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胡錫進:戈爾巴喬夫搞垮蘇聯贏得西方稱頌

編者注:本文摘自“胡錫進觀察”。

39b602004042Ve75gd8U

以下是正文:

蘇聯的最後一任領導人米哈伊爾·戈爾巴喬夫當地時間30日晚上去世,普京表示哀悼,但對他的真正讚揚來自西方,而且是鋪天蓋地的。從拜登到約翰遜,再到與戈爾巴喬夫同時代的政客們紛紛稱讚這位毀掉了蘇聯的人發動了“勇敢的民主改革”,帶來了自由,並且結束了冷戰,讓世界變得更加和平。可以說戈爾巴喬夫是最受爭議的世界領導人之一,他用犧牲自己祖國的利益贏得了西方的廣泛稱頌。因為他,西方的確變得安全了,但是前蘇聯解體帶來的後遺症在那片土地上造成了一係列戰爭,先是車臣戰爭,然後是格魯吉亞戰爭,現在是二戰之後歐洲最殘酷的烏克蘭戰爭。

戈爾巴喬夫是1985年成為蘇聯領導人的,他當時隻有54歲,年富力強,充滿通過改革結束蘇聯經濟社會停滯的雄心。但此人有某些知識分子常見的政治理想主義和幼稚,嚴重低估了多民族大國改革的複雜性和風險挑戰,而且對改革進程缺乏把控力。

在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蘇聯改革一上來就從政治領域開始,大張旗鼓推動“新思維”,把黨的權力不斷向蘇維埃(人民代表大會)轉移。他上台兩三年後,國家就開始混亂了。

由於黨的領導和蘇共中央的權威被削弱,狹隘的民族主義在波羅的海國家和高加索地區迅速蔓延,一些加盟共和國的第一書記與分離主義勢力沆瀣一氣,甚至成為謀求獨立的旗手。或者不聽中央指揮,挑起加盟共和國之間的“領土爭端”和武裝衝突。那些小加盟共和國的民族主義反過來刺激了俄羅斯民族主義的覺醒,各地的民族主義與民主化結合共振,最終導致俄羅斯、烏克蘭和白俄羅斯三個大加盟共和國宣布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蘇聯壽終正寢,戈爾巴喬夫被廢黜。

俄羅斯是蘇聯最大的繼承國,它的人口比蘇聯少了將近一半,國力大降。俄羅斯社會比蘇聯社會多了一些“自由”,有了多黨選舉,很想融入西方陣營,也一度成為八國集團成員之一。但因為它仍是核大國,美國不肯放過它,華盛頓的戰略目標是繼續削弱它,北約東擴步步進逼,這一切最終導致了被擠到牆角的俄羅斯的爆發。戈爾巴喬夫去世後西方對他的很多讚揚都包含了把他與普京的對比,表達對普京的厭憎,而普京的出現並且被國民擁戴,是人們對蘇聯解體戰略惡果的覺醒和反彈。然而今天的俄羅斯不僅國力衰弱,並且不再有東歐盟友,應對美國的打壓顯得力單勢薄。

回過頭來看,當年的蘇聯十分強大,而且有相當的科技創新能力,第一顆人造衛星、第一座核電站都誕生在蘇聯。蘇聯當時的問題是農業和輕工業薄弱,而以我們今天的認識,資源豐富的蘇聯要解決這些問題本應是多麽容易。但是戈爾巴喬夫錯判了蘇聯的問題,選錯了改革路徑,而且非常缺乏政治領導力。他本人顯然是一個西方文化的崇拜者,對西方輿論當時就已出現的對他的讚揚非常在意並且享受,他很大程度上是被西方忽悠了。

戈爾巴喬夫手攥一把好牌,卻打得讓蘇聯和他自己都輸了個精光,讓今天的俄羅斯陷入前所未有的戰略被動和艱難。他作為蘇聯最後一任領導人,所做的一切都讓西方受益了,而前蘇聯國家的大部分成員卻承受了漫長的惡果。

誠然,作為兩極世界一極的解體,帶動了全球的戰略性變遷,它的影響是跨世紀的,不同國家的感受和評價會千差萬別。如果跳出領導人應該對本國利益負責的視角,整個人類史對戈爾巴喬夫的評價很可能會更加有意思。而且從中國角度看,蘇聯解體削弱了北方強鄰,還給中國打了“政治疫苗”。不過,所謂人類視角今天尚未真正形成,主張那樣視角的人也往往是從當前政治利益出發的。總之,戈爾巴喬夫的爭議性會延續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