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共新條例公布:中國徹底告別“黨政分開” (圖)

北京時間1月5日,中共中央印發《中國共產黨國有企業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試行)》(簡稱條例),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遵照執行。中國徹底告別“黨政分開”的曆史嚐試。

之前僅限於政府部門和理論探討的“黨領導一切”,如今繼續貫徹到了國有企業的管理、運營之中。按照新條例的內容,“堅持中共的領導、加強中共基層黨組織的建設是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同時,“國有企業應當將中共黨建工作要求寫入公司章程,中共黨組織的研究討論將作為企業董事會、經理層決策重大問題的前置程序。”

中國的國有企業被認為是中共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中共正在重新把握對於國家經濟權力的掌控。

中國國有企業再出重拳,中共將重新主導國有企業主導權,“黨政分開”成為曆史。(VCG)

從上世紀70年代末開放,“黨政分開”即中共政黨係統與國家政權、國有企業經營權的分開,就成破除“理論教條”和賦予企業自主權的一種改革嚐試,尤其在改革開放初期,其對於激發中國國有企業的經營活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然而,隨著市場化改革的推進,在進入新世紀後,工業的規模化、集團化發展正在徹底改變著中國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國有企業的產業格局。大量競爭性領域的國有企業已經紛紛改製成為了民營企業或是國有參股企業。而真正的國有企業更多存在於能源、電力、通訊、大型礦山等自然壟斷性行業,以及金融業和軍工高科技產業。

在以資源密集型、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取勝的國有企業之中,企業風險防控,以及產業方向把握能力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對於企業家自我激勵的需求。麵對動則數以億計的資金和巨大的權力,怎樣的獎金激勵、股權激勵能夠抵擋這樣的誘惑呢?

目前,有觀點認為,中國國有企業放棄“黨政分開”的改革經驗是再開曆史“倒車”。但是殊不知,即使在西方現代企業的權力架構中也時常出現經理層架空董事會,甚至為了獲得一時高額提成而將企業引入歧途的情況。2008年爆發的全球金融危機,已經為全世界的大型企業集團管理架構敲響了警鍾。在企業規模達到一定量級和麵臨重大方向性抉擇的時期,西方現代企業架構的所有權、管理權與經營權的分離製衡模式已經失效。

正如人生一樣,努力固然重要。但是在重大轉折時期,選擇的重要性往往要大於努力。

因此,中國的改革也再因時而變。一味的強調“黨政分開”,在30年前年的思想僵化時期和20年前的產業低端競爭時期固然正確。但是,當全世界進入“金融高度壟斷”時期,產業高度集中時期,依然抱著“黨政分開”、“自由市場”教條就又是一種思想的僵化。

尤其在中國即將麵對“百年未有之變局”的關鍵時期,怎樣才能發揮中國國有企業的最大效應,加速落實中國政府對於國有企業的改革,釋放改革紅利,帶動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中國所有經濟部門聚焦於民生改善、聚焦於經濟發展和共同富裕的中共第二個百年目標,就成為了改革的唯一方向。

更何況,在中國一味強調“黨政分開”的時代,中國國有企業內部貪腐橫生、山頭林立、低效浪費、壟斷資源不思進取的問題並沒有帶到得到解決,反而在失去政黨監督、工人委員會監督後愈演愈烈。國有企業成為了企業經理們的“獨立王國”,甚至尾大不掉。

在中國正在努力打造全國統一大市場,逐步對民營企業開放壟斷資源,越來越依靠集團式原發科技創新,而不是“小打小鬧”的應用創新的情況下,如何打破國有企業的“獨立王國”,監督企業落實“破壟”,督促企業進行創新,就成為了新的改革課題。而這些顯然都是依靠市場競爭和擴大自主經營權力所無法實現的目標。

顯然,中國的國有企業改革乃至整個經濟發展模式已經不是“公有製”、“私有製”這種意識形態領域能夠解決的問題。就和大多數發展到一定規模的民營企業一樣,在原先野蠻式增長、“愛拚才會贏”的時代結束之後,如何將企業帶入正規化、集團化發展的道路。這絕非是書齋裏的幾個市場經濟學家和“現代管理學”的書本就可以提供的答案。

為此,中共開始嚐試著重新把握對於國家經濟權力的掌控,其目標不在於對意識形態的絕對掌控,而是為了督促落實更加開放和高效創新,以準備應對“百年未有之變局”。在中共“新條例”中明確表示,在堅持中共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深度融合的同時,將以企業改革發展的成果來最終檢驗中共黨組織的工作成效。而對於國有資本相對控股並具有實際控製力的企業,也要結合實際參照執行。

華客網:中共新條例公布:中國徹底告別“黨政分開”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