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中國出生率創曆史新低 一場人口危機正在迫近(圖)

725498013849ko5uLqsk

北京——中國去年的新出生嬰兒數降至近60年來的最低水平,使一場正在逼近的人口危機加劇。這場危機將重塑世界上這個人口最多的國家,並威脅它的經濟活力。

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2019年中國有約1460萬嬰兒出生。這比前一年下降了近4%,是中國官方公布的自1961年以來最低出生人數。1961年是一場大饑荒的最後一年,餓死了數百萬人。那年隻有1180萬嬰兒出生。

中國的出生人數已經連續三年下降。這一數字曾在2016年略有上升,那是在政府結束了獨生子女政策、允許一對夫婦生兩個孩子之後,官員們希望政策的改變能推動新生兒數量的持續增長。但這並沒有成為現實。

專家說,幾個趨勢是導致出生人數減少的根源,包括勞動力大軍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人數上升,她們認為婚姻不是獲得經濟保障的必要條件,至少對她們自己來說是這樣。對中國夫婦來說,由於生活成本的增加,以及需要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工作上,很多人承擔不起生孩子的負擔。人們的態度也發生了轉變。

“這是一個沒有人想結婚、人們養不起孩子的社會,”加州大學歐文分校(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社會學教授王豐說。“在更深的層麵上,你不得不思考中國社會將變成什麽樣,不僅是在人口上,而且在社會上。”

北京一家技術公司37歲的工程師伊諾·張(Eno
Zhang)說,對不要孩子的決定,他與父母已經爭論了十年。他說,他們現在已經不再提這件事。

“我珍視自己的精神生活和愛好,”張先生說。“孩子會消耗我太多的精力。這是我不能接受的。”

雖然許多國家都在努力應對低生育率和人口老齡化問題,但這些問題在中國更加緊迫,因為中國不發達的社會保障體係意味著,大多數老年人主要依賴家庭來支付醫療、退休後的生活費用,以及其他開支。結婚後,許多年輕夫婦要在沒有兄弟姐妹分擔的情況下承擔照顧父母、公婆,以及祖父母的責任。

中國去年的出生率降至10.48‰,是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的最低水平,出生率下降對中國的經濟和勞動力儲備有重要影響。如果出生率繼續下降,同時預期壽命卻在增加的話,將不會有足夠的年輕人來支撐經濟、供養老年人,老年人是中國人口中增長最快的部分。

這將給中國資金不足的養老金體係、過度擁擠的醫院,以及企業帶來更大壓力。

更糟的是,據政府支持的中國社會科學院受托進行的研究,出生率降低意味著,中國主要的國家養老基金由於勞動力數量減少,有在2035年之前耗盡的風險,因為國家養老基金依賴國內勞動人口的稅收收入。

盡管人口危機正在逼近,但政府仍對生育進行嚴格控製。

執政的共產黨三十年來一直試圖通過限製大多數夫婦隻生一個孩子,強迫許多婦女墮胎和絕育來減緩人口增長。2015年,因害怕出生率進一步下降,政府將生育孩子的上限提高到兩個。

盡管政府如今正在試圖鼓勵人們生孩子,但它也在發出不一致的信號。政府仍在懲罰超生的夫婦。當局對單身女性生孩子處以罰款,並禁止她們使用冷凍卵子等生殖技術。

政府提高出生率的努力也遇到了更廣泛的經濟和社會變化帶來的問題。

教育、住房和醫療費用正在上漲。越來越多的女性獲得了大學學位,她們不願中斷自己的職業生涯。當前這一代育齡女性中,有些人自己就是“獨生子女”政策的產物,不明白為什麽要對生孩子這件事小題大做。

28歲的董暢(音)是北京一家牙醫診所的行政職員。她說,像她這樣的千禧一代喜歡把錢花在自己身上,而且對這種花費毫不在意,她們會發現很難為孩子犧牲自己想要的東西。

“我們都是獨生子女,說實話,都有點自私,”她說。“我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麽可能養孩子呢?讓我照顧他,半夜三更起來給他喂奶?”

董女士說,她現在與男友住在一起,但他們決定暫不結婚,因為他們不想讓父母為要孩子的事與他們糾纏不休。

26歲的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梅洛迪·林(Melody
Lin)說,她想不出要孩子的理由。她說,她曾考慮過遵循社會規範,組建一個家庭,但在讀到了並非所有女性都需要生孩子的論述後,她決定不這麽做。

“我父母認為我還年輕,等年齡再大點,我會改變主意,但我覺得不太可能,”她說。

中國的總和生育率——既平均每個婦女在育齡期生育的孩子數——已經下降到1.6個,並多年來一直低於2.1個這一“更替”水平。這意味著,中國可能很快就會出現人口萎縮,以及勞動力人數不足以養活退休者的情況。

中國社科院去年表示,中國的人口將從2027年開始收縮。另一些人則認為人口收縮會來得更早,或者已經開始了。中國人口數據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像中國其他的敏感統計數據一樣,多年來一直受到質疑,這讓人很難做出準確的預測和比較。

北卡羅來納大學(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社會學副教授蔡勇說,他預計低生育率會持續至少十年。

“這種人口危機與全球變暖有很多相似之處,”蔡勇說。“問題在以緩慢的速度出現,我們需要一個較長期的戰略來應對之。”

中國的人口危機告訴了我們什麽?

最近幾天,本報和《華爾街日報》都報道了21世紀最重要的地緣政治事實之一:崛起中的世界大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將迎來一場人口危機。

像美國和大多數發達國家一樣,中國的出生率遠低於生育更替水平。與大多數發達國家不同的是,中國是在沒有先富起來的情況下老齡化的。

當然,中國已經在富起來:我的同事戴維·萊昂哈特(David
Leonhardt)剛剛寫了一篇專欄文章,他在2010年代初和末期在中國度過了一段時間,文中強調這段時期中國經濟“逐漸成熟”,初創企業、消費支出和中產階級都在成長。

但即使經過多年的增長,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仍然是韓國和日本等鄰國的約三分之一或四分之一。然而,它的出生率卻已經更快地、徹底地接近富裕世界——這其中牽連到兩個相關的問題,兩個都令人擔憂。

首先,中國將不得不為龐大的老年人群提供醫療服務,雖然富裕國家也麵臨同樣的挑戰,但中國沒有那些國家那樣的資源。其次,隨著生育率年複一年地低於更替水平,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會越來越黯淡,因為低生育率會形成一個自我強化的循環——在這個循環中,較高齡的社會將失去活力和增長力,降低了對準父母的經濟支持,從而降低出生率,從而減少增長……

時報關於中國出生率的報道還提醒我們,這一困境也是文化上的,一位中國年輕女性評價她所在的這個獨生子女政策塑造的世代時說:“我們都是獨生子女,說實話,都有點自私……我自己還是個孩子,怎麽可能養孩子呢?”這是對一個現實問題做出的圓滑解釋:生養孩子對於人類來說本來就是很難的事情之一,在一個孩子不被看到、缺少兄弟姐妹、鮮有大家庭的社會中,這是難上加難,在這樣的社會裏,當人們考慮是否要做父母時,沒有現成的榜樣或共同支撐的形式。

在所有這一切中,中國正在經曆的是發達國家普遍的人口衰落的一部分,而這種人口衰落也逐漸籠罩著發展中國家。正如石來民(Lyman
Stone)在最新一期的《國家評論》(National
Review)中所寫,人類正日益麵臨著“全球生育危機”,嬰兒低穀不僅僅是在歐洲或美國或日本。這場危機最好的情況是可能導致增長的空前緩慢;在最壞的情況下,援引斯坦福大學經濟學家查爾斯·瓊斯(Charles
Jones)的近期論文,有可能“導致無人星球:人口逐漸消失,人們的知識和生活水平停滯不前”。

(在此就一個可以預見的質疑做出回應:是的,在停滯的時代,二氧化碳水平不會以如此快的速度增長,從而延緩氣候變化的某些影響——但與此同時,停滯的社會將難以進行足夠的創新以一勞永逸地解除氣候危機。以及,是的,一個無人的星球根本不會有氣候變化問題,但是如果這是你的目標,那麽你的厭世已經無可救藥。)

不過,在這個普遍的、全球性的故事裏,中國的情況又很獨特,因為殘酷的政策選擇使其人口問題更加嚴重。

對於這些選擇——獨生子女、強迫墮胎、絕育以及殺嬰,無論是強製性的還是鼓勵性的——中共政權背負著沉重的罪責。而且,這種罪責會越來越多,因為即使取消了獨生子女政策,中共政權的鎮壓仍然有效地抑製了出生率。正如石來民最近在Twitter上指出的那樣,通過針對少數民族和宗教人口,北京正在打擊該國最積極繁育的人群,這就等於說,如果漢族的出生率下降,必須削減少數民族的出生率以匹配。

然而,除了共產黨的罪責外,西方也背負著罪責,因為獨生子女政策和一個西方技術官僚策劃、西方機構資助、西方知識分子慫恿的計劃相關——一個階級、性別、種族歧視和反宗教主義的計劃——旨在解除“人口炸彈”,而如今我們知道,它本身就可以自行解除,無需印度的強製絕育,或是中國鄉村裏“打出來,流出來,墮出來,就是不能生下來!”這樣的口號。

最後那句口號摘自自瑪拉·維斯坦達爾(Mara Hvistendahl)的扣人心弦的《非自然的選擇》(Unnatural
Selection),這是我推薦閱讀的兩本書之一;另一本是馬修·康納利(Matthew Connelly)的《致命的誤解》(Fatal
Misconception)。兩本書大體上是回顧性的:隨著人口炸彈的解除,西方的行動漸漸停止,盡管其馬爾薩斯主義依然存在於環境主義的邊緣地帶和歐洲對非洲移民的擔憂之中,大多人口控製運動在今天被說成是一種誤判,一個出於好意的錯誤。

但是,來自中國的新聞提醒人們,對這段過去的審視理應更加嚴厲。當我們考慮到未來的人口挑戰時,我們應特別譴責那些傲慢地標榜自己為人道主義、通過使用強製和可怕手段使21世紀最嚴重的問題愈發惡化的人。

華客網:中國出生率創曆史新低 一場人口危機正在迫近(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