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3. 疫苗接種不給力會妨礙中國「開放」嗎?

面對巨大而倉促的新冠政策轉向,很多中國民眾眼下的心情喜憂參半,最主要的擔憂就是感染和病例激增。專家指出,國產疫苗有效率不足、脆弱人群接種率不高等可能導致中國面臨災難性的感染潮和死亡。

#海外華人札記
復必泰早已在港澳台獲得審批,唯獨落下了內地。德國總理11月訪華的成果之一是推動中國允許為在華外籍人士提供BioNTech疫苗。中國現在倒是有了國產的mRNA疫苗,但是是在印尼上市。
在疫苗推廣方面,一度在全球疫苗競爭中領跑的中國怎麼「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 https://t.co/IhwsNoRQmd

— 紐約時報中文網 (@nytchinese)
December 8, 2022

在中國多地爆發抗議活動后,北京周三猝然宣布大幅放鬆「動態清零」政策,將使中國許多地區的居民從日復一日的核酸檢測中解放出來。此時距離中國武漢出現首批新冠肺炎患者已經過去了三年,三年間人們的求救和呼喊、枉死的生命和失去的生活被中國官媒用一句輕飄飄的「努力用最小代價實現最大防控效果」概括。這讓人們百感交集,許多人來到李文亮醫生微博的「哭牆」下發表感想,一條評論是這樣寫的,「縱然放開了,傷痕忘不掉,恨也忘不掉。縱然毒性下降到小號流感,恐懼扯不掉,慌亂扯不掉。」

「新十條」取消了大規模核酸、放鬆了封控隔離規定和國內旅行限制,許多人感慨說之前三年中國是在抗疫,而現在「真正的疫情終於開始了」。

由於官方此前幾乎沒有針對不斷演進的新冠病毒提供可信的科普,而放鬆發生在各地疫情快速增長的時期,面對巨大而倉促的轉向,很多民眾眼下的心情喜憂參半,喜的是重獲自由,憂的是可能的感染和病例激增:家裡沒接種疫苗的老人、病人和小孩該怎麼辦,現在接種還來得及嗎?國產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到底怎樣?如果疫苗不是那麼有效,中國的醫療機構準備好迎接可能的衝擊了嗎?如果各地出現醫療資源擠兌,政策會重新收緊嗎?

最近很多人可能都向「中過招」的海外親友學習了一波預防感染和中招后康復的經驗,很多人開始囤退燒藥,一些內地居民甚至在考慮去澳門自費接種mRNA疫苗。眾多的擔憂突顯了一點:中國嚴格的疫情封控雖然已經有了結束的希望,但距離疫情真正「結束」還很遠。

我想到了我第一次在漫長的疫情中看到希望,是在2021年初接種第一劑新冠疫苗時。當時輝瑞疫苗剛剛從醫務工作者和養老院的老人推進到其他脆弱易感群體和一線工作者,我也有幸成為了其中一員。那天我在陰雨中排了兩小時隊,但所有人都跟我一樣心潮澎湃。在接種大廳里,有人在接種時痛哭,有人開著玩笑——我是嗷嗷哭的那一個,想到在過去的一年裡有那麼多人沒能等到這一天,想到我們的生活將有希望因為疫苗而重啟,這一刻讓人不禁落淚。

我只是為了接種淋了會兒雨,一些健康的年輕人為了儘快接種更是各出奇招,有的去接種場館當志願者,希望當天接種剩下的疫苗他們可以撿漏插隊接種;有的則通過社交媒體信息四處尋找多餘的疫苗。

當時的證據表示,輝瑞和莫德納的mRNA疫苗在預防感染和重症死亡率方面有效率可謂出色。雖然在病毒不斷變異后,疫苗預防感染的有效性降低,但加強針仍然可以有效地避免人們進入ICU或者死亡。有疫苗可用、有數據可信,這應該是我們和很多家庭放心讓孩子回學校、在很大程度上恢復了正常生活的原因。也正因為如此,美國的疫情應對雖然與大多數發達國家相比是差生,但隨著疫苗接種增加,經濟迅速反彈,服務業和製造業快速恢復。

但當中國一些城市突然急劇地放鬆限制后,多名專家對時報表示,中國或許將要面臨災難性的感染病例激增,最主要的癥結正在於疫苗。大部分科學家認為,需要接種三劑中國國產滅活疫苗才能達到相當於兩劑mRNA疫苗的保護效力;此外,中國上一次大規模疫苗接種距現在已經相隔大半年,因此疫苗帶來的保護力進一步下降。在中國的社交媒體上,很多人開始討論是否可以接種第四針作為加強針,甚至有人嘗試利用各省疫苗信息一度未同步的漏洞去異地接種,但官方暫時並未正式批准加打第四針。

除了這些,還有最脆弱的人群疫苗接種不足的問題,包括高齡老人、重病患者和孕婦。美國癌症協會和歐洲癌症患者聯盟建議除了特定的幾類患者需要推遲接種,其他癌症患者都應該儘快接種疫苗。但我接觸的幾個在中國的癌症和尿毒症患者最近跟我說,自己一針疫苗都沒有打過,現在他們看著廣州恢復了熱熱鬧鬧的堂食、鄭州恢復開放室內娛樂場所,非常惶恐不安,有一種被全世界拋下的感覺。

這些患者說,主治醫生和疫苗接種人員都不建議他們接種疫苗,加上中國民眾多年來對於國產疫苗質量的懷疑、坊間關於疫苗副作用的大量傳說,以及對政府和官方媒體的不信任,他們自己也沒有接種疫苗的強烈意願。時報周三採訪的一位72歲的老人說,基於對疫苗有效性的懷疑,他沒有也不打算接種疫苗。而我認識的數名中國醫生說,他們之所以不建議脆弱人群接種疫苗,則是受到中國長期以來醫患關係緊張的影響,擔心但凡病人出現副作用,不管是否與疫苗有關,最後自己和所在的機構都將會「背鍋」。

中國當局已經表示將要儘快加強老年人的疫苗接種,但即使消除了各種對疫苗認知的障礙,現在還來得及嗎?

在疫苗推廣方面,一度在全球疫苗競爭中領跑的中國怎麼「起了大早、趕了個晚集」?這點讓許多國際觀察人士也有點看不明白。中國內地居民原本不需要專程去澳門接種mRNA疫苗,因為上海復星醫藥在2020年就與BioNTech達成合作,在大中華地區以「復必泰」為商品名分銷其新冠疫苗。(BioNTech在世界其他地區的合作夥伴是輝瑞。)復必泰早已在港澳台獲得審批,唯獨落下了內地。德國總理11月訪華的成果之一是推動中國允許為在華外籍人士提供BioNTech疫苗,這似乎又把中國大陸居民剔除在外。中國現在倒是有了國產的mRNA疫苗,但是是在印尼上市。

在已經無法迅速提升群體免疫的情況下,大陸是否會像香港今年年初奧密克戎暴發期那樣,在養老院之類的免疫窪地出現災難性的感染和死亡?黃嚴忠在為時報撰寫的觀點文章中指出,中國在迎接可能的大規模感染時,面臨著醫療基礎設施資金不足、設備落後以及中國人口老齡化的弱點。一旦病例不可避免地激增,衛生保健系統將承受巨大的壓力,最終可能「抵抗新冠的三年痛苦時間將會付諸東流,中國將面臨其一直努力避免的最壞情況」。

你擔心自己或者家人感染新冠嗎?你同意網上流傳的「國家保護了我們三年,現在輪到我們守護自己的健康」這種說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