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馬原的城堡不是童話的城堡,而是他自我的城堡

馬原的城堡不是童話的城堡,而是他自我的城堡

文/河岸

《人物》那篇刷屏的《馬原的城堡》看得很難受。文章寫得極好,克製、平靜的敘述下我能感受到作者的不平和不安。寫的好的文章我都特別注意看作者,我看到作者署名是“羅蘭”。

作家馬原和他的妻子李小花,兒子馬格居住在雲南西雙版納的南糯山一座自己修建的城堡。2022年六月一日,正是兒童節,13歲的男孩馬格突發心髒病倒地,因居住地離醫院太遠(救護車一個小時後才到),沒有及時搶救過來,不幸去世。一周後,馬原在朋友圈說:“馬格沒出任何意外,沒有任何痛苦。是上天突然接走他。”

文章看完後,我有兩個最強烈的感受。第一就是偏執、無知、對科學的抵製是要付出生命的代價的。大家都知道蘋果的創始人喬布斯的故事。他在做腎和泌尿係統的CAT檢查時查出胰腺癌,醫生建議他馬上動手術,但是他對現代醫學持懷疑態度,覺得自己通過調理、飲食可以去除癌魔,一直拖到9個月後才同意做手術,但已經太晚了。而馬原的事情更甚,因為他認知的偏差,最後付出的代價卻是他孩子的生命。

跟據人物的報道,搬到南糯山後,小花發現馬格不時會心跳得很快,小花想帶孩子去醫院檢查,馬原不同意。他覺得可以用『掩耳盜鈴』、『視而不見』和『自欺欺人』來麵對疾病。之所以選擇不治,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治也治不好。治不好的病,幹嘛要費那些神呢。「治不好」,是因為馬原覺得心髒不能動。

99A0EAF7E9580CFE0FD41D09FA7D0542C522E638 size172 w1013 h684

《人物》截圖

是真的治不好還是馬原太無知太偏執?

“馬原的大兒子馬大灣發現了弟弟的異樣,帶他去醫院檢查,診斷為心髒二尖瓣膜閉鎖不全,需要做微創手術。”
心髒二尖瓣膜閉鎖不全是最常見的一種心髒瓣膜病,動個微創手術就能治好,但馬原卻堅持不讓兒子動手術。“或許是對待肺部腫瘤的經驗給了馬原信心,他再一次反對帶馬格去檢查、手術。小花和朋友們輪番勸說,馬原的態度始終很堅定:心髒怎麽能動?不能動的除了心髒,還有腦。”馬原還執意不肯搬到低海拔的景洪市,那樣的話,至少孩子發病救護車會快點到來,或許孩子還有救。

他的執迷不悟,付出的代價是他自己孩子的性命。這個孩子本來可以不死的。

“2008年,馬原查出肺部長了一個6公分多大小的腫瘤,做穿刺顯示「未見癌細胞」”,他選擇放棄治療,搬到海南。他幸運地康複了,或許就是他自己成功的經驗,讓他在兒子的事情上堅持己見。命運的陷阱,又有誰能說得清楚?從這個意義上說,或許不能把馬格的死完全歸於馬原的無知和偏執,真的就是命吧,命運的每一次饋贈後麵都是有伏筆的。

5AAA3923ECA291118E6ABDF0849FBD5ED6C81519 size51 w1080 h729

但他對於孩子,對於妻子強烈的控製還是讓人不吐不快。這是我看這篇文章第二個強烈的感受。

真正愛一個人是要給他自由,愛一個人的最基本就是尊重這個人,而真正的尊重就是尊重他自己的意願,尊重他的生命權。

馬原不讓孩子正常上學,自己在家裏教他。馬格喜歡學校,“馬格對小花表達過,自己想上學,上學有玩伴。馬格經常抱著籃球在家門口攔一輛路過的車,坐到山腳下的學校找同學打球。”其實,這個歲數的孩子,上學不僅僅是獲得知識,更重要的是找到同齡的玩伴,孩子需要友誼,需要社交,這些,馬原都給不了他。但馬原要馬格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他要把自己打造的童話城堡強加給馬格。他覺得馬格不需要讀書去做什麽律師,醫生,將來寫作,做茶農就行了。但馬格說他這輩子都不想當茶農,太辛苦了。

而小花在這個家裏又有多少發言權?“馬格心率超過130次/分鍾,她想帶孩子去檢查,馬原不同意”,“她提出帶馬格去海拔較低的景洪市區住,那樣孩子的心髒可能會舒服些,馬原不同意”。“他喜歡的那些東西,都是別人做出來給他喜歡的。欣賞和美都是要代價的。長久付出代價的小花覺得太累了。她想下山到市區,過城市生活,但馬原一直不同意。”她一直都在妥協,在服從。一個活得太累太苦,沒有自我沒有話語權的女人,這是我從這篇文章裏讀出來的。

馬原這種有強烈控製欲的人周圍其實也不少,程度不同而已。這樣的人,總是以自己的意願為上。這樣的人,做他的朋友你感受不到,但如果是和他是有親密關係的,比如說伴侶,比如說孩子,那麽就會深受其害。而很多時候,這些的控製是以“愛”的麵目出現的。看看周圍多少父母的托詞是為你好。馬原自己喜歡的山居生活,未必也是他的孩子和妻子喜歡的。並不是反對這種不同於主流生活的桃花源生活,而是覺得他應該給孩子選擇權,讓孩子去嚐試不同的生活方式,讓孩子來做出選擇,尊重孩子的意願,也尊重他妻子的意願。

溯源而上,有控製欲的人的本源就是自私。說是愛孩子,其實愛的是自己。馬原說的這段話可能是無意識的,但卻是他內心真實的流露:“有時候看到馬格的遺物,我也會掉眼淚,但我難過的是那麽好的孩子以後不能陪我了,僅僅是這件事。他去了沒有煩惱,沒有苦惱的地方,不在我們這個充滿不幸的世界裏。他走了我不難過,我難過的就是他不能再陪伴我。”他傷心的不過是孩子不能再陪伴他了。孩子不過是他情感表達的需要,是能給他陪伴給他快樂的工具。他自始至終落腳點都是他自己。

C724EA1CE7A58150C67249E73919B26EE177E41E size76 w1080 h720

馬原是有才華,但才華不能成為他免於被指責的盾牌。我和許多人一樣,從這篇文章裏看到馬原的偏執和自我,我相信《人物》這篇報道是給他看過後才發出來的。很顯然,他沒有意識到這些是什麽大問題,這才是最可悲的地方。偏執盲信的人從來不會覺得自己有什麽問題,甚至是孩子的死,都不能讓他意識到這一點。

其實《人物》的這篇報道很公允了,這位記者是帶著善意來寫這篇文章的,至少它讓我了解到馬原過往寫作和經商的經曆是如何一點點影響他的性格,他自己生病,以及在西藏的經曆和對神靈的敬畏如何影響到他對孩子生病不治的決定。但了解不等於認同。

許多人說他已經夠可憐了,再這樣指責咒罵他多麽缺乏人性和同情心。這話也沒錯,屬於政治正確的一類。我相信許多責罵馬原的人也是同情馬原的,但更同情不應該死去的馬格,同情活得行屍走肉痛苦得想要出家的小花。既然他接受采訪,文章也是公開發表,公眾就有發表自己觀點的自由。咒罵他自然是不對,但是公正客觀的分析這個事情倒是很有必要,因為周圍飽受強烈控製欲之害的孩子和女性實在太多了。如果讀者的憤怒和指責能敲醒馬原,讓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對他自己,對他的妻子李小花,倒不失為一件幸事。

766579F4281EA7729870B5572B6C1A06CBD2CB82 size78 w640 h359

圖源網絡

同時,這樣的悲劇也是給那些控製欲強的父母和伴侶提個醒,放手吧,不要總是隻考慮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優先權,愛你的孩子,你的家人,就是給他們自由,給他們選擇。

卡夫卡的《城堡》馬原一定讀過,K奔波得筋疲力竭,至死也未能進入城堡。馬原修築在南糯山的那座城堡,不是一座童話的城堡,而是他自己精神的枷鎖,他窮其一生,也沒能走出他自我的城堡。

或許這一次,那個有著明亮眼睛的孩子的死能夠讓他走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