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脫鉤”洪流滾滾而至 災難後果無人能免(圖)

7f5fd2f40000mdvZpl2z

  幾十年來,世界各國政府都根據這樣一種假設運作:全球化是一股不可阻擋的力量。無論意識形態上存在何種分歧,美國與中國、俄羅斯與英國這樣差異巨大的國家,都基於不斷擴大的全球貿易和投資流動采取相似的政策。

  但美中之間日益加劇的競爭,加上全球貿易戰的爆發,已經逆轉了這一進程。如今的流行詞不再是全球化,而是“脫鉤”(decoupling)。其基本含義是,出於經濟和戰略的綜合考慮,各國政府將尋求減少對某些外國市場和技術的依賴。

  如今領導這一進程的是美國的川普(Trump)政府。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製裁的一項明確目標是,鼓勵部分工業生產和供應鏈的回流。美國還在打擊被視為安全威脅的技術進出口——最明顯的是禁止中國電信設備公司華為(Huawei)購買美國零部件和芯片。隨著中國研究人員發現在美國越來越難以找到工作和學術職位,這種科技脫鉤也越來越可能延伸至個人身上。

  美國人辯稱,事實上,是中國開始這一脫鉤過程的,而且早在10年前就開始了,那時中國就開始阻止Facebook、穀歌(Google)等美國科技公司進入中國消費市場。但美國的最新舉措(出於報複或者其他目的)已促使中國在自力更生的道路上走得更遠。華為及其他中國科技和工業企業正越來越多地尋求在本土市場采購芯片和零部件。

  對一些全球領先企業而言,脫鉤造成的影響可能尤為嚴重。中國是蘋果(Apple)的全球第二大市場,而蘋果產品大部分都在中國生產。蘋果的中國競爭對手華為一直在西方快速地擴張。華為手機還使用的是穀歌的Android操作係統,如今將需要開發自己的應用和操作係統。

  脫鉤的動力來自政治人士和官僚,而非企業界,因此帶來了關於治理的重大問題。由於脫鉤完全是關於核心競爭力的重新國有化,許多關鍵決策將由各國政府、而非通過國際談判或多邊機構作出。但多邊機構將希望參與管理這一進程,以盡可能地維護“基於規則的國際秩序”。在歐洲,許多關鍵決策可能要由歐盟(EU)做出。

  美國已經擁有一套完善的審查外國投資的程序,即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今年3月,該委員會曾以安全風險為由迫使中國所有者出售同性戀交友應用Grindr。(美國方麵顯然擔心中國政府可能會獲得相關信息,以敲詐美國人。)

  美國方麵對間諜和潛在破壞活動的擔憂與日俱增。安全領域的鷹派指出,惡意軟件可能被植入進口的技術產品中,有可能對關鍵基礎設施造成巨大破壞。存儲在雲中的數據易於被間諜竊取是另一個問題,這導致決策者更加在意數據存儲設施的位置。與此同時,中國、俄羅斯等國家也擔憂美國的間諜活動——尤其是在愛德華•斯諾登(Edward
Snowden)揭露美國政府有能力獲取美國科技巨頭存儲的信息之後。

  所有這些導致脫鉤的壓力都給歐盟帶來了耐人尋味的兩難境地。與美國一樣,歐洲國家也越來越擔心一些中國投資的影響。包括英國、德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在重新審視華為在本國基礎設施中扮演的角色。中國對歐洲港口——如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Piraeus)——的收購和管理也引發了擔憂。

  越來越多的人表示歐盟有必要作出協調統一的反應,並建立一個歐洲版CFIUS。明年,歐盟的一項外國直接投資(FDI)審查命令將生效。盡管還算不上一個完備的歐洲版CFIUS,但它確實奠定了一個基礎,旨在讓歐洲能夠針對具有泛歐影響的敏感外國投資采取共同的應對方式。但歐洲也會有一些人認為,美國對中國投資日益苛刻的態度,為歐洲人提供了一個吸引投資和專業技能的機會,這些投資和技能本來是要流入大西洋彼岸的。

  在所有這些投資和貿易政策重新國有化之際,國際機構將很難保持住自己的權力和實質作用。世界貿易組織(WTO)早已陷入困境,原因是美國一直阻止其上訴法庭法官的任命。

  但世界主要經濟體仍可能感到恐慌——以牙還牙的脫鉤可能把它們全部拖入衰退。如果這方麵的擔憂加劇,國際規則和中立的仲裁機構可能重新受到歡迎。

華客網:“脫鉤”洪流滾滾而至 災難後果無人能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