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大事:中國的避孕套開始賣不動了?背後不簡單

成熟男人一生離不開三樣東西,亡,稅收和杜蕾斯。

在營銷廣告界,杜蕾斯是神一般的存在。但最近這個老司機也飆不起來了。

2019年-2021年,杜蕾斯在天貓上的年銷售量分別為372.2萬件、188.6萬件、84.2萬件。兩年時間,銷量大跌7成。

大品牌熄火,小品牌也好不到哪裏去。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從2020年到今年6月20日,有超過4萬家避孕套生產企業注銷。平均下來,每天有40家避孕套生產企業不見了,數量多於2019年。

這是非常詭異的。

第一,現在的年輕人明明都晚婚晚育,也不太生小孩,為什麽避孕套反而賣不動了呢?

第二,當外部充滿巨大不確定性時,人們會更加緊緊依靠,在魚水交融中尋求愉悅和慰藉。

遠川研究所有篇文章指出,2008年金融海嘯,韓國各行各業哀鴻遍野,唯獨避孕套銷量大漲20%;2015年股災,岡本逆市上揚,大漲120%,創下22年來新高。

在過去數十年裏,避孕套悖論曾被數次驗證,就跟口紅效應一樣,是一種在經濟波動時逆勢上漲的奇觀。

為什麽避孕套悖論在中國就失效了?

背後,隱藏著幾個正在發生的隱秘變化。

最近兩三年,人們宅在家的時間大量增加。按道理,避孕套銷量應該也是上漲才對啊,為什麽反而大大減少呢?

很多人不知道,其實人們平常使用避孕套,有一半是在家庭之外。

這兩年,人與人之間的相聚和接觸變少了,避孕套自然用的少。此外,現在的流調事無巨細,一旦曝光幾乎毫無隱私可言,很多人被迫壓抑尋求刺激的衝動。

有數據顯示,2018年-2021年,中國星級酒店營業收入分別為2090億元、1907億元、1221億元、1379億元。這兩年營收大幅下滑,可見避孕套的使用場景在萎縮。

不過,這也隻能解釋一半的原因。

畢竟還有一半是用在家庭以內的。家庭端的變化,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而這兩年的形勢大家都看到了。全球黑天鵝亂飛,打工人不得不拚盡全力,來抵禦外部世界的風險。

所以,以前反對996的人,現在好像都不怎麽說話了。以前到點就下班的人,現在周末還會主動寫報告,讓老板看到
“我時時刻刻在創造價值”。

年輕人回到家後,感覺啥都不“幹”最舒服,不要親密,也不要關係了。

中國人的“欲望”沒有以前強了。這對安全套的反饋是立竿見影的。

避孕套賣不動了,背後還隱藏著一盤大棋。

當前,杜蕾斯、傑士邦、岡本三大巨頭主導了國內的避孕套江湖,市場份額合計在60%以上。

但是普通人可能想象不到,中國的避孕套生產企業的數量,其實是數以萬計的。造輪胎廠的、賣保健品的,做生物工程的,統統都想來分一杯羹。

你可能會問了,那為啥我們平常都見不到其他品牌呢?他們是通過什麽渠道銷售,生存下來的呢?

答案,是zf采購。

在過去那個年代,相關部門會集中采購免費發放給民眾,用於計生。

單單中央財政層麵,01-10年就采購了50個億,加上各級各地的招投標,對於避孕套銷量的拉動不容小覷。

但是現在不一樣了。

為了鼓勵生育,什麽婚育消費貸,育兒補貼金,十八般武藝都用上,效果並不算明顯。

所以,要從根上打響人口保衛戰,大範圍采購也就沒必要持續下去了。

杜蕾斯們日子不好過,不單單是商業世界的事情,背後更是突如其來的大時代變遷。

在我看來,未來的中國家庭有很大的概率會日本化。

遠川研究所的文章提到,上世紀6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避孕套消費全球第一,用掉的避孕套是美國人的三倍;

到80年代,日本號稱賣掉一個東京可以買下整個美國,當時避孕套的銷售也達到了頂峰;

後來房地產泡沫崩盤後,避孕套的高速列車就熄火了。

現在全世界所有國家中,日本情侶的次數是最低的,每年隻有45次,而希臘人是138次,中國人為96次。

看起來我們好像大獲全勝,但是長遠來看還會這樣嗎?

其實,接下來十年,不排除會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雄不起來。

首先,有研究表明,1962年到1976年,中國經曆了第二波嬰兒潮,這一波人口紅利支撐起後來四十年的經濟奇跡。現在這批人年紀多大呢?大多集中在45到59歲。

十年前,這個年齡段的人口是2.65億人,2020年變成了3.36億人。換句話說,未來十年內,退休的老人比之前多出7000多萬。

創造財富的人減少,被贍養的人增多。年輕人隻能越發奮鬥才行。

其次,2020年末中國25-34歲的年輕人,整體數量已經比十年前少了3400多萬了。人都少了,性生活還會多嗎?

“橡膠大業”估計要告別黃金時代了。

日本計劃生育協會曾經有過調查,日本16-24歲的年輕人中,有高達47%的女性對“親密接觸”沒有興趣,甚至厭惡,男性的這一比例則為18%。

中國是什麽狀況呢?我沒有看到相關報告,不好說。但是可以預測,它是很難變得跟希臘人那樣生龍猛虎的。

而這個,又會對我們的收入增速提出新的挑戰。

為什這麽說呢?

其實,不管科技如何變化,人口始終都是經濟發展的一大利器。

去年印度超過了原先的宗主國英國,躋身全球前五大經濟體。整個印度都為之振奮。

2010年印度才排在全球第11名,此後每隔兩年就會升一名,速度非常誇張。印度“躺贏”,人口優勢作用不小。普華永道就預測,2050年印度將反超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僅次於中國。

過去總有人說,中國人口太多了,要是少上幾億就好了。地鐵不用那麽擠,就業也不用這麽卷了。

2021年有1144萬人在考教師資格證,其中還有800萬報名者是非師範生。北京鏈家每23個房產中介,就有一個認證為名牌大學的高材生。

麵對這種魔幻的現實,有的年輕人開始佛係了,還有的不想下一代變成自己,丁克了。

其實,越是低欲望,社會競爭越激烈。

你想想,如果每個人都佛係了,一年的事情分成兩年幹,社會財富的創造不就會越來越慢嗎?

過去改革開放,中國人為什麽能用四十年時間,走完西方發達國家一百年的路?這離不開整個民族爭分奪秒,勤勤懇懇的奮鬥。

我們的國民全球最勤勞,三天就能蓋出一層樓,老外能做到嗎?“佛係”的心態,間接影響了西方低下的經濟增速。

當一個社會從增量市場走向存量市場,從分蛋糕變成搶蛋糕時,社會競爭的激烈程度,隻會加劇不會變弱。

所以,要改變一個社會滑向低欲望的軌道,最好的方式其實就是多生娃。

別著急罵我,這裏頭也是有根據的。

要知道,人類科技的每一次飛躍幾乎都是由天才們在推動的。假設天才的誕生率是萬分之一,沒有足夠大的基數,我們如何湊齊龐大的天才隊伍去攀爬科技樹,去實現產業和經濟大爆發,進而創造出更多優質的就業機會呢?

當然,就算全社會都明白這個道理,也是很難實現的。畢竟,現在大城市的房價並不低,雙職工家庭誰來照顧小孩……年輕人們麵臨著很多現實問題。每個人的選擇都能理解。

那麽,普通人要如何安身立命呢?

我還是那個觀點,除了投資生娃之外,我們還可以投資自己。金錢會隨著時間而貶值,但是個人會隨著時間而升值。今天我們在自己身上所花的每一分鍾,未來都可能會得到成倍的回報。

如果我們這代人有拿出做騾馬的勇氣和決心,下一代人,就會有更多的機會身在羅馬,整個民族同樣會向上攀升。

不是嗎?

很多事情都是可以在發展中解決的。過去是,未來也是。不用焦慮。

——————

參考資料:

遠川研究所,《賣不動的避孕套,愛不動的一代人》

彭博社,《中國人“拯救”了日本安全套大廠》

每日經濟新聞,《避孕套品牌“寒冬”中迎七夕,多個品牌銷量連續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