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媒體:曹德旺談公務員熱,未免有些不食肉糜

吳昆成(華中師範大學)

近日,在談到大學生熱衷考公務員的現象時,“中國玻璃大王”曹德旺認為,“公務員熱”的根源在於大學沒有教會年輕人動手能力,而公務員不需要技術,隻需要磨嘴皮就行了。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的討論。

公務員不需要技術嗎?隻需要磨嘴皮嗎?不同領域的公務員也需要具備不同的知識和技能,例如稅務、海關、食品藥品監管等等。此外,公務員在政策製定、執行、管理、協調等方麵也需要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有深厚的學術素養、宏觀感知和戰略思維。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認為,所有能帶來經濟效益的科學知識都可以定義為“技術”。公務員的工作與中國經濟建設息息相關,一個好的公務員所做的工作,也需要科學的知識,也可以給社會帶來經濟效益。這樣看,曹德旺的“技術觀”似乎有點狹隘,把“技術”等同於了工廠裏的製造技術。

當然,曹德旺說的話也不是一無是處。從白手起家到行業稱霸,他的實幹能力自然是相當了得,也因此能讓他居高臨下地去評價當下大學生的動手能力。不少高校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方麵上,多多少少也確實存在問題。無論是中高考還是考研考公、出國留學,大多數大學生的人生重要轉折點確實是在紙麵上完成的。

但是,從時代的縱向比較來看,他這種觀點是站不住腳的。潛意識裏就等同於說以前沒有“公務員熱”的時候,大學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培養得很好,因此學生不需要爭得考公務員。沒有公務員熱的時候,大學動手能力教育就比今日好嗎?這從具體上很難考察,因為有著不同的考察方法。但如果從結果來看,就會發現曹德旺錯得很離譜,他持有的是一種教育建設倒退論。如果大學教育越來越差,那為什麽中國製造業會越來越強呢?從2010年占比世界第一,到現在占比連年增長,一直保持的第一的位置。產業也逐漸升級,逐漸從製造走上“智造”的道路,紮實的教育建設以及素質優良的大學生們可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不過,也許有人會說中國近些年經濟下行,可以反映出這近幾年大學教育出了問題。然而,這種觀點也是沒有考慮到大學生從畢業到在崗位上發揮出關鍵能量,需要一個傳導過程和適應期。如果說教育出了問題,那也是從前幾年甚至前十年就出了問題。但中國經濟騰飛也差不多是從02年加入WTO開始的,到現在也才20年左右。中國的教育與升學體係也沒有什麽大的變更,不可能存在前些年就特別好,現在就特別差的“兩極”情況。

從現有的數據來看,也可以看到青壯年勞動力的學識和技能素質越來越高。比如素有“技能奧林匹克”之稱的世界技能大賽,中國是在2011年才首次派出代表團參加,而後在2015年才實現金牌零的突破,在2017年就獲得了15金、7銀、8銅的好成績——這還是處於“鄙視鏈底層”的技術工人所創造出的成績。而能夠考上公務員的學生,也往往是從成千上百人中脫穎而出的,這通常代表著更高的素質。即使人擁有著不同的天賦,但是你也不能斷定這群會考試的學生沒有曹德旺所說的“技術”天賦點,斷定他們就學不好“技術”。但曹德旺的說法似乎是他們沒有動手能力,才會被逼得去當公務員,因為公務員隻需要“動嘴皮”。

根據教育部數據,2021年,全國擁有大學文化程度的人口超過2.18億,教育普及水平實現曆史性跨越。但經濟下行,所創造的就業崗位數量跟不上勞動力數量增長的速度。國家統計局統計,今年2月,全國城鎮調查失業率為5.6%,較之上月又上升了0.1個百分點,其中16-24歲勞動力調查失業率甚至達到了18.1%。即使疫情的陰霾逐漸散去,但就業焦慮的烏雲依舊籠罩在人們的頭上。從文科碩士危機到更為廣泛的“孔乙己文學”,“2023年高校畢業生達1158萬,再創新高”“北京碩博畢業生人數首超本科生”這樣的新聞一次次地敲擊著大學生本就衰弱的神經。大學生們也逐漸看清了什麽樣的工作更為“安全”,而“公務員熱”是他們用腳投出來的票。

群眾心裏有把尺,心裏都清楚公務員與“技術人員”在待遇福利、社會地位、勞動保障、穩定程度、可發展性等方麵存在差異。“瓦工年薪25萬仍招不到人”前些天還引起了討論,先不說普通瓦工能不能拿到這麽多錢,“瓦工工作一年,被拖欠25萬工錢”這樣的新聞就對以上做出了生動的回答。問題出在哪裏?曹德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捐了上百億的他,麵對員工質疑“為什麽不能給員工漲1000塊工資”時,他表示:“漲工資破壞行業環境”。一麵不願給技術工人高看,一麵抱怨招不到工人,這頗似梁惠王麵對孟子時的“以五十步笑百步”。

不可否認,曹德旺是中國民營企業家的“排頭兵”,對中國民營經濟和工業發展作出過巨大的貢獻。作為一名福建人,大概他也有著“愛拚才會贏”的情結,方能豪擲100億建設福耀科技大學,去完成自己實幹的目標。但也不要忘記了,一個人的成功是離不開時代的環境與契機的。時代給予他的加持,有可能是從下一代人身上提前支取的。群眾交給了他底氣,但他還回來的是一分傲氣,不得不讓人歎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