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社區食堂陷入經營困境 專家:爛尾是必然

d628c2c78b2dd49134c42ddab288ec52

社區食堂 網絡圖片

近日,中國官方《半月談》雜誌發表《社區食堂:持續營運有困擾》的文章,引發輿論熱議。中共領導人習近平在二十大獲得連任後,社區食堂在各地紛紛上馬,成為重回計劃經濟的跡象之一。那麽,社區食堂麵臨“爛尾”的原因何在?

中國住房城鄉建設部、民政部2022年10月曾聯合發布通知,要求在未來兩年在全國開展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工作,各市(區)應選取3至5個社區,並要求配建食堂。《半月談》的文章披露,該刊記者針對一些已開始營運的社區食堂進行了實地探訪,雖然社區食堂被指“平價且衛生”,獲得了部分居民青睞,但記者也發現運營中“存在一些困擾”。

1353e82e23601c59c2e67ceaa13cef3d

(微博截圖)

社區食堂為何“運營有困擾”?

文章認為,社區食堂出現“困擾”的原因,一是“場地成本給社區食堂運營造成較大壓力”。由於社區食堂的惠民屬性,飯菜利潤有限,但前期裝修、房租等投入較高。如果沒有房租減免,一些社區食堂可能會虧損。

二是“眾口難調,難以權衡”。多家社區食堂運營負責人說,社區食堂麵向全體居民,眾口難調。如果想多些口味,就要多聘請廚師,但客源卻不一定成比例增長,成本難以收回。

三是“部分居民擔心食品安全”。一些居民認為,社區食堂具有公益性,利潤較低,擔心經營者可能為了獲利使用臨期食材、降低衛生標準。一旦出現食品安全問題,會讓居民對社區食堂失去信任,因此經營難度進一步增大,惠民屬性難以保證。

28e2436e12ea76508e042c97edf67af5

社區食堂陷入經營困境(微博)

經濟學者:社區食堂是政治產物

旅美經濟學者秦偉平告訴本台,
他在中國的家人所居住的小區就有這種社區食堂:“老人覺得還是挺方便的,而且價格很便宜。的確,很多普通老百姓會有這種感覺或者錯覺,但是它其實是一個政治化的產物,是一種官方或半官方性質的社區食堂,和市場經濟下、由市場衍生的商品供應完全是不一樣的。”

《半月談》記者采訪中也發現,目前社區食堂運營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完全依靠市場運營;二是街道提供場所,減免租金,引入市場主體運營;三是依托第三次分配,助力市場主體運營。

秦偉平說,這些社區食堂經營遇到困境毫不奇怪。首先,如果這些食堂是依賴財政補貼或撥款,那麽在整體經濟大環境都難以維持的情況下,這種“錦上添花”、想博取群眾好感的所謂公共福利,就更難以為繼。至於眾口難調和居民擔心的食品安全的問題,他認為,這些都是管理問題。如果不是市場化經營,就很容易發生貪汙、浪費和管理成本偏高等問題。

社區食堂也讓秦偉平聯想到上世紀五十年代末,中國曾搞過的人民公社化運動。當時各地政府成立了大量公共食堂,吃飯不花錢,俗稱“吃大鍋飯”。但結果就是沒過兩三年便把國家掏空,並發生了大量餓死人的慘劇。

“社區食堂,他們可能一方麵想做一些挽救民心的形象工程;另一方麵,他們也可能是想做一些重新回歸計劃經濟的一種嚐試。”秦偉平說,“很遺憾,我們看到這種嚐試應該是失敗的,不知道中國政府是否會去反省一下。”

不按照市場經濟運作 必然要“爛尾”

去年中共二十大後,中國多地就出現供銷合作社全麵複活的趨勢。同時,各地還陸續嚐試設立國營食堂、社區食堂。外界紛紛猜測,習近平連任將重回計劃經濟模式。

旅美時事評論人士橫河告訴本台,相關舉動都是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的思維模式決定的:“長期以來,他的思維就停留在文革之前,所以動不動就搞一些奇怪的東西。”

橫河認為,當局搞這些項目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體現所謂“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因為他們認為,在市場經濟下很多事情都可以解決,但如果讓市場來解決,那社會主義製度的優越性就不存在了。

橫河還表示,供銷合作社和社區食堂走向爛尾是必然,“因為它已經不符合現在的中國經濟整個結構、狀況,那麽要按市場運作,這就不符合食堂和供銷社的職能了。它們是按計劃經濟來進行的,所以這個東西肯定要爛尾,肯定要結束。”

橫河認為,要解決目前社區食堂的困境,唯一的出路是交給市場運作:“問題在於,各地都是在以完成政治任務(的態度)在搶著上食堂,所以必然會導致非常混亂的情況。這種項目根本就不應該出現。”

他說,中國各地政府都以為這種項目要上了的話就可以討好上麵並得到經費,賺點兒錢,同時也完成了政治任務,是一舉兩得。但實際上,這是兩個都得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