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寒冬中的疫情,中國麵對奧密克戎,會有多危險

1. 急速上升的疫情

入冬了,國內新冠疫情處於急速上升階段,境內每日新增已經與四月上海疫情高峰時期類似:

8feb93491dc3070a63a97853ca21f5b7

而比上海疫情更為棘手的一點是如今感染遍地開花,11月22日僅新增超過900例的就包括廣東、重慶、北京、四川、甘肅、新疆、河北。

拿四個疫情比較嚴重的城市:廣州、重慶、北京、鄭州新增感染趨勢與上海的曆史數據做比較:

344f31986335a601f428581d8493ff7a

橙色為上海曆史數據,是從3月13日的每日新增不到200例一直到4月4日的1萬3千多例。廣州(黃色)、重慶(綠色)、鄭州(深紅)、北京(褐色)均用截至11月22日的數據。可以看到重慶、廣州、北京與上海的曆史數據高度吻合,地處病毒不敢病人的河南的鄭州是唯一例外。

廣州目前看來穩定在每日新增八千左右,沒有繼續激增。可在4月時全中國隻需應對一個上海的疫情,上海病例開始穩定或下行,全國疫情就開始穩定。要知道任何一個大城市的破防,很可能將導致當下防疫方案的被迫轉向。因此,那麽多個城市都在上升或高位,中國防疫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戰。

更要注意的是疫情一旦進入加速期,進展之快留不下多少時間猶豫躊躇,北京如今是每日新增千例,而在此前,廣州重慶從每日千例到五千例均隻用了一周時間。對很多地方、很多人來說,餘下做準備的時間很少,中國可能要真的麵對奧密克戎疫情了。

2. 麵對奧密克戎,情況會如何?

奧密克戎出現至今正好一年,按其席卷全球的架勢,可以說任何一個地方能做到的隻是拖延一些時間,不會改變最終必然要發生的事情。如果中國今天真的要麵對奧密克戎,情況會如何,準備好了嗎?

從最近收到的一些留言看,不少人是躍躍欲試,信心十足。可能有長期防疫帶來的厭倦,也可能有國內報道大比例無症狀以及新冠死亡病例強調了基礎疾病作用帶來的安全感,還可能有看到網上不時傳出的新加坡病死率遠低於流感、香港歲月靜好等消息帶來的羨慕心理。

隻不過對於初上戰場的新兵,盲目自信的危險性絕不亞於極端的恐懼。勸那些對“開放”充滿美麗想象的人一句:你可能要麵對的現實會冰冷很多。

太多人在看現在新加坡、香港的病死率、重症率了。媒體采訪的一些境外的老師們,出於好意也會著重介紹自己所在的地方完全開放後情況挺好。但是,我們能參考現在的新加坡或現在的香港嗎?

看新加坡的疫情走勢 [1]:

97ea9ed8aa22cc8d20d23f80bc67788d

非常有意思的現象:從年初第一波奧密克戎疫情開始,新加坡經曆三次奧密克戎,分別是BA.1、BA.5和如今剛消退的XBB,感染高峰一次比一次弱。是因為這些突變株一個比一個弱嗎?不是,相反,這些突變株的免疫逃逸是越來越強的,就是憑著更強的免疫逃逸,BA.5才取代了之前全球流行的BA.2,而XBB又是因為比BA.5免疫逃逸更嚴重,才又在新加坡本地取代了BA.5。

之所以XBB在新加坡表現溫和,是因為當地在非常高的疫苗接種率下,又經過之前兩輪奧密克戎感染,如今人群免疫水平被維持在一個非常高的程度。是極高的免疫基礎限製了如今奧密克戎在新加坡等地的影響,參考國外情況時不能把當地的人群免疫背景略過!

就好比梅西、C羅當年在西甲一年38場聯賽進不了30球都屬於狀態不佳,但你不能以為自己去西甲也能進30個啊,真當西甲的球門特別大嗎?是這兩人屬於不世出的頂級球星啊。

當中國真的麵對奧密克戎時,需參考其它國家遇到第一波奧密克戎疫情時的狀況,絕不能把別人如今曆經幾次奧密克戎疫情後的穩定期當作模板。而在考慮重症率、病死率時更應注意人群免疫背景的差異。

很多人在說新加坡病死率極低,但別人極低的病死率對應的人群免疫背景是什麽?新加坡在XBB期間按疫苗防護狀態的病死率數據[1]:

97ea9ed8aa22cc8d20d23f80bc67788d

一些人一看“沒有最低保護”人群病死率也隻有0.067%,太好了,比流感千分之一還低。好歹查一下什麽叫沒有最低保護,新加坡的沒有最低保護是指沒有接種滿3針mRNA疫苗或Novavax疫苗,或者接種滅活疫苗沒有滿4針。

參考新加坡的基礎免疫完成率(2針mRNA疫苗)[2]:

877cc3681a92c83ea30f427961c5919c

除了最晚開始接種的5-11歲小孩,其它年齡段——包括各年齡段老人,早在7月全程接種率就超過95%。“沒有最低保護”,很大一部分是接種過兩針mRNA疫苗或三針滅活疫苗的人。

參考以下兩個佐證,一是新加坡在BA.2時期有按基礎免疫、增強針接種等區分病死率,將XBB時期病死率與BA.2時期的病死率比較:

4ec3d225393887aecb8bb8cc24355ccd

會發現老年人中如今新加坡的“無最低保護”人群病死率與BA.2時期完成基礎免疫但未接種增強針的數據非常接近。考慮到如今新加坡不少人也有了過往突破性感染帶來的自然免疫,一些年齡段病死率比當時完全接種的更低,如80歲以上從2.9%降到2.2%,也很合理。

二是參考香港病死率數據[3]:

2851a957f643741dd0def72fe8fdd84f

新加坡“無最低保護”與香港接種完兩針mRNA疫苗的病死率數據高度相似。再度佐證新加坡“無最低保護”實際上仍有不錯的免疫基礎。

反觀中國的人群免疫基礎,且不說沒有過往感染帶來的自然免疫。即便是疫苗接種,國內封頂的三針滅活疫苗都不到新加坡的“最低保護”,天花板沒別人的地板高,能參考那裏病死率低於流感嗎?

從香港的數據來看,接種兩針滅活疫苗的老年人感染新冠病死率也高於兩針mRNA疫苗,如80歲以上滅活為4.17%,mRNA疫苗2.06%,70-79歲分別為0.70%與0.41%。

由於境內人群免疫基礎與境外的顯著差距,考慮奧密克戎疫情來臨後的病死率、重症率時需要有清醒的認識。

3. 一些粗糙的計算

之前我分析過中國如果遇到奧密克戎暴發會有多少病死(疫情建模),結論是需要大規模接種高效疫苗加上抗病毒藥物才能將病人人數降到流感的程度,不過那時隻能采用3月時的疫苗接種數據。最近又看到一篇不錯的文章分析奧密克戎暴發後需要多少ICU病房。我在這裏也根據一些最近的國內疫苗接種數據做些簡單計算。

最新的一些數據,截至11月11日,中國60歲以上老人接種過至少一針是2.39億,覆蓋率90.65%,完全接種比例86.38%,加強針打了1.8億;單獨看80歲以上,全程接種率65.7%,加強針接種40%[4]。

由於新冠重症、死亡主要集中在老年人,我們也僅考慮老人中的病死率、ICU病房需求問題。中國60歲以上老人有2.64億,其中80歲以上為3500萬。根據接種率數據,可得出以下情況:

80歲以上(共3500萬):未接種兩針疫苗1200萬,接種兩針900萬,接種三針1400萬

60-79歲(共2.29億人):未接種兩針2400萬,接種兩針3900萬,接種三針1.66億

在未接種兩針的3600萬人中,1100萬打過一針,剩下2500萬是真的一針沒打,姑且分配一下,80以上400萬一針沒打,60-79是2100萬一針沒打。

香港BA.2疫情從確診病例看差不多感染了16%的人口,台灣、新加坡在第一次遇到奧密克戎時也是類似,基本在16-20%之間。假設中國也是16%的人被感染,參考香港滅活疫苗的病死率數據,80歲以上老人中將有560萬感染,死亡28萬人:

60-79歲的老人會有3664萬感染。由於沒有區分60-69與70-79的接種數據,而這兩個人群在病死率上差距很大,沒法做準確的病死計算。中國60-69歲與70-79歲人口比例為1.8比1,我們姑且以2比1算,假設疫苗接種率在兩個年齡段完全相同,那麽死亡為15萬人。

考慮到奧密克戎的峰值特征,可能在2-3個月的時間裏中國會有超過4000萬老人生病,其中死亡超過40萬人。而且我們采取了多項極為放水的假設,例如把打過一針的人更大比例分配到80歲以上老人,也沒考慮一些人接種時間較久,有效性下滑。即便如此,這些極為粗糙的計算仍應讓人警覺:奧密克戎的現實可能是極為殘酷的。

4. 醫療擠兌會如何發生

很多人關心大量感染者是否會導致醫療擠兌。那再來看ICU使用,參考新加坡2022年2-3月第一次遇到奧密克戎時的情況[5]:

166e4354f26fda8def889bf37c68571f

這是當時新加坡60-69以及70以上老人每10萬人中每天有多少新冠感染者是危重症插管在ICU病房中,紅色為未完成全部接種,綠色為完成全程接種,藍色為完成加強針。例如,未完成全程接種,60-69歲ICU高峰在10萬人11.3人,70以上在10萬人14.8人。

姑且不管新加坡主要接種的是有效性更高的mRNA疫苗,再假設之前的國內60歲以上老人接種比例在60-69以及70以上是相同的,即:

60-69歲,未完全接種2000萬,兩針2700萬,三針1億人

70以上,未完全接種1580萬,兩針2140萬,三針7930萬人

這樣算下來ICU危重症的高峰在老年人達10087人,其中約4600人為未完成全程接種的。根據2021年的國家數據,中國ICU病房數有6.4萬,似乎問題不大[6]。不過要注意以上是危重症插管的,實際在ICU的人更多,參考下圖[5]:

495cb308f6868927fd203248b720eea7

插管峰值與其它在ICU的感染者峰值基本1比1,因此差不多高峰ICU住院會是2萬,與6.4萬的總病床數比,似乎仍能滿足需求——當然地區醫療資源不平均等問題會帶來區域性危機,隻不過從總數看,全國性的不足應不至於。

但現實未必會如此,別忘了,從香港、台灣、新加坡等地的經驗來看,奧密克戎第一次暴發意味著在短短兩三個月裏會有16-20%的人感染。因此,實際的問題不僅是多少感染者需要去醫院,而是在感染高峰時,有多少健康人能維持社會運轉無恙。

遺憾的是,對後一個問題,在國內本已有限的(有意義的)疫情討論中,嚴重缺失。

5.學會挑選戰場

感染高峰時ICU病房數仍然夠用或許出乎很多人意料,這其實是因為很多重症患者疾病進展是很快的,所以同一時間需要住院的人未必會超出病房數,但死亡人數卻不可忽視。從新加坡第一波奧密克戎疫情看,住院高峰人數是ICU插管人數50倍[5],這樣算來會有100萬人的住院高峰,也小於中國310萬病床數[6]。可就像剛才提到的,真正的問題是當全社會5個人裏有1個病了,社會怎麽運作?這都已經超出國人特別熱衷想象的醫療擠兌範疇。

新加坡在第一次麵對奧密克戎前,所有老年人——包括80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率已超過95%,增強針在全人口中接種率為40%,大多集中在老年人。都不用考慮使用疫苗的有效性,僅從接種率來看,中國在免疫基礎上就很難說做好了麵對奧密克戎的準備。

遺憾的是,病毒的傳播規律不會因某地準備不足而改變。麵對多地的疫情高峰,真正需要考慮的或許已經不是如何提高人群免疫基礎這些長期的應對奧密克戎課題,而是疫情暴發後的應急措施。後者其實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就不過多展開(學一下一些up主的玩法,點在看過300專門寫一篇),隻說一個最基本的原則:學會挑選戰場。

這是英語裏的一句俗語:pick your
battle,就是從時間精力等各方麵考慮,選擇性地去解決問題。如果奧密克戎暴發,這是最重要的應對原則。兩三個月之內,可能有近20%的人感染,不可能真的90%無症狀,實際香港這些地方報出來的16%感染,絕大部分是有症狀,無症狀在高峰時都忽視了。麵對這種情況,必須要合理安排資源。

如果是一家公司,需要考慮維持最基本的運轉需要多少人,如何保證不要同時生病的員工多到讓人頭都湊不齊——比如要輪崗,防止在公司群聚感染。注意這種輪崗計劃不是為了滿足疾控中心要求的人員密度低於多少,而是為了保障單位能時刻有足夠的健康人手維持必要運作。

而近期一些重災區的做法,比如廣州建25萬人的方艙:

ec6e2a1633c0b374b4d566c534cad5b3

重慶抽調幾千名醫務骨幹保障方艙:

cd48419299dc15f1f7e8a6b5f2bce027

這真的是麵對奧密克戎最佳的資源分配方式嗎?

誠然,沒有地方能說絕對做好了麵對奧密克戎的準備,總會有還沒有完成接種的人,沒有儲備足夠的高效抗病毒藥等等。但在一定的時候,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奧密克戎真的來了,該考慮如何把手上有限的牌如何打好,而非繼續拖延折騰意義有限的旁門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