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師從顏寧 這位80後教授已是211大學副院長(圖)

顏寧首批弟子,80後教授,發表了華中農業大學首篇Nature,入選第三批國家“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才,2016年度“長江學者”青年學者,獲得2017年湖北青年五四獎章。

現在,他已經是華中農業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了,他就是殷平。

研究蛋白質的空間結構短短幾年時間,就先後在Nature、Nature子刊、Cell子刊等國際著名期刊,發表文章35篇。

現在他是RNA表觀遺傳學研究的領跑者之一。

殷平(右)在實驗室

熬最晚的夜,做最前沿研究

殷平的團隊,講究工作強度和工作效率。學術圈的激烈競爭是常態,實驗室的勤奮便是這種常態下的進取之道。

“你晚上11點來實驗室看看,我們都在實驗室。”王祥是殷平的博士生,去年春節在實驗室忙著實驗論文,都沒顧上回重慶過年。大年初二,殷平也趕回了實驗室,帶著王祥一起吃了頓大餐,算是開工飯。

“項目組博士生王祥和另外一位研究生、一位本科生,三人的日均工作時間之和超過40小時,平均每人每天十三至十四小時。”殷平對學生們每天拚的時間也做了計算,無數個在實驗室打拚的日日夜夜最終成就了一篇《Nature》論文。

“其實,實驗室的夜生活是很多華農科研人的常態。”殷平說,他有次晚上10點多給張啟發老師發郵件,不過幾分鍾,就收到了張老師的回複郵件。“說明張老師那時候還在電腦麵前工作。”科研前輩們的奮鬥精神也影響了無數為科研前赴後繼的後來人。

顏寧:殷平確實讓我驕傲殷平在武漢大學讀完博士以後,選擇去清華大學做博士後,成為著名的分子生物學家、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的學生。

顏寧還在微博提到過他:

談及顏寧,殷平說:“我在清華做博士後的時候,是顏老師最早的一批學生,她隻比我大四歲,和我們的年齡都很近,甚至有些女孩子跟她姐妹相稱。那時候我們一起經曆、見證了籌建實驗室的艱辛。”談起顏寧老師給他的影響,殷平說:“她給了我一個很大的影響,就是認準的目標要去完成的時候,要做到非常拚。顏老師本人就是這樣,說幹就玩命地幹,等到要出去放鬆的時候,也玩命地放鬆。”
在清華大學做博士後期間,殷平按照實驗室的習慣,改變了自己的作息規律,從早上9點到晚上11點,變為了早上7點到晚上11點。殷平還說,“她始終將自己定位在國際上,這一點我需要提高。”

科研、生活、運動一個不耽誤做科研很忙如何兼顧生活呢?殷老師的興趣愛好也不少……

在實驗室的辦公室,殷老師的書架上除了一家三口的照片,你能看到最多的不是專業書,而是:《宋詞》《丘吉爾演講集》《中國通史》《毛澤東選集》《莎士比亞全集》……

“在科研之餘,閱讀一些文學、史學、政治學的東西,可以轉換一下思維。”殷平說,時間不是很多,雖然不能太集中閱讀這些書籍,每天能夠坐著看一小會兒就不錯了。

殷平的書架

除了看書之外,踢足球是他從大學保持至今的興趣愛好。他參加了足球俱樂部:“多運動,才能保持更好的身體狀況。”

在關於殷平教授之前的報道中,對於“現在描寫實驗室就要強調努力用功不眠不休”,顏寧表示並不認同,“並不是說努力用功不重要,但我覺得這其實很大程度上是誤導。我新招的博後們往往感慨,實驗室的大家夥並不如其想象中的廢寢忘食啊。”

也有人問顏老師的睡眠時間,她回答,平均一定是8。

華客網:師從顏寧 這位80後教授已是211大學副院長(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