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是怎樣的愚蠢,才會覺得澳洲這場大火與我無關(圖)

澳大利亞大火燒了四個多月,你或許知道這次火情非常嚴重,但可能並沒有意識到它到底嚴重到什麽樣的程度。

2018年加州森林大火震驚世界,全加州的起火麵積加在一起大概是8000平方公裏。

澳洲上一次損失慘重的山林大火發生在2009年,起火麵積是4000多平方公裏。

這一次呢?

火勢每天都在蔓延,數字不斷更新,最新的統計是一共有2250萬英畝的山林起火。

這相當於1000萬公頃,10萬平方公裏,是加州大火的10多倍,正好是一個韓國、或者一個浙江省的麵積。

4f0b620875a8084abc396fb1928d8ece

山火遍布澳洲全境,有些地方的火被撲滅以後過了幾天又卷土重來,有些地方的火則連續燒了幾個月都沒有被撲滅。

有人做了一個觸目驚心的視覺效果圖,雖然不是網絡上謠傳的那樣是NASA從太空拍的實景,但圖上的每一處火跡都有數據出處,是確確實實在這幾個月被山火影響過的地區。

bf5ad9cea75597205aeb3f9886608bd4

火災帶來的煙霾一度覆蓋澳大利亞70%的天空,煙霧甚至還飄到了在澳洲東海岸兩千多公裏以外的新西蘭。

259c4887485c21588da505764ef89b75

澳洲人口稠密經濟發達的東南部火情最嚴重,澳洲最大的幾個城市——悉尼、墨爾本、堪培拉,都集中在東海岸。在煙霾最重的時候,悉尼的空氣質量超出了危險標準的十多倍。

f59c0edbcd40a9932b5f9dea8a881c78

動物更是遭受無妄之災,有人估計有5億隻包括珍稀物種在內的動物葬身火海,更有人估計是10億隻。

具體數量可能永遠無法統計,但我們都記得那隻在大火中倉惶逃竄的袋鼠、那隻被救起後在消防員懷裏瑟瑟發抖的考拉。

5ea9e7771af19cecb8c636a08c1d2b40

de0c10ff1342758e4d131844a52febb4

c854c53d86d1128f0922e08c482a53c0

所有這些統計數字,這些圖片,描繪出一個真實的末日圖景。

#

討論澳洲的火,有一個話題是繞不過去的,那就是氣候變化。

國內對氣候變化提及不多,但外媒上幾乎所有分析火情的文章都必然會把氣候變化作為重點。

氣候變化不是起火的直接原因。最開始點燃火種的,或許是一根隨意丟棄的煙頭,或者天空一道劈下的閃電。

但是,科學家們的一個共識是,溫室效應造成的極端氣候,是這次澳洲大火如此凶猛、如此難以撲滅的重要原因。

澳洲原本就很容易發生森林火災,起火是每年都有的常態。一個不怎麽看新聞的澳洲本地人,或許還會覺得全世界都突然關注起澳洲的火情來有點大驚小怪。

既然每年都起火,為什麽最近幾年的火勢越來越凶猛?很簡單,因為地球變得越來越熱了。

從1950年以來,澳大利亞南部的氣溫升高了1.5攝氏度。2019年,是澳洲曆史上最熱、最幹燥的年份。12月,澳洲的氣溫屢屢創下新高。12月16日,平均氣溫40.9度,打破2013年時40.3度的曆史記錄。僅僅一天以後,這個紀錄又被大幅更新到了41.9度。

在這樣的氣候環境下,草木變得極易燃燒,一點就著。很多草木因為失水枯死,起火的時候就成為了最好的燃料。

所以,雖然滅火是當務之急,但同樣緊急的是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改善地球的生態環境、延緩全球變暖的速度,把溫度上升控製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否則,今年的火撲滅了,明年的火還會燒起來,火情會越來越大、起火的地方越來越多——這才是符合邏輯和常理的思考方式。

全球範圍內的生態危機正在逼近,這是媒體、公眾和科學家們麵對這些大火憂心忡忡的原因。

#

但是,許多國家的政府卻並不是這麽想的、也並不打算采取任何長遠的措施。澳大利亞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從去年9月剛有火災出現,到12月火情愈演愈烈引發全球關注,幾個月的時間裏澳大利亞總理莫裏森(Scott
Morrison)一直不以為然漫不經心。

12月底,新南威爾士州的火情最嚴重的時候,莫裏森卻消失不見了。澳大利亞人疑惑地問:我們的總理在哪裏?

後來媒體曝光,原來莫裏森悄悄地和家人跑到了夏威夷度假。得知真相的澳大利亞人非常憤怒,但莫裏森卻隻是輕描淡寫地致歉,辯解說去度假是不想讓自己的女兒失望。

結束休假回到澳大利亞後,莫裏森到災區訪問,一路被憤怒的群眾喊「滾回去」、「我們不歡迎你」。

再後來,莫裏森在壓力下宣布了一係列加緊滅火的舉措,但是他仍然拒絕把氣候變化和火災聯係在一起,仍然強調這隻是一場普通的火災,刻意地調低氣候變化對火情的影響。

他之所以這麽堅持,不是出於無知,而是出於利益的算計。

因為,澳大利亞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和天然氣出口國,煤炭行業對於澳洲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對於澳洲政治的滲透程度也非常高,很多政府高官在下野之後會投身煤炭行業工作。

雖然澳大利亞的溫室氣體排放量隻占全球總量的1.3%,但考慮到澳洲人口總數隻有2600萬,人均排放量高居全球第二,僅次於沙特阿拉伯。

一旦政府官員承認氣候變化和火災之間存在聯係,就意味著必須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改變澳洲經濟對煤炭的依存,重創煤炭行業的經濟利益,也可能影響到他們自己的政治利益。

所以,澳洲的保守派政府一直在暗戳戳地阻撓民間各種環保運動,官員們甚至公開怒斥氣候變化是一派胡言(absolute crap)。

2017年,當時還是財政部長的莫裏森在議會作關於能源政策的發言時還特地拿出一塊煤說,「這是煤,不要害怕它,不要恐慌,它不會傷害你。」

a499ee6f79cfabeeb95c8b6b2ff7a3cb

莫裏森在夏威夷休假時,他的代理總理麥科米克(Michael
McCormack)還諷刺那些把氣候變化與火災聯係在一起的人是住在城市裏、不接地氣胡言亂語的瘋子(inner city raving
lunatics)。

#

莫裏森、麥科米克這樣的人,英文裏有個詞叫climate change deniers,「拒絕承認氣候變化者」。

他們或者固執地拒絕所有鐵證如山的科學證據,愚蠢而真誠地相信氣候變化是編造出來的謊言和陰謀;或者出於各種各樣的原因,拒絕為應對氣候變化采取措施犧牲本國的利益。

這個世界正在展開一場激烈的戰鬥。

一邊,是全球的科學家、氣候工作者、公眾、自由派媒體,他們看到人類已經在逼近一個生死存亡的關頭,再不采取措施減少碳排放,我們將失去最後的機會,所以他們大聲疾呼,不惜采取激烈的抗議。

而另一邊,則是那些拒絕承認氣候變化的保守派,很不幸的是他們統治著很多國家的政壇,對自然界發出的一次次警告置若罔聞,對科學家們的一次次呼籲無動於衷,甚至還威脅要用法律手段嚴厲懲罰那些采取激進行動的抗議者。

2015年,聯合國氣候峰會通過《巴黎協定》,提出在2030年前要把全球平均氣溫的升幅控製在工業化之前的2度以內。

澳大利亞當初的承諾是參照2010年的標準到2030年把碳排放量減少23-25%,但事實上這幾年他們的碳排放量不但沒有減少,反而在逐年上升。

其他很多國家也沒有能夠做到自己的承諾。去年,特朗普更是帶著美國政府退出了巴黎協定。

如果你關注新聞,就會知道去年一整年,氣候變化是世界範圍內最熱門的議題,這是一場全球性的運動。

眼下正在進行的美國大選民主黨初選,氣候政策是各個候選人必須麵對公眾拷問的重要內容;《衛報》、《紐約時報》這樣的著名媒體上,一直都有大量的關於氣候和環境議題的深度報道。

去年,全球幾千個城市(沒有誇張,就是幾千個城市),幾百萬人走上街頭,發動了一波又一波規模空前的抗議。

495eddc68b7967f6f5b0a004069ee4a4

這張圖正中間的標語寫的是,「我希望你表現得像是你自己家著火了一樣」。

底下一行小字,「因為事實就是你家著火了」。

048885b21da0511d0c362c0047fc4e7c

澳大利亞是遭遇生態災難最嚴重的發達國家,除了這一次的火災,還有持續的幹旱,還有正在大量死去的大堡礁珊瑚。

全球範圍,這兩年世界各地的大火並不少。光是去年,西伯利亞、阿拉斯加、亞馬遜雨林都被規模驚人的火海吞噬。

b689cb2ead9db8c8dc7af9f5a01206f6

可即使是這樣,這些觸目驚心正在發生的事實、痛心疾首的呼籲,仍然不能打動政客們堅如磐石冷酷無情的心,各國政府仍然在互相推諉不肯承擔起自己應負的責任。

正好今天還有另一個新聞,過去的十年是人類有氣象記錄以來地球最熱的十年。

而2019年,則是史上第二熱的年份。第一熱的年份離我們也不遙遠,是2016年。

《紐約時報》做的這張圖比較了2019年全球各地與20世紀中期相比的溫度變化。你可以看到,全球大多數地區的溫度上升範圍都在1-2度之間,那些暗紅色的地方更是達到了3度以上。

26cae6fd0d477adad11968b27431c400

對於那些習慣於帶著狹隘民族主義情緒看待一切事情的人來說,關注澳洲大火的興奮點或許在於澳大利亞這樣一個傳統的發達國家麵對火災時顧暇不及的窘態。

因為他們可以從這樣的窘態裏獲得一些「我們最牛逼」之類虛妄廉價的快感。

可是,如果我們願意跳出以國為界的思維窠臼就不難看到,澳洲大火其實不僅僅是澳大利亞一個國家的事。

是怎樣的蠢貨,才會覺得這場火和我們無關,並且因此沾沾自喜?

《流浪地球》的台詞裏說:

「起初,沒有人在意這一場災難,這不過是一場山火、一次旱災、一個物種的滅絕、一座城市的消失,直到這場災難和每個人息息相關。」

這場巨大的生態災難更像是一個隱喻,澳大利亞人今天所麵臨的境況,未來或許將是整個地球、所有國家都不得不麵對的命運。

華客網:是怎樣的愚蠢,才會覺得澳洲這場大火與我無關(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