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論文早知疫情爆發?高福:大家沒看明白 混淆了(圖)

關於武漢肺炎的科學論文引爆爭議 究竟誰在甩鍋

武漢肺炎大爆發的真相是什麽?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和湖北省疾控中心等單位的研究人員29日在國際著名醫學刊物『新英格蘭醫學』發表的相關論文加劇了人們的憤怒。有不少網友懷疑中國疾控中心在疫情早期隱瞞了相關信息,導致公眾誤判,但後者予以否認。也有網民提醒,別轉移了目標,是國家權力在壓製真相。

這篇名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在中國武漢的早期傳播』,提供了有關這次迅速蔓延的疫情直至目前最為詳細的流行病學數據。該文的作者都是中國權威衛生機構的專家,也負有相當的行政責任,包括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和湖北疾控中心主任楊波。

引起較大爭議的是該論文提出,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在12月中旬就已在武漢出現人傳人,“密切接觸者之間的人際傳播從12月中旬開始已經發生,並在此後一個月內逐漸播散“,但武漢市衛健委直到1月11日通報還稱”未發現明顯人傳人現象“,16日改稱”不排除有限人傳人的可能,但持續人傳人的風險較低“;另外引起較大爭議的是論文指出武漢在1月1日至11日、12日至22日期間,分別有7名和8名醫護人員感染,但直到20日,也就是習近平在對應對疫情正式表態後,中國防疫專家鍾南山受訪時外界才知道有15名醫護人員感染一事,而武漢衛健委更是遲到21日才對外通報15名醫務人員確診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

浙江大學教授王立銘在微博質疑:“這是我第一次實錘看到明白無誤的證據,新冠病毒人傳人的證據被有意的隱瞞了!”這位教授以指控的語氣發問:“是疾控中心的科學家為了發表論文,對數據密不外宣?是武漢市政府為了某些需要壓製數據的公開?還是什麽情況?”他進一步質疑:“作為掌握第一手信息的研究者,你們比公眾早三個星期知道了病毒人傳人的確鑿信息,你們有沒有做到你們該做的事情?”
他的這一帖子目前已被刪除。

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專家張作風對『知識分子』表示,中國的一些學者短時間內在多個國際知名雜誌發表了文章,從論文披露的數據信息來看,有很多完全可以在疫情爆發初期就用來指導這次新發傳染病的控製。

這篇論文的出爐加之專家的質疑在網絡引起震驚,在第一時間,這些質疑幾乎都是對著科研人員而去的。網民質疑的核心問題是,科學家是什麽時候知道2019新型冠狀病毒會人傳人,為何是在國外期刊發表而不是更早地向國內民眾說明真相?還有一種說法是科學家們深知這樣的論文無法在國內發表,才”曲線救國“,”去國外披露真相“。似明顯有為科學家開脫的意思。

麵對質疑,中國疾控中心周五提出四點說明,指出論文是根據截至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所做的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中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布。論文中提及的15名醫務人員感染病例也分別有鍾南山和武漢衛健委在20日至21日向社會公布;論文提出的去年12月份即發生了人傳人的觀點,”是基於4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做出的回顧性推論“。疾控專家使用”回顧性“來解釋並不存在科學家早就知道疫情而隱瞞真相的問題。『新京報』就醫務人員感染采訪該中心副主任馮子健,武漢協和醫院首批感染的一名醫生1月16日已入院治療,當日國家疾控中心沒有接到醫務人員疑似感染的消息嗎,馮子健表示“不是特別清楚”,記者問傳染病網絡直報係統不是可以將傳染病信息2小時之內直達國家層麵嗎?馮子健回答“網絡直報的啟用沒有那麽早”,因為武漢肺炎是新發疾病,傳染疾病報告目錄裏沒有,調整網絡直報係統設置,人員培訓需要一個過程。總之,他否認有關中國疾控中心隱瞞數據的質疑。

在上述論文引發爭議後,也有一種觀點認為,不要失去重點,把矛頭對準科研人員。問題的根源在於權力。關於這一點,即便是武漢市長周先旺,接受央視采訪時解釋為什麽沒有及時披露疫情,他稱”作為地方政府,我獲得這個資訊以後,授權以後,我才能披露“,他之後,武漢湖北的官員都做出了類似表態,被網民譏諷為”甩鍋“。

有網民認為,科學論文披露了兩個關鍵事實,一是一月份就有425個確診病例,而武漢市1月20日公布了198例;二是一月初即證實人傳人,從北京直到地方20日才公布,這顯然暴露了中共官方從上到下都在說謊。

一位自稱是高福院士的學生出來替國家疾控中心辯護,他指疾控中心12月31號正式參與本次疫情,1月6號確認二一級響應,8號宣布,10號公布序列和診斷試劑,15號提高到最高級,疾控響應符合規範。另一位網民則寫到,“高福院士沒有錯嗎?不見得。作為疾控中心的主任,沒有及時將疫情公布,沒有更加及時地提高病毒的危險等級,這些都是高福的鍋,或者至少一部分是他的鍋,但這,是他作為行政人員的錯誤,而不是作為科研人員的錯誤。”

另有網民質疑,為什麽一下子出來這麽多東西指向技術專家和國家疾控中心,就是為了替最高層甩鍋,技術專家無權決定信息公開,這次疫情最關鍵的是不及時公開,是國家權力壓製真相,現在還在製造混亂。

高福獨家回應一財:大家沒看明白,混淆了論文與臨床診斷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一篇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上的論文,把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下稱“中國疾控中心”,CDC)推到了風口浪尖。

原因在於,這篇論文稱,研究表明,自2019年12月中旬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已經發生了人際傳播。此外,1月1日~1月11日,共有7位醫務人員感染。但此時,公眾對此一無所知。

科學家是該先發表論文還是該先進行防控?爭議的焦點由此而來。1月31日一早,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成員、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他是上述論文的共同作者。

“這是一篇回顧性分析!12月中旬還不知道是什麽病,病原不清,都是調查四百多例流行病學的推論!Onset的日子都是推測,這個大家沒有看明白!把流行病學調查和臨床診斷混在一起。”高福對第一財經表示。

高福也表示,回顧性調查的工作正是CDC的職責之一,找到元凶,回顧性調查,指導未來防控。“我們的防控一直沒有停,一個月來大家都沒有覺睡。”

24dbcee1f985eed38d10ab1629f1e81d

這是回顧性分析

美國時間1月29日發表的這篇論文,由中國疾控中心領銜,包括了湖北省疾控中心、香港大學等十幾個單位的專業人員共同完成。研究的通訊作者包括中國疾控中心副主任馮子健和湖北省疾控中心主任楊波。共同作者也包括了高福。

在這篇論文中,調查小組分析了截至2020年1月22日已報告的實驗室確診的425名病例情況。分析顯示,前425名確診患者中,中位年齡為59歲,男性為56%。到2020年1月1日之前發病的大多數病例(55%)與華南海產品批發市場有關,而隨後的病例為8.6%。平均潛伏期為5.2天,潛伏期分布情況的第95百分位數為12.5天。在早期階段,該流行病的病例規模每7.4天增加一倍,由一人傳染到另外一人的平均間隔時間為7.5天,基本再生數(R0)估計為2.2。

根據這些信息,論文稱,有證據表明,自2019年12月中以來,密切接觸者之間已經發生了人際傳播。

411dcc448501dd64987dd1c1082d94eb

這篇論文由於披露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更多信息,引發了普遍質疑。

1月31日,中國疾控中心發布題為《中國疾病預防控製中心關於在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發表文章的說明》的文章,文章表示,論文是根據截至2020年1月23日上報的425例確診病例(包括15名醫務人員)所做的回顧性分析,所有病例在論文撰寫前已向社會公布。論文中提及的15名醫務人員感染病例,分別由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鍾南山院士於1月20日晚、武漢市衛健委於1月21日淩晨向社會公布。

論文提出的“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的觀點,是基於425例病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做出的回顧性推論。

文章也表示,及時在學術刊物發表調查結果,有助於國內外專業同行及時了解疾病的特征,共同評估和研判疫情,改進防控策略。

不過,這篇文章並未回應,中國疾控中心是在什麽時候得出“2019年12月份即在密切接觸者中發生了人際傳播”這一判斷的。

對於傳染性流行病學來講,回顧性研究確實極為重要,沒有回顧性研究就無法更清楚地認識傳染病的發病規律,進而製定傳染病的防控策略。也因此,在一種傳染病爆發以及病例診斷之後,首先會出現的,就是流行病學調查人員。

一位流行病毒學專家也對記者表示,回顧性研究是傳染病的基礎工作,必須依據已有病例進行,在沒有病例的情況,誰也無法觀察出這個病毒發展是什麽路徑。

“其實,425例的數據還不足夠展示新病毒的特點,隻能說明過去和(425例)當時的狀況,未來如何發展,還需要繼續觀察。”上述流行病毒學專家說。

如中國疾控中心聲明,這些病例是之前所發公布確診病例,研究小組利用這些公開數據,開始了回顧性分析。

回顧性分析如何展開

根據這篇論文,最早的新冠肺炎病例是通過“病因不明的肺炎”監測機製確定的。

為了識別肺炎病例,並努力提高早期發現的敏感性,研究團隊製定了量身定製的監測方案,以在2020年1月3日識別出潛在病例。

對於NCIP疑似病例,采用的初步病例定義是基於2003年和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的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病例定義6-8。2020年1月18日,在獲得關於確診病例的新信息之後,又更新了用於定義疑似病例的流行病學標準。

一旦發現可疑病例,由來自中國疾控中心以及省、市和縣疾控中心的成員構成現場流行病學聯合團隊,將收到通知啟動詳細的現場調查,並收集呼吸道標本,之後在位於北京的中國CDC病毒病預防控製所集中檢測。

而且,中國疾控中心和地方疾控中心工作人員組成的聯合團隊,還對所有疑似和確診的病例進行了詳細的田野調查。他們通過對感染者、親屬、密切接觸者和醫務人員進行訪談的方式,收集了有關發病日期、就診日期、住院日期和臨床結局的信息。研究者訪談了每例感染患者及其親屬(如有必要),以確定發病前2周期內的暴露史,包括暴露於任何野生動物(特別是據稱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出售的動物)的日期、時間、頻率和模式,以及任何相關環境(例如華南海鮮批發市場或其他生鮮市場)的暴露史。還收集了與其他類似症狀患者接觸的信息。在現場調查期間收集的所有流行病學信息(包括暴露史、事件時間線和密切接觸者的確定)都與多個來源的信息進行了交叉核對。還調查了患者發病前2周內曾去過的家庭和地方,以評估可能的動物和環境暴露。數據一式兩份錄入中央數據庫,並使用EpiData軟件(EpiData
Association)進行核對。

經過如此路徑,研究團隊獲得了425名病例的流行病學信息。

基本再生數約為2.2

傳染性流行病的回顧性分析之所以重要,就在於看清楚傳染病的規律,隻有看清楚了敵人才能做出更好的防控。

除了上述被質疑的內容,這篇論文還透露了什麽值得關注的信息?

在這篇論文中,研究人員通過分析2019年12月10日至2020年1月4日之間發病病例的數據,來估算疫情的增長速度。

論文稱,限於1月4日之前的數據情況,估計新冠肺炎的基本再生數約為2.2,這意味著平均每個患者將感染傳播給2.2個其他人。一般而言,隻要R0大於1,疫情就會不斷加劇,而疾病控製措施的目標是將再生數降低至1以下。

就新冠肺炎而言,論文稱,控製方麵的挑戰包括許多輕度感染的明顯存在,以及隔離病例和隔離其密切接觸者的資源有限。

這篇文章中使用的一張圖表上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發展過程中,病例數量呈指數增長,但是1月11日之後,病例數出現了下降。不過論文也稱,下降可能是由於近期發病的病例未得到充分確認,以及病例識別和報告時間的延遲,而非發病率的真正拐點。隨著時間的推移,檢測試劑盒的供應和使用增多,因此1月份的病例數量增長速度應謹慎解讀。

ecb940e58fbab058d19cfc75c0f1493e

總之,研究結果也顯示,在早期階段,病例規模每7.4天增加一倍。平均連續間隔為7.5天。

論文也提醒,接下來的緊急工作包括確定可減少社區內傳播的最有效控製措施。同時,隨著對流行病學特征和疫情動力學的了解不斷增多,目前采用的病例定義可能需要作出修訂。應繼續監測病例特征,從而發現流行病學變化,例如在較小年齡人群或醫務人員中發生的感染增多。未來的研究可以包括流行動力學的預測,以及對家庭內或其他地區人際傳播情況開展的研究,此外用於確定亞臨床感染發病率的血清學調查也將很有意義。

華客網:論文早知疫情爆發?高福:大家沒看明白 混淆了(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