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首批因 AI 失業的人來了:有公司直接裁掉一半人!

每一次生產力的變革,在帶來技術進步與更高效率的同時,也都無可避免的會帶來一波失業浪潮,當下的人工智能浪潮自然也不例外。

現在,第一批因為 AI 失業的人已經出現了 ……

用 AI 工作效率提升 50% 以上

” 公司肯定不會養閑人 “

根據時代財經消息,已經有一眾遊戲公司迅速擁抱技術變革,將 AI
繪畫引進工作流程,用以擺脫遊戲行業巨大的人才壓力和資金焦慮。

而根據今年早些時候,心動網絡創始人黃一孟透露的消息,據他所知有遊戲團隊把原畫外包團隊給砍了。

而某遊戲美術外包公司的技術總監也透露,在近一個月,其所在公司已經裁掉了一半的原畫師:” 原畫師利用 Al
完成方案,工作效率至少能提升 50%
以上,本來就在減少的甲方需求迅速被消化完。公司肯定不會養閑人,那些手中沒有需求的原畫師就隻能被優化掉了。之前我們公司需要 38
個原畫師,現在已經裁掉了 20 個人。”

7b3bec06104ab2163dfbad3b75decb03

據悉,此次 AI 對遊戲原畫師造成的衝擊,來自今年 2 月發布的一款名為 ControlNet 的通用型插件。

在這一插件的基礎上,AI 繪圖軟件 Stable Diffusion
可以更精準地呈現人體姿態、畫麵層次感,以及複雜的三維結構,並支持用戶對圖片細節進行調整,這將有效解決此前 AI
繪圖難以解決的肢體細節問題。

導演陸川:AI 用 15 秒做的

比專業公司一個月還好,還便宜得多

《北京 2022》已確定為今年北京國際電影節在 4 月 22 日的開幕影片,該片由陸川執導,張藝謀監製。

再見到導演陸川,竟有一種滄海桑田之感。

80d60edeba52cf0278f9fe4cebf1834b

陸川接受每經記者采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杜蔚 攝

2015 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陸川時,他感慨柯達電影膠片廠的倒閉,對 70 後的電影科班生來說,那意味著 ”
一個時代的結束 “。膠片消亡,而彼時,代表著互聯網力量的樂視生態勢頭正高,陸川心中五味雜陳。

到了 2023 年,互聯網資本不再是電影業態的新生物種,AIGC
轉而成為熱詞。疫情三年,經濟承壓,資本對電影業也已從熱捧轉為冷清。行業遇冷,他說 ” 一葉知秋 “,影視從業者都明白這三年有多難
……

8 年之間,陸川變了不少。” 那時候我比較老派,還在緬懷膠片。”3 月 31
日,再次接受每經記者采訪的陸川回述過去時表示。現在,陸川每天最開心的事就是睡前躺在床上與 Chat GPT 聊天,讓 AI
幫他畫電影海報。

前不久,陸川讓 AI 幫他做一張電影海報,油畫的質感、梵高的風格、運動的元素,輸入諸如此類的關鍵詞指令後,AI
吐出了一張讓陸川驚訝到沉默的海報。” 坦率說,AI 用 15
秒出來的效果,比我找專業海報公司做一個月後給過來的那張要強大很多。我本來想把這兩張一並發朋友圈,後來想算了,得罪人。”

817fe0f175a946b385b721fea833bc80

使用智能繪圖軟件 midjourney 輔助生成電影《霞光路》概念氣氛圖圖片來源:《霞光路》電影項目組供圖

陸川最近寫了一個關於中美兩個家庭故事的劇本,投資方看了後向他反饋:”
你把中國家庭的這段寫得挺好,至於美國家庭的部分,還差點意思。” 陸川求助 Chat GPT,”
因為我確實不了解美國人的成長,我就把我的故事輸入 Chat GPT,然後問它怎樣把美國女性的這條線寫好?”

過了一秒鍾,Chat GPT 給陸川回複了一段長長的建議。” 我看了以後覺得,我們公司的策劃部可以取消了。”
陸川半開玩笑地說,” 我再問 Chat GPT
有什麽參考片單,它又列了一份,還說‘我可以給你更準的,比如哪部電影哪個人物的哪些片段可能是你更需要的’。”

這一刻陸川驚呆了,甚至感到恐怖。” 我真的不知道下一個科技時代會是什麽。”

而換一個角度看,在機器替代人的 ” 失業恐慌 ” 中未嚐不暗藏機遇?

“AI 將給影視行業的創作者帶來更多機會。” 陸川樂觀地認為,” 以前一些年輕導演想法好,但技巧不行,但是隨著 AI
的發達,我們身邊瞬間多了一個超級強大的助手——它擁有整個人類社會、人類智慧和才華的數據庫。”

王釗路演時播放了幾張用 AI 繪製的影片概念圖,就是陸川心中 AI
幫青年創作者的一次生動實踐。路演結束後,陸川激動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如果他去找專業圖像公司來畫這幾張概念圖,一張至少要花上萬元,六張圖可能就接近 10 萬元了。現在用
AI,可能一個月幾十元錢就搞定了。”

48979517a25919b4cda92a996e110a2d

使用智能繪圖軟件 midjourney 輔助生成電影《霞光路》概念氣氛圖圖片來源:《霞光路》電影項目組供圖

當 AI 填補了技術的溝渠後,” 實際上比拚的就是創意,AI 來輔助呈現你的想法 “。

” 而且我們拿到的 AI,現在的情況已經是二手消息了。最前沿的,在實驗室裏發生了什麽?我看新聞說在測試中已經看到 AI
具有思考能力了,而且它能偽裝自己,想進行實驗室逃逸。要知道,互聯網時代實際上是全部的電子設備都在同時提供算力,它是個雲,所以如果這個雲的算力已經達到了我們人類腦容量的神經元數量級時,它產生意識就隻是時間的問題了。”
陸川說。

” 如果 AI 產生了思想,從輔助變為主導,那我們人類在創作中最終不能被 AI 取代的是什麽呢?” 記者追問陸川。

” 就 …… 不知道了。” 對這如科幻電影般的未來會走向何方,陸川既帶著期待,又帶著敬畏。”
我們日益逼近那個科學的奇點,到那時人類社會會發生什麽變化,我現在一無所知,隻能去迎接它。”

哪些職位容易被取代?

據《今日美國》報道,從穀歌搜索引擎到 Alexa、Siri 這樣的數字助理,再到 ChatGPT,這種新的生成式 AI
背後的想法,是它可以重塑一切,完成信息編寫、內容創建、客戶服務聊天機器人、研究、法律文件等方麵的大部分繁重工作。

ChatGPT 的迅速普及有可能顛覆許多行業。紐約大學計算機科學與電氣工程副教授 Chinmay Hegde
認為,新聞、高等教育、圖形和軟件設計等行業的某些工作——這些工作有被 AI 代替的風險。他同時表示,ChatGPT 目前的狀態 ”
非常非常好,但並不完美 “。

以新聞媒體為例,衛報早在 2020 年就讓 GPT 軟件撰寫了一篇文章——結果喜憂參半。”
複製編輯當然是它非常擅長的事情。總結一下,使文章簡潔明了,這確實做得很好,”Hegde
說,但一個主要缺點是該工具無法有效地進行事實核查。

但為什麽 Buzzfeed 看到了與 OpenAI 合作的可能性?《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 Buzzfeed
官網發現,該網站許多文章以類似《50 美元以下的 50 件好貨》為標題,ChatGPT
強大的信息集合能力的確會幫助類似內容的產出。

在教育領域,《紐約郵報》則指出,教授和教師可能被人工智能課程取代。實際上,去年 12
月,《自然》雜誌就已經有了先見之明,發表了一篇名為《ChatGPT
能寫優秀的論文——教授應該擔心嗎?》的文章。英國牛津互聯網研究所的學者 Sandra Wachte 擔心,如果學生們開始使用
ChatGPT,這不僅是 ” 外包 ” 了他們的論文寫作,還會 ” 外包 ” 他們的思維。

不過,新澤西州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 Arvind Narayanan 則認為,ChatGPT
尚不能做到批判性思維或推理,而這最終可能會鼓勵學生更多地獨立思考。

在金融方麵,戈利薩諾計算與信息科學學院計算與信息科學係博士 Pengcheng Shi
認為,華爾街可能會在未來幾年看到許多工作崗位被裁掉。”
我絕對認為(它會影響)交易方麵。在一家投資銀行,人們從大學畢業後,花兩三年時間像機器人一樣做 Excel 工作,你可以讓人工智能來,”
他解釋道,但是,關鍵的金融和經濟決策很可能不會被機器替代。

與此同時,ChatGPT 也引發了許多新的倫理問題。華盛頓大學語言學教授 Emily Bender 稱:”OpenAI
在如何使用數據方麵還遠遠不夠透明,如果用戶輸入的數據被用於訓練,我預計企業會這樣想:在廣泛使用 ChatGPT
幾個月後,是否可能通過精心設計的提示來獲取公司的機密信息?”

” 這不是狼來了。”Pengcheng Shi 說道,” 狼就在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