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拉攏第三世界?“全球文明倡議”輸出中國價值觀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跟俄羅斯總統普京會麵,試圖扮演烏俄戰爭斡旋者角色,也呼應其日前提出的一份最新的全球性倡議—“全球文明倡議”。中國官媒《求是》雜誌稱這份文明倡議是“應時而生的中國方案”,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國用文明包裝獨裁,正一點一滴地將中國價值觀挹注到國際秩序裏,而且外交戰略也轉為更加積極主動,目的就是在美中競爭的大環境下,希望可以影響並拉攏第三世界,好讓習近平在國家主席的第三任期裏,拿出中國成為全球領導地位的政績。

3月15日,習近平在中國共產黨與世界政黨高層對話會上,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議”,內容涵蓋尊重世界文明多樣性、理解不同文明對價值內涵的重視、重視文明傳承與創新,以及加強國際人文交流合作等四點。

分析人士表示,習近平在兩會清理完反習勢力後,現在可以有更多的力氣放在處理外交事務上,尤其是應對美國與西方世界的圍堵與打壓。

道德製高點

台灣中正大學戰略暨國際事務研究所教授趙文誌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習近平必須在第三任期拿出政績來實現其所謂的中華民族偉大複興,去追求讓中國成為一個真正的世界領導者,而中國在建構世界領導權的過程當中,需要有一個道德製高點來作為支撐。

他表示,中國要能提出一項可以去吸引全球、特別是第三世界國家的一種意識形態,以建構中國的軟實力。若從“全球文明倡議”的內容來看,其所強調文明的多樣性,不要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在其他人身上,是北京方麵強調的重點。他說,這很明顯就是針對美國而來,因為美國長期以來就認為自由、民主、人權是一種普世價值,是全人類應該共同追求的統一價值觀。

趙文誌說:“顯然地,他(北京)當然是要去挑戰美國的價值觀,透過這樣的方式去建立中國大陸在全球的一個領導力,特別是針對第三世界。”

趙文誌認為,習近平的文明多樣性價值觀對第三世界,特別是跟中國一樣同屬專製獨裁的國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

加拿大時評人文昭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也持相同看法。他表示:“基本上,(全球文明倡議)就是在中共受到孤立的情況下,他想為自己爭取生存空間所發出的,這種倡議它的主要目的,是針對這個世界上的第三方勢力(未明確親美或親中的勢力)。“

找尋第三勢力市場

加拿大時評人文昭表示,全球文明倡議就是中共發明的一個新詞,但內容空洞無物,其內涵跟中共1950年代所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異曲同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主要訴求的對象是當時二戰之後新獨立出來的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新興國家,因為那些國家對歐美不信任,歐美原先是他們的殖民主、宗主國,所以中國想把這些新興國家拉到自己的陣營。

他說,而當今這個文明倡議也是針對西方圍困俄羅斯的情況下,因中國已經用行動表明它是俄羅斯的盟友,所以希望能從世界上反對歐美的第三方勢力當中,找尋自己的市場。

中國官媒人民網3月22日匯編了習近平近年來在各種場合提到關於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談話。中國官媒《求是》雜誌稱,全球文明倡議是“應時而生的中國方案”。香港媒體“香港01”則用“習近平的國際新秩序宣言”來形容這項倡議。

很多網民對中共的“全球文明倡議”大加嘲諷。有的說,“獨裁國家的獨裁者提文明倡議?先看看之前撕毀的西藏和平協議和中英聯合聲明吧!”;也有的說,“世界第一流氓向國際社會提出全球文明倡議,這是國際社會的重大安全警訊”;還有人說,“中共把專製製度打扮成世界文明的一部分”等。

分析:用文明包裝獨裁

文昭表示,全球文明倡議本身其實就很值得中國人民反思,因為他們可以去看看自己所處的是一個什麽樣的文明環境,可能在網上隨便發個帖子就被禁言、被炸號,可是中國政府還要去對全球號召文明,“實在很諷刺”。

文昭說,實際上,中共從來不拒絕西方的技術文明,也不拒絕西方的享樂文化,甚至西方的金融體係也不拒絕,中共唯一拒絕的就是西方的自由、民主與法治、人權。因此,中共提出所謂的全球文明倡議,實際上是反普世價值觀的倡議,雖然中共有一套漂亮的說詞,說要彼此尊重、重視價值觀多元化,但他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其實是“這個世界上要有我中國這個獨裁專製的一員存在”,甚至中共把這種獨裁專製當成一種文化,但它其實並不是文化,而是中國進步的一個很大障礙。

文昭說:“也就是說,他以價值觀、文化為由,包裝的是這個專製者、極少數人的利益,是和整個國家民族利益相抵觸的。”

在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之前,中國居中斡旋促成中東宿敵沙特與伊朗重新建交。對北京來講,這無疑是外交上的一大勝利。在全球文明倡議提出之後,習近平又緊接著出訪俄羅斯跟普京總統會麵,試圖充當烏俄戰爭的“和平使者”。

新加坡國立大學政治係副教授莊嘉穎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習近平在兩會後希望能提升中國的國際地位,全球文明倡議的提出背景若放在上述脈絡下來理解,最為適當。

專家:文明向來是中共的口號

莊嘉穎還說,文明向來就是中共的一個口號,這個口號在胡錦濤任期的尾端,與習近平剛接第一任國家主席期間,其實是更顯著地被提及,現在可能是因為中國覺得在國際上除了一些法律和政策的主張外,還要追求更高層級的目標,以顯示中國擁有帶領全世界的一種至高地位。

莊嘉穎說:“這個也跟他之前推崇中國是一種文化和道德的中心有關,就是在習底下,中共一直強調中國對於整個世界的某種貢獻,他或許是在這種思維底下,產生這個世界文明倡議。”

這項文明倡議是繼習近平在2021年9月於聯合國大會提出“全球發展倡議”,以及2022年4月在博鼇亞洲論壇提出“全球安全倡議”之後,第三份以全球為名的全球性倡議。

外界認為,習近平推動全球文明倡議,是向世界發出現在及將來的國際秩序規則將由中國來製定的信號。

對於中國要重新製定國際秩序規則的企圖,去年10月白宮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就說,“中國是唯一一個既有重塑國際秩序意圖的競爭者,也逐漸擁有經濟、外交、軍事和科技力量來日益推進此一目標。”

白宮國家安全會議發言人科比(John Kirby)日前在美國電視節目受訪時也說,習近平訪俄羅斯是中俄在嚐試撼動國際秩序。

被指挑戰國際秩序

趙文誌認為,中國一係列的全球性倡議是有係統地在輸出中國的價值觀:“它(北京)一步一步地在試圖建立中國在世界的領導權,然後也為國際秩序、國際體係裏麵,把中國的想法觀點一點一滴慢慢地注入到這個裏麵來,然後也許從量變會達到質變的效果。”

台灣淡江大學國際事務與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李大中在接受美國之音采訪時表示,在麵對美中關係已經陷入到長期的戰略競爭,並且很難逆轉的複雜局勢下,中國正建構一個能凸顯自己獨特立場的世界觀,以形塑一個更有利於北京的外部環境,並呼應到它的實際外交作為,更重要的是掌握國際話語權。

他表示,自去年9月疫情趨緩後,中國的對外政策也明顯變得比較積極主動,並試圖跟各種全球性倡議相互結合,比如習近平在去年9月前往烏茲別克斯坦出席上海合作組織峰會,緊接著出席G20(20大工業國)還有APEC(亞太經濟合作)峰會,然後又出席中東的“三環峰會”,跟很多全球重要的領導人實體麵對麵互動。

對外環境塑造更積極主動

李大中說,對習近平而言,第三任國家主席任期的最關鍵議題,還是處理所謂的大國競爭,以及如何去應付美中關係的挑戰,所以才會接續又有沙伊複交與習普會發表中俄聯合聲明。他說,美國過去在中東的影響力,是一舉一動都動見觀瞻,“但現在可以看出,北京正在做一些類似的嚐試,包括烏俄調停人的角色。”

李大中並表示,未來美中較勁不隻是在經貿、科技、軍事、安全等硬領域,軟實力也是雙方較量的重要場域;就地區而言,則包括中東、拉美、亞太以及歐洲等地區。

李大中說:“所以整體看起來,我覺得一方麵他(習近平)是一個領導人外交,那一方麵其實反映出在第三任裏麵、在對外環境的塑造上,感覺起來他更積極發揮他的主動性。”

值得注意的是,趙文誌說,當中國把全球性倡議付諸實際行動,成功調解過去西方國家長期以來沒有辦法解決的區域性衝突和國家之間的衝突時,自然會讓國際社會產生是否西方國家的領導力正在衰退的疑慮,這將使美國在世界秩序的主導權受到很大的挑戰,若任其長久發展下去,將會對美國與西方社會不利。

另外一方麵,中國官煤對全球文明倡議大加頌揚。新華社一篇題為“總書記首提全球文明倡議意義非凡”文章表示,全球文明倡議是繼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後,新時代中國為國際社會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產品,同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中國青年報另一篇以“全球文明倡議為動蕩中的世界帶來希望”的文章應聲說,中國向世界展示了一個越來越成熟的思想體係。加上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用中國智慧、經驗和影響力幫助塑造更加美好的世界和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