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因新冠疫情華科再隕落一大師!段正澄院士去世(組圖)


2月15日,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因新冠肺炎救治無效而逝世。

段正澄教授在自動化、數字化加工技術與裝備的應用基礎研究和工程技術研發領域,取得了一批重要的創新性成果。曾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一等獎5項、二等獎4項;授權專利19項;發表論文200餘篇。先後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湖北省勞模、湖北省先進教育工作者和湖北省先進科技工作者。

短短數日,已有3位華科大師因新冠肺炎離我們而去。

2月7日23點左右,華中科技大學三級教授,生命科學院楚天學者紅淩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0日,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器官移植科的林正斌教授,因新冠肺炎逝世;2月15日,

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教授、博導、中國工程院院士段正澄教授,同樣因新冠肺炎救治無效而逝世。

沒有一項研究少於10年  

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中學旁,有一棵高大的法國梧桐。段正澄教授經常過去瞧瞧,這是他64年前剛剛邁入原華中工學院時栽下的。


 

2009年,75歲的段正澄教授登上了中國工程科技的最高平台——中國工程院院士。

花白的頭發,硬朗的身體,平和的麵容。外人隻知道他第一次申報工程院院士就一次性通過,其實,內行人都知道,以他的成就,早就可以申報院士了。

c4e348453664nzd7eKmV

所以,很多人都會問,段老,你為什麽這麽晚才報院士?

      
原華中理工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幫他向外界回答了這個問題:“他告訴我,有些項目有些技術需要經過曆史的考驗,二三十年不算久。項目應用被業界廣泛認可,他才開始報獎、報院士……”

“做研究要耐得住寂寞,不能外麵來一個脈衝,自己就要震蕩。”這句機械術語是段正澄的口頭禪,他說,從事科學研究,貴在長期堅持,不折不撓。段正澄和他的團隊曾三次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獲獎的三項成果,沒有哪一項少於10年:研製全身伽瑪刀,10年;研究激光加工技術與裝備,20年;完善汽車發動機曲軸磨床,30年。

獲獎項目“高性能發動機曲軸高精高效磨削加工技術與係列成套設備”,研究始於上世紀70年代,當時,美國、德國、日本等國幾乎壟斷了世界汽車曲軸製造設備的高端市場。1979年,段正澄團隊主動走進孝感機床廠,與工人們同吃同住、並肩努力。1983年,他們研製出國內第一台數控高速全軸自動曲軸磨床。經過20多年的不斷升級改造,目前,我國生產的汽車曲軸磨床擁有自己的知識產權,有些結構比國外設備更簡單,價格卻便宜一半。

對段老,李培根也說佩服  

20年前,李培根從美國威斯康辛·麥迪遜大學獲博士學位後回母校工作,那時,他就見證了段正澄在專業上的過人之處,並覺得十分佩服。

1987年,鄭州紡織機械廠從當時的西德引進一套柔性製造係統,希望得到技術協助。段正澄立即帶李培根和另外兩名老師趕到鄭州。柔性製造係統,別說教研室其他人沒搞過,就是留美博士李培根也是第一次接觸這麽複雜的係統。

全國好幾家高校、研究單位也去了,段教授拿出最優惠的條件說:“交給我們,不要一分錢。”他心中有數:機械加工行業正麵臨一場以計算機輔助設計、輔助製造為內容的革命,要借此機會在高新技術領域爭得一張門票!
 

c4e348453700FNuumUjC

3年後,一份可行性論證報告擺出來,令廠家刮目相看。“八五”期間,鄭州紡織機械廠被列為國家“863計劃”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應用工廠,原華中理工大學機械自動化研究室成為當然的技術負責單位,李培根被吸收為全國計算機輔助設計技術專題專家組成員。

做他的博士,不熬四五年難畢業  

在2012年湖北省科技獎勵大會上,段正澄榮獲“湖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成為全場焦點。會後,他婉拒媒體采訪,表示目前僅有兩件事是確定的:一是100萬元獎金個人部分將全部捐出,用於資助貧困大學生;二是自己隻是一名普通的科技工作者,獲獎後第一件事還是回到實驗室工作。

段正澄對學生的關愛由來已久,他說:“我們那時讀大學4年不需要個人出錢,每個月還發1元零花錢,學費、生活費全免。實習路費,畢業設計,紙張都是國家出。就連自己所戴的第一副眼鏡也是國家配的。羊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意。現在,若能為貧困學生分擔點什麽,既是一個老師的職責所在,其實也是想為國家盡一份力。”

c4e348453722zotcyvaE
 

段正澄對學生像老牛護犢,非常慈愛,學術上卻十分嚴格。50餘年來,他培養了博士生27名,博士後6名,與其他教授比起來,“產量”的確不高。

在華中科技大學機械學院,流傳著這樣一個說法:“沒熬個四五年,很難博士畢業。”段正澄笑嗬嗬地說道:“我比較挑剔,每個博士研究生的論文至少要看3遍。不過關就重來!”

他認為,做論文是對自己研究工作的總結,作為研究生,不會總結成果是件遺憾的事。

“我的成就,是大家團結協作的結果”  

無論何時,談到自己的成果,段正澄的話語裏沒有“我”,多是“我們”。他說,一個重大的研究項目,僅憑個人的力量是很難完成的,所有的成就都是大家團結協作的結果。

他舉例說,1996年9月,深圳一家公司負責人找到段正澄,邀請機械學院人員加盟並主持“全身伽瑪刀”的研發。隨後,四單位聯合的課題組開始了緊張的分工協作,其成果打破了昂貴進口設備壟斷各大醫院的局麵。

 

c4e348453748O6yOYDFH
 

每每有媒體采訪,段正澄總是會說:“你們要多宣傳年輕人,宣傳我們的團隊。他們就是在跟我一起的研究中立下汗馬功勞,所以現在已經是教授、博導,都很有前途。”

“團隊的和諧合作讓我們把想法變成了現實。”段正澄說,“好的科研成果往往需要幾代人的共同努力。我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為他們創造一個和諧、團結的氛圍,最大限度地挖掘他們的潛力。”
 

 

 

華客網:因新冠疫情華科再隕落一大師!段正澄院士去世(組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