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伊衝突 川普能源戰略助美國占優勢

  • 未分類

000 1NJ9M1 600x400 1

外交往往是內政習慣的外延。美國「能源獨立」意味著,將不再受到中東複雜的地緣政治牽絆,同時也暗示美國對中東戰略的轉折;而這些轉折都跟總統川普(特朗普)國內能源政策的成功有關。

川普週三(1月8日)在白宮發表針對伊朗襲擊美軍駐伊拉克基地的全國講話,他強調,美國已達到了能源獨立,是世界上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美國不需要中東石油,現在需要重新規劃美軍在中東的部署。

「在我的領導下,過去三年……美國實現了能源獨立。這些歷史成就改變了我們的戰略重點,這些成就超乎預期,並讓我們有了中東的政策選項。」川普週三在白宮說。

川普三年任期 美國重回石油生產霸主地位

從作為總統候選人提出的第一份能源計劃到執政至今,川普加快了美國石油的生產與開發,幫助美國重回石油生產霸主地位;他的能源政策不僅預示了未來走向,也正在重塑國際能源市場。

能源政策是川普競選和執政的優先事項之一。早在2016年5月,尚未得到共和黨正式提名的川普就前往北達科他州宣布他的能源計劃,強調「美國第一」和「能源獨立」,同時提議為促進就業增加化石能源開採、放鬆對油氣公司的管制、開放更多聯邦土地供能源開發、支持拱心石管道(Keystone XL)項目、為煤炭產業鬆綁等政策指南。

在川普就職第二天,他就發布「美國第一能源計劃」,作為這屆政府能源政策的總體綱領,計劃內容延續其競選期間的多個承諾。

隨後,他逐步推進和兌現其能源新政。下面列舉幾例:

2017年1月24日,川普批准了橫跨加拿大、美國的拱心石項目和達科他(Dakota Access)項目的管道建設; 3月28日,「促進能源獨立和經濟增長」行政令要求重新評估奧巴馬政府的《清潔能源計劃》,允許租賃聯邦土地用於煤炭項目,並賦予各州更多權力來決定能源項目;4月28日,「執行美國優先離岸能源戰略」行政令啟動了向油氣開發活動開放新的近海水域程序;6月1日,川普正式宣布退出《巴黎氣候協定》。

這些政策雖然引來環保主義者的抨擊,但的確給美國能源產業起到鬆綁和注入活力的作用。再加上全球油價在2018年終於見漲,頁岩油迎來新一輪擴張期,讓美國重回石油寶座。只是這次「王者歸來」足足等了近50年。

GettyImages 480270735 600x400

美國鑽井業在增加原油產量的同時,也採用新的技術,降低成本並增加效率。圖為美加州的一處頁岩油開採現場。(David McNew/Getty Images)

曾經輝煌的美國石油產業100年

美國石油產業經歷了從興起—衰落—再興起的循環。

從1860年到1960年的過去100年,美國一直都是世界石油工業的主導者。美國於1859年在賓夕法尼亞州的緹特斯韋爾(Titusville)挖掘了第一口商業油井,標誌著世界現代石油產業的開端。到1861年,賓州兩口油井——帝井(theEmpire Well)和菲利浦油井(the Phillips Well)的產量已達6500桶/日,因美國國內市場需求有限,美國開始向全球出口石油。

到1880年,美國已成為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生產國,每年產量達250萬桶,遠高於英國、法國和德國等其它西方國家。

部分原因是美國過去發明並壟斷了多項與石油相關的技術,包括鑽井技術、採油技術、油氣儲運技術以及煉製技術等。

直到今日,很多歐洲石油公司的世界各地油田仍聘用美國技術工人。比如:在美國用無人機擊斃伊朗將軍蘇萊曼尼(Qassem Soleimani)後,由於擔心伊朗的報復行動,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通知當地的美國公民撤離,隨後發現在伊拉克南部工作的大量美國石油工人陸續離開返美。

頁岩油產量激增 美石油出口反超歐佩克

但是1960年後,美國的石油領導地位就讓位給中東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歐佩克)。美國國內原油產量在1970年衝過哈伯特峰值之後就一直走下坡路,從1972年的峰值1118萬桶/日持續下滑至2008年的679萬桶/日,美國在全球原油市場的話語權也逐漸減弱。

從2010年之後,在頁岩技術助力下,美國重回石油輸出國的領導地位。2017年年末,在美國頁岩油產量激增以及歐佩克減產的情況下,美國的原油出口再次突破一百萬桶/日,同期首次超過歐佩克的出口量。

利珀石油協會(Lipow Oil Associates)的主席利珀(Andrew Lipow)當時說:「歐佩克多了個競爭對手,這一點毫無疑問。美國的原油生產商正在擠占歐佩克的市場份額。」

在熬過三年的石油價格暴跌、產業重組,頁岩油終於在2017年迎來一個擴張機遇。《紐約時報》報導說,國際油價的大幅上漲催生美國能源生產,讓美國能夠挑戰沙特阿拉伯的石油統治地位,並抑制油價下滑的壓力。

到2018年,隨著美國頁岩油水平鑽井和水力壓裂技術的突破,美國國內的油、氣產量雙雙大增,美國已成為世界第一大石油和天然氣生產國,總石油產量達到1327萬桶/日,全面超過俄羅斯1136 萬桶/日和沙特996萬桶/日的水平。

根據美國能源信息署(EIA) 的預測,未來10年美國頁岩油產量將繼續增長600萬桶/日。可喜的是,頁岩油生產成本也在持續下降。

根據Rystad Energy數據,PermianMidland地區的頁岩油盈虧平衡成本已從 2013年的98美元下降至 2016年的39美元。對應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儘管西德克薩斯中質原油(West Texas Intermediate)價還徘徊在50美元的較低位,頁岩油區域的鑽井數和產量已出現止跌回升,到2019年3月美國頁岩油區域鑽井數已達到1388,完井數達到1392,庫存井(DUC,drilled but uncompleted)達到8500。

打破舊平衡 重新洗牌國際石油市場

國際油價目前很大程度上仍受OPEC和俄羅斯等非OPEC產油國的影響。

但在美國油氣重新進入快速增長通道,超越沙特和俄羅斯成為全球第一產油國後,其在全球原油市場中的影響力也將隨之恢復。可以預見,未來任何沒有美國參與配合的國際油價協調機制都將失去原有作用。

中國中信建投證券研究發展部的2019年4月發出的一份報告中說,短期看,地緣政治仍對原油市場有邊際影響。美國、俄羅斯、沙特之間的政治博弈將對油價產生層次影響,而伊朗核問題、伊斯蘭國(IS)、委內瑞拉的國內政治經濟局勢也同樣會在短期內對油價造成劇烈波動。

但長期看,原油供給趨向政治主導,美國、沙特、俄羅斯「三強鼎立」,控制著全球產國三分之一的原油供給,美國頁岩油產量的快速增長將擴大其在全球原油市場中的話語權。

換句話說,能源獨立後的美國將跳出中東複雜地緣政治的牽絆,留下更大的空間來處理中東事宜。

川普的「美國優先能源政策」特別突出了在擺脫石油因素後,美國對於中東的主要意義則集中在反恐事宜。川普本人週三也說:「我要請北約組織(NATO)更多地參與中東事務。」

英國BBC報導說,川普週三發言或在暗示美國即將從中東逐步撤軍,要求北約更多地承擔中東的軍事駐軍責任。

北約祕書長斯托爾滕貝格稍早譴責伊朗發動對美軍駐地的導彈襲擊,呼籲伊朗「避免進一步的暴力行動」。

他說,北約將繼續與各方溝通,並一如既往地執行在伊拉克的訓練任務。

來源:大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