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北京擴大疫苗接種 恢複民眾對地產信心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呼籲北京擴大新冠疫苗接種,恢複民眾對房地產行業信心 https://t.co/23JS9tR0cl

— 美國之音中文網 (@VOAChinese)
November 23, 2022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星期三(11月23日)呼籲中國當局提振新冠疫苗接種率,向陷入困境的房地產業提供更強有力的支持以恢複民眾對其信心,同時降低全球經濟放緩和能源價格高企帶來的風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國代表團團長索納莉·賈殷-錢德拉(Sonali
Jain-Chandra)率領團隊於11月2日至16日通過視頻方式與中方進行了年度性的第四條磋商,討論和檢討中國經濟發展的問題和前景。

“代表團與中國政府及中國人民銀行的高層官員、私人部門代表、學界人士進行了富有建設性的討論,就經濟前景、改革進展和挑戰以及政策應對措施交流了意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磋商結束後,於星期三發表的一份聲明指出。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聲明中重申了今年10月對中國GDP增長所作的預測,即今年中國經濟增長為3.2%,而在假設明年下半年嚴厲的防疫措施逐漸鬆綁的情況下,2023年的經濟成長預計可達4.4%。

中國政府在今年年初為自己定下的增長目標是5.5%,但是這一目標的實現已經沒有可能。

“在清零防疫政策下,中國很好地經受住了新冠疫情的最初影響,實現了經濟從2020年初防疫封控後的迅速複蘇,並在全球經濟的關鍵時刻大幅增加了全球醫療用品和耐用品的供給。但此後,中國的經濟增長已經放緩,疫情反複、房地產行業的嚴峻挑戰以及全球需求放緩使其持續麵臨壓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第一副總裁吉塔·戈皮納特(Gita
Gopinath)發表的聲明指出。

戈皮納特在視頻谘商期間,也曾與幾位中國高層政策官員舉行了會晤。

“盡管清零防疫政策的靈活性已逐漸增強,但由於更具傳染性的變異毒株的出現,加之疫苗接種方麵的差距持續存在,導致中國需要更加頻繁地實施防疫封控措施。這對消費和私人投資(包括住房領域的投資)造成了壓力,”戈皮納特的聲明說。

“收緊房地產行業監管以控製杠杆率的初衷是好的,但開發商麵臨了更為嚴峻的財務壓力,住房銷售和投資迅速放緩,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讓收入急劇下降。”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中國官員舉行谘商之際,中國政府正試圖通過對防疫措施實施“優化”和“精準”改革,放鬆部分管控來減少對民生和經濟的衝擊。但是“二十條”防疫新規出爐後,中國多地的疫情卻一路飆升,包括首都北京在內的許多城市不得不重新實施嚴厲的封控措施。這進一步加劇了外界對中國經濟發展的關切,也打碎了人們對迅速解封的夢想。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認為,由於受全球經濟放緩、能源價格高企和全球金融環境進一步收緊等因素的拖累,中國經濟仍然麵臨下行的壓力。而在中國國內,新冠疫情的反複和防疫封控措施,加上房地產業的持續挑戰,仍構成其主要風險。

“從長期看,不斷加劇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帶來了金融脫鉤的壓力,也使貿易、外國直接投資和技術交流受到了限製,從而帶來了全球割裂的風險,”聲明說。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建議中國的財政政策在2023年應保障經濟複蘇,促進經濟再平衡,同時維持旨在為家庭提供支持的中性財政政策立場,以幫助推動消費拉動型增長轉型,更有效地提振經濟增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呼籲北京保持適度支持的貨幣政策,更多依靠價格型工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對北京當局最近加大應對房地產行業危機的力度表示讚賞,包括指定一個貸款計劃來保障未完工住房的交付,以及允許對陷入困境開發商的貸款予以寬限。

“在以上工作的基礎上,當局還需要推出穩健且資金充足的機製,以便完成陷入困境的未完工項目,保護新的預售房買家免受房屋爛尾樓風險,同時逐步取消寬限措施,”戈皮納特在聲明中說。

“這些措施將幫助恢複購房者信心並促進市場化重組,”她說。她還指出,從中期來看,結構性改革(包括完善預售房模式、推動經濟再平衡、增加其他可用的儲蓄選項),應有助於推動房地產市場逐步轉型,實行向更可持續的規模轉變。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呼籲北京重新加快推進市場化結構性改革,例如確保私企和國企的競爭中性。

中國央行和銀保監會星期三聯合發文,要求做好當前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監控發展的工作。

由中國人民銀行和銀保監會聯合發出的通知呼籲保持房地產融資平穩有序,積極做好“保交樓”金融服務,積極配合做好受困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並依法保障住房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