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30歲的路口,這些90後選擇離開大城市

3a90cd7b355792c25297f04877990f21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驚蟄研究所,作者|雨穀

第一批 90 後今年 33 歲了。

從 2012 年踏入職場,第一批 90 後如今已在職場摸爬滾打十年。

十年之前,他們意氣風發來到大城市,經曆了最鼎盛而迅速的移動互聯網爆發期,也經曆了最嚴酷的 996
和畢業寒冬。十年之後,他們的雄心和夢想是否依舊澎湃?在而立的路口,選擇告別意味著什麽?

28 歲情場失意,是時候該做選擇了

北京的天一如既往陰霾,阿龍的心喜憂參半,即將告別奮鬥了 5 年零 3
個月的北京,從西北旺到回龍觀、從北五環到東三環,當年一路輾轉一路憧憬,如今踏上返鄉之旅,回想起在北京生活的日子,一切就像發生在昨天、恍然如夢。

阿龍返鄉的決心萌生在 28 歲。


當時因為和女朋友分手,溝通的過程中也確實意識到了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買房和落戶就是最大的兩個壓力。而且我的第一學曆是大專,在向上的職業發展道路上,並不占優勢。另外,28
歲還麵臨被家裏催婚的問題。距離 30 歲隻剩下 2
年時間,這些實實在在的問題,我既沒有時間也很難再等到合適的機會來解決,所以突然覺得有必要認真考慮一下之後的職業和人生規劃。”

據阿龍分析,雖然自己的收入比在老家要多得多,但對於 ” 留在北京 ”
的這個目標而言,仍然顯得微不足道。阿龍從事的是與信息流廣告投放相關的工作,在他北漂的第三年,中國社交媒體進入快速爆發期,從互聯網大廠旗下的移動應用,到快消領域的知名品牌,全都加入到網絡流量的爭奪中,而阿龍的個人收入也伴隨著行業的集體繁榮水漲船高。據阿龍透露,在北京的薪資每月稅前基本在
2 萬 5 左右,一年稅前收入 30 萬,到手至少有 20 萬。”
但是大城市的消費水平也更高。所以剛開始的兩年,賺了一些錢,但基本上也都花掉了。”

所幸阿龍很快感受到了大城市的行業紅利期,於是在老家早早買了房。而在萌生回老家發展的想法後,阿龍迅速開始了解老家當地的工作機會,並最終在老家當地找到了一個和之前的工作經曆較為匹配的工作。”
和在北京的時候相比,老家的收入縮水了一半 , 一年到手隻有 10
萬左右,本地企業也基本不給員工繳納五險一金,收入上的落差非常明顯。”

對於自己在老家職業生涯和生活狀態,阿龍認為收入水平雖然有了明顯下降,但自己的生活質量卻提高了。”
以前在北京的時候,每天都很忙,也基本沒有生活。但是回到老家就會發現,每天的工作可能也不少,但至少不需要頻繁加班。偶爾可以約朋友出來聚一聚,周末也可以好好地休息。而且在老家房子、車子都有了,隻要不是特別奢侈的生活,一個月工資八九千也完全夠用。”

阿龍告訴驚蟄研究所,大齡求職的困難就在於基礎的工作不想幹,要求高的工作機會少。但是很多時候,一個人的職場進階,靠的是平台和行業賦予的機會,如果不意識到這一點,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抱著過高的預期,多半都會陷入中年求職的困境。”
個人的成長要靠自己的努力,但是個人的職業發展上限,不能脫離現實的考量。絕大多數人最終都是要回歸生活、回歸家庭的。所以有時候,明確職業發展的方向很重要,但是結合客觀現實,找到人生的方向更為重要。沒有合適的發展機會,再怎麽努力都不對。”

如今阿龍回到山東老家已經快 4 年了,他說自己對大城市的經曆沒有更多的懷念,他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

奶奶生病,讓我意識到家人需要陪伴

在小智下定決心回到貴州老家考公時,他已經在北京的一家互聯網谘詢公司工作超過 7 年。從最初帶著對互聯網行業的濃厚興趣開啟 ”
北漂人生 “,到如今選擇回鄉考公,小智沒有任何不舍,有的隻是對人生新階段的清醒認知。

回想起大學畢業時,小智僅僅是因為個人興趣,選擇了與印刷包裝專業完全不相幹的行業。而從實習記者到市場策劃、活動策劃等崗位的職業履曆,讓他收獲了格外豐滿的職業生涯。但隨著職業晉升的空間越來越有限,再加上疫情暴發後,經濟環境以及互聯網行業的變化,讓小智意識到自己不一定非得留在北京。於是在
2021 年,他萌生了結束北漂的想法。

事實上,小智的身邊並不缺少在大城市成功留下來的案例。但他認為,人的命運有多樣性,在大城市打拚到 35
歲並不一定就能事業有成。個人職場的向上渠道往往是有限的,過去的光鮮亮麗不代表以後的路也能一帆風順。更何況,一線城市優秀的年輕人才也非常多,越往上走,競爭反而越激烈。

最初,小智並沒有想回老家貴州,而是打算去南方二線城市,為此他還專門了解了一下重慶、成都、南京、長沙、蘇州等城市的就業環境。但是在
2021 年下半年,因為照顧生病的奶奶讓小智意識到家人也需要自己的陪伴,最終他還是選擇回到了貴州老家。”
在大城市發展的這些年,我和家裏的聯係並不多,可能平時也隻有過年的時候會回一趟家。但是這次因為奶奶生病,我才發現,個人的發展其實和家庭分不開,我也開始想要多陪陪家人。”

小智告訴驚蟄研究所,和大城市比,老家的優勢非常明顯:氣候舒適,沒有工作壓力和經濟壓力。小智也從很多朋友的口中,了解到了老家的 ”
理想 ” 生活狀態。”
我從很多朋友身上看到,他們沒有刻意追求收入,而是選擇讓自己更幸福的生活方式。我有個朋友愛喝酒、吃宵夜,正好本地的夜生活又很豐富,他們夫妻兩個人加在一起一個月收入還不到
8000 元,也不用還房貸,感覺他們比 90% 以上的人都過得好。”

關於選擇考公的決定,小智表示,它不過是每個人在離開大城市麵對有限的職業選擇時,可以無門檻嚐試的一個選項而已。”
回老家的職業路徑不外乎創業、找工作和考公這三種選擇。對於創業,我承認自己有惰性,而且也不能承受創業結果的不確定性。而本地的商業環境太差,導致工作機會很少,競爭也更激烈,而且很多企業連五險一金這樣的基礎保障都不能提供。三四千塊錢的工作不少,但都是很基礎的工作,能否放下身段成了找不找得到工作的關鍵。”

在參加麵試培訓班時,小智觀察到,考公的人裏麵有很多和自己一樣年紀在 30
歲左右的人,他們中不僅有企業項目負責人,也有全職媽媽。”
雖然他們選擇了考公,但是他們平日裏也有在好好工作。對他們來說,考公反映的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態度和標準。”或許工作機會並不多,但他們並沒有選擇躺平,而是通過自己的努力,抓住有限的機會努力嚐試改變自己的生活。

小智表示,如果放在五年前,自己打死都不信自己會考公。”
但是此一時彼一時,不同條件下的想法有局限性。每個人生活都有難處,但不代表不幸福。”

不想卷了,一人兩貓去農村找回生活

用 5 年時間從初級設計師一路晉升為某互聯網公司設計項目負責人後,時年 29 歲的 Mona 在去年 3
月,正式提交了離職申請。但她的下一站不是另一家大廠的設計師坑位,而是成為一名獨立設計師。

和許多在大城市工作多年的獨居青年一樣,Mona
早已厭倦了大廠忙碌和內卷的工作氛圍。但與絕大多數在經曆了短暫喘息之後,又主動陷入另一個職場泥潭的職場新人不同,Mona
決定用離開大城市、離開穩定工作的方式,重新找回生活。

Mona 告訴驚蟄研究所,因為身處互聯網行業的原因,之前的工作她幾乎每天都是早上 10 點上班,一直到晚上 10
點下班,加班更是家常便飯。另外,設計工作最怕的就是重複修改,而之前的工作狀態經常會遇到全部設計方案推倒重來的情況。”
每天被內卷的工作填滿,周而複始,感覺生活完全看不到希望。”這種惡劣的生活狀態,讓 Mona
萌生了轉型自由職業的想法。

帶著自己的兩隻貓回到老家後,Mona 最直觀的感受是 ” 生活 ” 回來了。Mona
的老家在江蘇農村,這裏沒有大城市嘈雜的街道和早晚高峰擁擠的公共交通,有的隻是清新的空氣和自家鳥語花香的庭院。除了這些,Mona
也感受到消費降級帶來的生活質變。

據 Mona 透露,在上海每個月除去房租和個人名下的房貸後,她一個人的生活成本就需要 3000 元,全部開銷加在一起超過了
10000 元。但是回到老家以後,Mona 和母親兩個人的生活成本隻需要 1000 元。” 這裏的 1000
元包括日常生活的水電、吃喝等所有成本。而且老家還有地,如果自己種菜吃的話。一個人一個月的生活成本可能都不到 500 元。”

雖然生活成本降低了,但 Mona 並未降低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在回到老家後,Mona
拿出了工作多年攢下來的積蓄,將家裏的老宅翻修一新。一方麵是為了改善老家的生活環境,另一方麵也為了讓成為獨立設計師的自己,有一個好的工作環境。

14fa82038f281cecd9d95444e19facf7

*Mona 家的老宅改造前後對比

從去年辭職至今,Mona 已經在老家生活了一年多。Mona 向驚蟄研究所表示,很滿意自己現在的生活狀態,”
哪怕是在我參與裝修的時候被人家騙,我也覺得很開心,因為真的感受到生活是被自己掌握的。”在 Mona
看來,離開大城市和互聯網大廠,也並不意味著選擇用 ” 躺平 ” 的態度來麵對個人發展和生活。”
如果是因為厭倦了內卷的工作氛圍和職場焦慮選擇躺平,什麽也不做,恐怕也還是會焦慮。所以空閑的時候我也會有計劃地提升自己,除了接受合作邀約外,目前也在嚐試向插畫設計轉型。”

事實上,選擇回到老家的 Mona
不隻是重新掌握了自己生活的主動權,回歸家人身邊,也讓她開始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可以用來關心母親的生活狀態。”
大概半年前,我的媽媽意外遭遇車禍導致脊柱骨折,住院臥床了三個月。這次經曆讓我開始想要提前為母親的養老問題做規劃。”Mona
說,盡管可能需要麵對很多未知的挑戰,但她喜歡這種自己掌控生活的感覺。

回頭看 ” 是否離開大城市 ”
這道選擇題會發現,難以做決定的關鍵並不是出在年齡上,而是在麵臨有限的選項時,並非每個人都有做出選擇的勇氣。人的一生是一連串選擇題的結果,有時是我們被命運選中,但更多的時候還是依靠我們自己的選擇,來決定未來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