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政治巨浪?簡析2022中國封控抗議潮與展望

作者:龔祥生

中國各大校園及社會群眾為了2022年11月24日新疆烏魯木齊大火事件在上海發起大規模示威,隨後在各大城市的市區也相繼出現抗爭。許多抗議者以手舉白紙或將網路社群媒體頭像改為白紙的方式,借以規避中國嚴格的言論管控和表達隱性的自由訴求,因而這波封控抗議潮被部分媒體取名為”白紙運動”(或稱”白紙革命”),本文就此次抗議潮的本質和後續影響進行簡析。

“清零政策”的累積民怨使訴求提升至政治事件

烏魯木齊的大火不僅隻是表麵上的公安事件,而是如同2022年9月貴州隔離巴士翻覆致死一般,被外界認為皆因中共當局堅持不知變通的”清零政策”所導致。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導致武漢封城起,中共當局至今一直都未放棄此政策,僅微調為”動態清零”,造成中國民眾不時須麵對被限製人身自由的大小封控和無止盡的核酸檢測。再加上近期世界杯足球賽開賽,即便轉播單位CCTV不時透過畫麵處理,但中國民眾仍偶爾能從轉播畫麵中親見國際社會已回歸無口罩常態生活,使他們相對剝奪感大增。故在外有世界杯作為對照且內部有大火害命的情況下,使得中國民怨瞬間被點燃爆發。

這次中國南北串連抗議除前述圍繞”清零政策”的人身自由問題而訴求解封為起始外,還逐步外溢至中共當局持續打壓的言論自由、新疆人權等層麵,但本質還是在於中共一黨專製獨裁的問題。這次抗爭的訴求目標已經將訴求口號上升至”共產黨下台”、”習近平下台”,直指中共政權存續的核心,故可以視為中國青年已經有一定程度的”覺醒”,也因此被國際媒體認為可能成為1989年”六四民主運動”的翻版。反麵來說,正因為前次民主運動以”天安門事件”的血腥鎮壓作為結束,更彰顯出當下這波”白紙運動”參與者和支持者的勇氣可嘉,並在事隔30多年後再次以民主自由作為訴求主軸。

習時代中共政權穩定遇到任內空前考驗

旅美中國學者趙鼎新在其著作《合法性的政治:當代中國的國家與社會關係》中,認為現在的中共政權不具備意識形態和程序的合法性,僅能依靠政績合法性續命,但將中國的社會群體性抗爭事件單純視為可成功的革命性事件太過天真,他列出6點理由說明中國為何沒有立即爆發革命的危險,包括:經濟持續滋長、少數民族比例太小、美國民主在中國不再是理想型、知識分子待遇提升後被分化、中央政府刻意究責地方頂罪以及領導人十年一換使人們有新的希望。然而,依照現在發生”白紙運動”的時間點而言,經濟已經衰退、大學知識分子開始覺醒、中央統一領導、習近平自己打破了十年一次的領導人輪替,等於打破了上述六項條件中的四項,這意味著此次事件的發生時機點十分不利於中共政權,成為習近平任內最大的考驗。

從”白紙運動”展望未來民主浪潮

中國維穩經費早已高過國防支出的當下,民警和武警的人力始終維持著一定人數,再結合防疫期間所展現出利用健康碼、人臉辨識等科技輔助的監控,使得國家壓製力量仍然強大。隨著此次”白紙運動”串聯聲勢的逐漸擴大,的確有可能在部分時間、地點短暫突破維穩力量,但仍將麵臨如六四事件時進一步麵對軍隊的介入鎮壓甚至是秋後算帳,令人憂心參與者的安危。中共當局憑借目前的國家力量一方麵開放”微解封”,另一方麵借軍警嚴管鎮壓,使得”白紙運動”有極高機率功敗垂成。但相信這之後將可能在這一代中國年輕學子心中埋下民主種子,並在未來累積成下一波的政治巨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