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智庫:習近平有解決台灣問題“慎重的”時間表

美國華盛頓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在20國集團(G20)領袖會議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次以國家領袖身份麵對麵會談後,分析中國對台灣、南海及東亞局勢可能的影響與變動,直言“應注意習近平的言論”,等於直接點名“習近平”就是印太安全最大的關鍵變數,稱“習近平在解決台灣問題上,有一個‘非常慎重的時間表’”。

哈德遜研究所請來總部位於夏威夷的另一智庫“太平洋論壇”(Pacific Forum)印太安全專家約翰海明斯(John
Hemmings)進行觀察分析。海明斯認為拜登政府指稱“相信中國是一個理性的行為者,不會冒著武力入侵的風險,這是一種危險”的說法是有根據而且正確的;並以美國國防部政策副部長卡爾(Colin
Kahl)的分析:“預期習近平將在未來兩年內增加對台灣的軍事和經濟壓力,但並未預測可能入侵”,做為佐證。

海明斯認為,在G20拜習會後,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就依據習近平的意誌,對美中關係、台灣問題完成“定調”。其中包括:“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核心,是中美政治基礎的基石,中美關係第一條不可逾越的紅線關係”、“任何企圖把台灣從中國分裂出去的人,都是在侵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國人民絕對不會讓這種事情發生”、“兩岸和平穩定與‘台獨’水火難容”等。顯示習近平對台灣的基本態度是最終要“解決”,但在未碰觸底線前,還有必須考量整體國際情勢的慎重問題。

海明斯舉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訪台後,中國大動作以軍演、導彈試射表達憤怒,顯示中國的主權概念是“極端帝國主義的”,而且不僅台灣,包括南海、印度陸地邊界都存在相同問題。不過,海明斯認為,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歐洲和印太地區的其他國家開始認真對待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威脅。美國向北京和美國的盟友及合作夥伴表明美國的意圖,並加強台灣的軍事能力以阻止入侵。歐盟作為一個整體和個別成員國發布新的戰略文件,將中國確定為具有全球野心的安全威脅。

海明斯認為,印太不太可能形成類似北約的聯盟來對抗中國,僅能依靠美國與個別國家的不同協防、安保條約,這種“支離破碎”的體係;而近期倡議的AUKUS或Quad,是以經濟和安全夥伴關係,彌補軍事方麵的利用不足,當涉及中國對其陸地邊界和海上的威脅時,美國需要這些盟友國家的保證與支持。海明斯指出,“自由開放的印太”,不是由單一大國主導。在大國競爭的新時期,海明斯分析:“挑戰是係統性的,中國是領頭羊,俄羅斯是推動勢力範圍的助手”;而做為中國領導人的習近平,“是一位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未來主義者”,他的想法和動作將是整個印太安全的核心變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