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北京沉默至今,美中協議到底簽還是不簽? (視頻)

美國總統特朗普在2019年的最後一天宣布,美中兩國將在2020年1月15日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一個星期過去了,北京沉默不語。此前香港《南華早報》披露,中國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將率領中方代表團於1月4日開始訪問華盛頓,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劉鶴顯然並未成行。

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曾在美中宣布達成協議的當天表示,雙方計劃於2020年1月的第一個星期簽署協議,現在看來這個計劃不可能實現了。美中協議最後卡在哪裏?為什麽看起來像是特朗普急而習近平不急?這項交易有沒有最後破局的可能?

嘉賓: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中國經濟學者胡星鬥

北京之春榮譽主編胡平認為北京方麵到目前為止對特朗普總統宣布美中兩國將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沒有任何反應非常不正常。一方麵是北京的原因,另一方麵是特朗普總統的原因。

在北京方麵,一來是對簽訂協議本身就不積極,二來北京認為在去年12月13日連夜舉行記者會就已經表了態,所以無需再講了。

三來是中方認為,根據《環球時報》引述過世界經濟和政治研究所研究員高淩雲的話,表示中國重視的是協議的內容而不是協議的規格。

特朗普方麵,一來是急於取得成果,宣布勝利,二來總是想在這個貿易談判中占據主導地位,由他來決定事情怎麽進行,在什麽地方進行,自己扮演什麽樣的角色。

據了解,中國方麵其實事先並不知道也沒有料到特朗普會在12月31號這天單方麵做出這個宣布。在特朗普宣布之後,中方拿出了半天來討論,商量如何應對。

現在有消息說中國代表團將要在1月15號在美國簽署協議。至於特朗普說的他要親赴北京開始第二階段協議的談判,到目前為止隻是一說而已,因為看不出他要訪問中國的這個計劃是經過雙方磋商已經敲定了。

胡平還認為中國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國家,中國需要結構性的改革。中評社的文章《中國對外貿易必須另辟蹊徑》點明了中國經貿麵臨的一個最嚴峻的挑戰,那就是中國的經貿體係和國際的主流經貿體係之間是不一致的。盡管中國在18年前就加入了世界貿易組織,可是到今天美國、日本、歐盟都不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

三年前中國曾經向世貿組織提出申請,要求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做出仲裁,但在去年主動終止了仲裁這個程序,這是因為歐盟那些國家不承認,另外美國又在打貿易戰,對中國實行懲罰性的一些關稅,所以作者喬新生認為如果中國要在世貿組織框架之內借助於仲裁秩序和美國和歐盟爭執下去呢,那麽中國就很可能成為眾矢之的,所以他建議中國應該另辟蹊徑,果斷地改變中國的貿易方向。

文章提出的兩大措施,一個是推進和亞太地區的自貿區建設,一是發行和推廣自己的數字貨幣。那麽其實這兩個措施都有很大的問題,因為目前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是美國和歐盟,而美國和歐盟也是世界上最強大最先進的經濟實體,中國要發展和亞太地區的貿易關係固然對中國有利,可是要指望和亞太地區的經貿關係就取代和美國和歐盟的經貿關係那是不現實的,對中國是不利的。

另一方麵關於推廣數字經濟,這和過去多年以來中國試圖推行人民幣國際化這個問題很相似。為什麽說中國的經貿體係和國際的主流經貿體係之間有不協調、不一致的地方,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還不是一個真正的市場國家,中國需要結構性的改革。

胡星鬥說倒也沒有說有什麽問題,也不會延期,15日一定會簽的,隻不過中美談判一波三折,也許必然會有這樣一個一波三折吧。這兩天特朗普也表示他會在白宮與中方代表一同簽署第一階段協議,他也會到北京來進行下一階段的談判,這種表態也不是隨便做出的,他一定是和中方溝通好的。

中國也承受不起達不成協議的信用代價。國家的信用和個人的信用一樣,是非常重要的。對中國來說,這個阻力肯定是有的。中國現在有一大批文革的極左派,他們肯定是不願意簽的,天天叫囂要把美國當敵人,要打敗美國。如果美國把中國當作敵人的話,對於中國來說是不可承受之重,中國的現代化可能要停止。因為中國的開放主要是向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開放,這樣才會獲得更好的技術、製度,
有一個更高級的開放水平。

如果是對落後國家開放,那麽毛澤東時代就開放了,這樣越開放越落後,隻會耗盡國力,回歸集權體製。如果中國拒絕簽這個協議的話,中國的現代化就等於失敗了,法製、政治等方麵會麵臨全麵倒退。所以盡管麵臨極大阻力,但是開放是必然的。

怎麽看這種美方急中方不急的現象?有人說,北京一貫采取拖延戰略,那麽這一次是不是也是如此?

胡星鬥說是不是拖延戰略很難說,但是談判技巧肯定是有的。一些人認為中方在第一階段談判中吃了虧,但是胡星鬥認為中國沒有吃虧,而且大大占便宜了,中國買四五百億美元的農產品算什麽?中國買得起,國內也有這個需求,美國的農產品又便宜又好,為什麽不買?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不需要美國逼我們,中國要成為創新大國,必須要這樣做,許多事情就是中國自己在做的,但是不願意給人感覺是被迫的。所以中國知識產權保護方麵也在采取很多措施,但是中國仍舊是世界上最大的山寨產品國家。這對中國企業是個羞辱,但是中國自身也有改進的願望,接受核查監督。雙方互相監督,中國也可以去監督美國的數據,美國監督中國,迫使中國的一些部門公開透明,這不正是中國改革的方向。中國不會愚蠢到不簽這個協議,隻是擺擺架子罷了。

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中國商業與政治項目主管甘思德(Scott
Kennedy)認為,雖然雙方都試圖為協議提供更明確的信息,但是,雙方措辭上的“分歧和差異”令人無法看好這個協議的前景。怎麽看雙方措辭上的“分歧和差異”?協議遲遲不能簽署的症結究竟在哪裏?

胡星鬥說雙方有點過早地宣布,最早在宣布上是有一些差異,強調的重點不同。中國強調的重點是美國取消加征的關稅了,是自我下台階;美國強調中國購買農產品,也是為了表示美國取得了勝利。到了年底,雙方就已經達成了一致文本,至於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等,雙方都達成高度一致,這本來就是中國加入WTO的承諾。

美國也是期望盡早簽署協議,也許中國正看準了美國的急切心情。因為美國表麵上看經濟很好,但是製造業衰退,中國和美國的製造業可以分工,美國可以做高端製造業,中國做中端和低端製造業,美國不可能和中國一樣有這麽完整的產業鏈。而且美國和伊朗的關係很緊張,中國從而可以獲得喘息機會。

當然中國經濟下行的壓力可能比美國的壓力要大,所以從心裏來說,中國其實是著急的。第二階段協議應該會更難,但是胡星鬥仍抱有希望,因為中國幾十年來的經驗就是解放思想與時俱進,不斷融入世界。中共作為統治時間最長的政黨也不是偶然的,因為可以順應時代做出改變,雖然做出改變很困難,但是仍然會做出改變。

有媒體分析說,對美方來說,盡快簽署協議是特朗普大選年的政治需要,但是對中國來說,簽署協議並非是簡單的達成協議後的簽字儀式,北京需要有更多的準備和考慮。怎麽看北京的謹慎和保留?

胡星鬥說中國肯定要比較謹慎,說明中國方麵下決心很難,特別是關於執行機製,90天的協商期等等。這說明中國正在嚴格考察研究如何執行,簽了協議就必須執行,不能失去國家信用。

中國100多年來,簽訂了無數協議,但是簽訂協議就不執行,然後挨揍,然後再簽協議。但其實,通商對中國是有巨大好處的,雖然天朝統治者認為這威脅到天朝統治。因此中國的統治集團要從集團利益中跳出來,以民族利益為出發點,哪怕是執行機製對中國有困難,但也可以克服。

中國外貿戰略轉型的動因顯然是在於中國與國際主流經貿體係之間的不和諧:在中國1992年宣布建立市場經濟體製的目標27年之後,在世貿組織2001年接納中國18年之後,國際主流社會、世界三大發達經濟體(美國、歐盟、日本)均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並且在過去兩年多來連續六次發布針對中國經濟與貿易政策的聯合聲明,集中批評中國的非市場化導向(包括過度產業補貼與出口導向、對國企的偏向性扶持、對知識產權的保護不力等)對它們造成的損害。中國的另起爐灶。獨辟蹊徑是不是真的打算與國際主流經貿體係分道揚鑣?這樣做對中國究竟是有利還是有害呢?

胡星鬥說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個危害就是另起爐灶,最需要防止的就是夜郎自大,中美脫鉤。中美經貿脫鉤的後果可能導致戰爭,中國的現代化可能被迫停止。中國的民營企業越來越脆弱,但是更使得中國的現代化功虧一簣。甲午戰爭時候中國的軍艦是有優勢的,但是炮彈都是假冒偽劣的空彈。中國現在的國進民退還是在高歌猛進,許多企業都被國有資產控股了。許多政府部門都被告知更換外國品牌的電腦等等,大有脫鉤趨勢,會把中國害慘。

華客網:北京沉默至今,美中協議到底簽還是不簽?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