上,是長期存在於中國的“快樂大學”之縮影。

所謂“快樂大學”是形容中國相當一部分大學本科生活太過輕鬆,輕鬆到什麽程度?比起搞學術研究來,逃課、戀愛、打遊戲等不學無術的操作,似乎更像是很多大學生的主業,而這些所謂的主業並不會耽誤大學生畢業,不是因為大學生天賦異稟,而是多虧了高等教育普遍存在寬鬆的“出關口”。

有人說高等教育寬鬆的“出關口”,源於高校行政化。鑒於畢業率作為考察學校辦學效果的參考數據,導致不少高校為了拿到可觀的行政撥款,將本科教育畢業門檻設置得很低來提高畢業率,所以學生平時不需要太辛苦,甚至靠考前突擊就能應付“水課”科目的考試;即便遭遇考試掛科,也並不會耽誤大學生們畢業,因為還有難度更低的措施來補救,諸如“補考”、“重修”、“清考”、“延期畢業”等……總有一款能助成績差的大學生們畢業。

事實證明“快樂大學”的歡娛隻是短暫的,“寬出”教育模式下畢業的混子大學生們,在麵對無法蒙混過關的難題時,才發出“書到用時方恨少”的感慨。好在近些年中國教育部已經意識到“快樂大學”的問題,多次發聲表明要通過紮緊高校“畢業出口關”,以提升學生質量路線的決心。

此次武漢大學大規模清退留學生一舉,正是實現上述決心的具體舉措。清退也並非孤例,實際上從去年開始清退潮逐漸席卷中國各大高校,今年年初翟天臨學位事件,更是為清退潮進一步蔓延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這股洪流中誰能明哲保身,不取決於國籍,而取決於個人的努力,更取決於高校教育全方位的轉型升級,而清退,隻是手段而非目的,隻是起點而非終點。

華客網:上百名留學生被清退 中國大學生別“幸災樂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