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61. 費德勒淚灑謝幕戰 「一個比他本人更大的時代結束了」

It was a magical
evening yesterday. Thank you again to all the players and fans who
were here to share this moment with me. It means the world pic.twitter.com/IKFb6jEeXJ

— Roger Federer (@rogerfederer)
September 24, 2022

網球巨星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什麼時候會退役,媒體、球迷吵鬧了十幾年。「第二隻靴子」落在2022年秋天,費德勒宣布離開男子職業網壇。對瑞士人民來說,這是一個堪比英女王去世的歷史時刻。費德勒被稱為歷史上最偉大的網球明星。他「以一己之力轉變了人們對網球的看法」。他的退役不僅是個人人生的轉變,還是一個耀眼時代的結束。對那些2000年之後開始看網球的粉絲來說,費德勒、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代表的傳奇「三巨頭」,終於到了曲終人散的時候。

最後一舞

2022年倫敦拉沃爾杯(Laver
Cup)現場,比賽還未正式開始,單是訓練時間已經座無虛席。燈光變幻、球迷尖叫,手舉燈牌歡呼,為的是一支也許永遠不會再出現的「四人舞」——瑞士球王羅傑·費德勒和與他十幾年的三個老對手:西班牙名將納達爾、塞爾維亞選手德約科維奇與東道主穆雷。「羅傑!羅傑!」,無論是誰在擊球,觀眾喊的只有一個名字。這場比賽之後,被稱為「史上最偉大網球選手」的費德勒,終於要退役了。

關於費德勒什麼時候會退役,媒體、球迷吵鬧了十幾年。「第二隻靴子」落在2022年秋天。對瑞士人民來說,這是一個堪比英女王去世的歷史時刻。「當不可逃避的命運終於到來,當羅傑·費德勒宣布退役時,瑞士人悲痛得幾乎就像他死了。」《華盛頓郵報》的瑞士記者菲利普·盧瑟(Philpp
Loser)寫道。英國人悼念女王離去,瑞士人悼念「羅傑國王」謝幕:「在瑞士主要報紙的頭版,費德勒的臉被印成鉛灰色,就像一周前的伊麗莎白二世一樣。瑞士的新聞頻道做了特別節目,廣播電台的體育記者們在回憶他的賽場光輝。政治家們發布過去20年間和他一起拍下的自拍。所有與這個可能是歷史上最偉大運動員接觸過的人,都在懷念他——理療師、球童、串球拍的工作人員,所有人都在談論費德勒。」

2009年,橫掃大滿貫、剛與妻子米爾卡(Mirka
Federer)結婚的費德勒已經被提問什麼時候會考慮退役。「他還有什麼夢想需要實現呢?」ESPN體育頻道當時發問。費德勒之後穿著一件T恤回應:「沒有終點,一切還遠未結束。」在之後13年裡,費德勒以近乎完美的表現征服網壇,他在職業生涯中一共獲得20座大滿貫冠軍獎盃,28座大師賽冠軍獎盃,曾連續237周排名男子網球世界第一。

無論是對如何擊打迎面而來的網球,還是對自己的事業、品牌、人生,費德勒都展現了完美的掌控。
《紐約時報》評價,費德勒以一己之力轉變了人們對網球這項運動的看法。 13年過去,常青如「費天王」,終於決定要謝幕了。
無論粉絲如何難捨,無論如何回應媒體「沒有認真想過退休」,9月,41歲的費德勒發布視頻宣布退役。 「我在24年裡打了1500多場比賽。
24年的巡迴賽經歷,是一次令人難以置信的探險。 」費德勒在視頻里說。 「在過去3年裡,我經歷了傷病和手術的挑戰。
我一直在努力恢復競技狀態,但我也知道身體的能力和極限,它(身體)已經把信息明確傳遞給我了。 網球對我的慷慨超乎我的想象。
現在,終於到了結束職業生涯的時候。 」

國王離去

用一支「四人舞」來結束職業生涯,可能是最符合費德勒那完美、滴水不漏、優雅性格的選擇。拉沃爾杯由費德勒與納達爾等著名球員支持成立,由歐洲球員搭檔世界其他國家的球員,推廣網球賽事、增加比賽趣味。費德勒在退役聲明中宣布,他會在拉沃爾杯(Laver
Cup)之後徹底離開男子職業網壇。他向組委會申請只參加男子雙打比賽,因為身體已經無法負擔男子單打賽事的強度。相比今年早前女子網球巨星賽蕾娜·威廉姆斯(Serena
Williams)「我要逐漸遠離網球」的退役聲明,費德勒的態度很堅定,他稱自己「絕不會重回職業網壇」。

「我不可能再追求一些不太現實的東西了。」費德勒對記者說,膝蓋傷病讓自己無法再有令人滿意的比賽表現,更讓妻子米爾卡憂心忡忡。「因為我的傷病,觀看我的比賽對米爾卡來說已經不再是一種享受。我對她感到很抱歉。」聽到父親要退役,費德勒的四個孩子有三個都哭了。「我們不能再去溫布爾登和印第安維爾斯(大師賽分站)了嗎?」孩子們問道。費德勒對媒體透露,他雖然不會再下場比賽,但「我不想遠離這項給了我一切的運動。我可能會打表演賽,當解說也不錯——雖然我以前說絕不會當解說員,但誰知道呢。」他計劃在2023年組織告別賽,邀請曾與他合作的教練與對手,向球迷表達感謝。

費德勒宣布退役后,eBay上關於他的商品銷售量暴漲1050%。《福布斯》雜誌估算,費德勒是歷史上「吸金」能力最高的運動員之一,是少數幾個職業生涯總收入達10億美元的體育巨星。這10億美元中,只有1.36億美元來自比賽獎金,其餘均為商業代言與贊助收入,足見他的商業價值。《紐約時報》評價:「如果一個運動員來自美國、法國或者英國這樣的主要市場,他將更容易獲得贊助與代言。這正是費德勒令人讚歎的地方:他來自瑞士——這固然是富裕的國家——但它的人口只有860萬。他代表的只是一個小國,如果想賺大錢,做世界第十是不夠的。」

當然,費德勒不是「世界第十」。1998年,他正式進入男子職業網壇,4年後就擠進世界前十。2003年,他在倫敦溫布爾登網球公開賽贏得自己的第一座大滿貫男子單打賽事獎盃,由此開始歷史性的勝利之路。如果他的人生有關鍵詞,除了「網球」與「完美」,恐怕再也沒有第三個詞語。他符合人們對體育巨星的所有想象。出身良好,形象優雅,家庭幸福,零醜聞,幾乎無傷病。他會說英語、法語、德語,面對記者與粉絲永遠彬彬有禮。

2018年接受《周末畫報》獨家專訪時,費德勒說自己人生唯一的煩惱是「總被人當作超級英雄」:「其實我和普通人一樣有掙扎,過著一樣的生活。」他出生在瑞士第三大城市巴塞爾(Basel),父母都在製藥公司工作。網球曾是費德勒一家的消遣活動。但對於年幼的費德勒來說,它是他人生唯一的答案。8歲,費德勒進入巴塞爾當地的青少年網球項目訓練。他回憶自己小時候「非常情緒化」,看到偶像鮑里斯·貝克爾(Boris
Becker)輸球,他「在家嚎啕大哭」,如果自己在場上發揮失常,他會「憤怒到砸掉球拍」。

最終是什麼改變了費德勒?也許是運氣,或是成長后性格日益穩重,也可能是因為獲得最好的訓練——費德勒的父母將他送到網球訓練中心,在教練彼得·倫德格倫(Peter
Lundgren)等人「嚴厲的教育」下,費德勒發展了成熟的網球技術。在職業生涯初期,費德勒還是梳著馬尾辮,「顯得有些不羈」的青年,贏球會歡呼,輸球會顯得很沮喪。他性格的稜角很快被高壓、高強度的職業網壇磨平。有人認為與米爾卡相戀后,費德勒的性格變得更溫和、成熟。他意識到不穩定的情緒可能讓自己有更多傷病風險,只有冷靜地審視比賽,才有可能取得更多勝利,還能避免球場之外的紛爭影響自己的形象。《衛報》記者形容,費德勒對粉絲有一種「希臘天神」般的吸引力,50多歲的粉絲見到他,「也會像年輕姑娘見到賈斯汀·比伯(流行明星Justin
Biber)」。名氣漸長后,費德勒與他的粉絲形成一種正向鼓勵循環,他塑造的完美形象讓他「刀槍不入」:「費德勒越優雅穩重,粉絲越喜歡他。每個見過他的人都說他』難以置信的好』,他的對手羅迪克(Andy
Roddick)說,』我真的很想恨他,但他實在太好了』。費德勒不是知識分子,他卻因為這種完美的形象塑造,成為被知識分子崇拜的運動員。我們越愛他,他就變得越好。」這種優雅的形象塑造不但幫助費德勒取得好成績,還幫助他與時尚界、演藝圈明星建立友誼,從而擴大他的商業影響力。

資深網球記者克里斯多夫·克拉雷(Christopher
Clarey)曾為費德勒著傳。他認為,費德勒的性格「比他的技術更值得探討」:「費德勒身後有不同的文化深刻連接。他的比賽很美,他流暢的擊球動作近乎舞蹈。他的技巧成熟。更重要的是,他不怕失敗,有時對他來說,比分無關緊要。你不需要懂網球,也能欣賞他的藝術。他非常可靠。20世紀90年代末費德勒首次出現在電視上時,他的表現和他最後一次在溫網亮相時一樣。他在職業生涯早期還會扔球拍、沮喪地尖叫,到了21世紀初,費德勒儼然一個禪宗大師——他已經意識到隨著自己地位的提高,他不能,也不想向公眾展示一個脾氣暴躁的形象。嚴格控制自己,他才能表現得更好。」

「哀嘆生活不公的釋放感,遠遠不如控制情緒所獲得的精確與專註。」克拉雷寫道。場下,費德勒保持著禮貌友好、外向的性格。他喜歡與人交談,但沒有德約科維奇那種愛搞笑、愛打趣的隨意,或者桑普拉斯那種「狂放的外向」。他「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知道什麼時候可以哭,讓自己顯得更有血有肉」。這種多年恰到好處的把握,也讓費德勒被一些人批評為「不夠有趣,保守」。瑞士記者盧瑟打趣,費德勒改變了世界對瑞士人的看法:「費德勒之前,世界用陳腔濫調的濾鏡來看我們:巧克力、納粹收藏珍寶的地方、布谷鳥時鐘。瑞士人總被認為像陰險的銀行家,拘謹、貪婪、邪惡。但因為費德勒,瑞士人民意識到,我們不是蘇黎世大街上貪財的銀行家,我們是費德勒的同胞,我們和他一起閃閃發光。因此,我們原諒了他的很多行為,他在迪拜的豪宅(費德勒從不炫富)、他故意迴避所有與網球無關的事情等等。當他退役時,瑞士人『又變回了小小的樣子』。」

「三巨頭」落幕

費德勒退役的消息公布后,拉沃爾杯門票被炒到天價。費德勒在出發前對媒體說,自己「從未有過這麼緊張」,因為知道在拉沃爾等待他的將是道別與眼淚。這也是歷史上第一次,男子網壇最頂尖的四名選手齊聚拉沃爾杯。在這「最後一舞」中,費德勒的舞伴是網球迷們耳熟能詳的名字:納達爾、德約科維奇、穆雷,還有年輕選手如西西帕斯、魯德(Casper
Ruud)。

對於那些在2000年之後開始看網球的球迷來說,費德勒、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三人代表了現代網球歷史上不可忽視的一章。2003年起,「費納德」包攬了79次大滿貫賽事中的63次。在17年裡,這三人中始終有一人是ATP世界排名第一,在其中8年裡,「三巨頭」(The
Big
Three)壟斷了世界前三。至今為止,三人還是男子網壇歷史上四大滿貫總數最多的前三名。隨著費德勒退役、新血湧入男子網壇,依依不捨的球迷也必須承認,這支「三人舞」到了結束的時候。

9月初,18歲的西班牙新星阿爾卡拉斯(Carlos
Alcaraz)捧起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冠軍,是男子網壇歷史上最年輕的世界第一。與阿爾卡拉斯對戰的魯德今年只有23歲。納達爾在今年美網止步八強,是5年來首次沒有打進大滿貫賽事八強。德約科維奇因疫苗糾紛無緣美網。在目前的ATP世界排名前十中,除了納達爾與德約科維奇,其餘全是20出頭的小將。阿爾卡拉斯在費德勒退役后說,費德勒是「他的偶像」:「感謝你為這項運動所做的一切。」美網勝利后,阿爾卡拉斯如今世界排名第一。

「費德勒的退役宣布一個比他本人更宏大的時代結束了。對許多人來說,這是男子網球最偉大的時代。」網球記者大衛·威爾斯汀(David
Waldstein)說。「這三人定義了網球歷史上一個持久的、超越過去的時期。他們集體統治男子網壇20年。對球迷來說,他們代表輝煌。他們也頑強地阻止許多新人出現在聚光燈前。現在,這些新人們可以開始思考自己職業生涯的可能性了。」

那些與費德勒一同起舞20年的選手則有些憂傷。納達爾在拉沃爾杯開賽前在自己的社交媒體賬號上寫道:「親愛的羅傑,我的朋友,我的對手。我曾希望這天永遠不會到來……與你相伴、與你一起在球場內外度過的這些年,對我來說是榮幸,更是殊榮和一種特權。我們會在未來相聚。」比賽開始之前,費德勒在網上發表與球星們的自拍里,他與昔日對手德約科維奇、穆雷等人微笑看著鏡頭。與10年前相比,他們都肉眼可見地衰老了,只有笑容如故。費德勒在退役聲明的最後說:「最後,我只想對網球這項運動說:我愛你,我永遠不會離開你。」那是疫情、經濟蕭條、能源危機、社交媒體橫掃世界所有注意力之前,人們在電視比賽直播里看到的最後一段美好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