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馬克龍在中國問題上錯失目標激怒歐洲盟友

e16b9663c76690fab6bf30ff2e0d0a4c

回頭看,在中國返回途中,馬克龍對媒體發表的一番評論,集中凸顯了一件事:歐盟內部的分歧。

在對法國回聲報和政治網絡Politico的訪談中,馬克龍警告歐盟不要被拖入華盛頓與北京尤其由於台灣問題引發的衝突的風險中。

他表示,如果中美雙方衝突加劇,“我們既無足夠的時間也無手段去從財政上支持我們的戰略自主,由此變為附庸;如果我們有幾年時間來營造,我們將可以成為第三極。”

可想而知,馬克龍的這番評論讓中國政府欣喜,北京方麵把這解釋為與美國拉開距離,『中國日報』稱讚法國總統采取的姿態“將被證明是一個明智的決定”,因為它反映的是一種反對新冷戰的立場。但是在歐洲,馬克龍的訪談引發了抗議。

一位匿名的歐盟高級外交官急忙撇清:馬克龍是在“以法蘭西共和國的名義說話”,言下之意他的話並不代表歐盟的立場。

法國的外交官忙不迭地滅火,他們解釋歐洲變成第三極並不意味著歐盟在民主美國與專製中國之間尋求等距離。

然而,馬克龍有關歐洲大陸既是美國堅定的盟友但又不要淪為美國利益的附庸的警告,盡管巴黎再三辯駁,給人留下的印象似乎是在啟發歐盟不應該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對抗,這使得許多盟國感到不滿。

“戰略研究基金會”的中國問題專家Antoine
Bondaz認為,法國總統的一席話錯誤地將中國和美國背靠背,讓美國人對台灣的緊張局勢負責,這是錯誤的。他的話挑起了歐盟27國的內部裂痕。

被馬克龍暗中敲打的是最具大西洋主義色彩的中歐國家,它們以前被中國的”絲綢之路”所誘惑,現在卻是緊跟美國、主張對華立場強硬的國家。雖然法國總統以及西班牙首相桑切斯和朔爾茨在最近訪問北京期間要求習近平向俄羅斯施壓,以結束烏克蘭衝突,但一些在中東歐國家領導人仍然相信中國將無所作為。而且,和美國一樣,他們最擔心的是中國會開始向俄羅斯提供武器。

正在訪問華盛頓的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一如既往率先開炮,他批評歐盟領袖馬克龍和朔爾茨,為了獲得北京的巨額合同,“短視,圍著中國轉,不惜付出地緣政治的代價,以達到向中國銷售歐洲產品的目的”。

莫拉維茨基還說:“我無法明白戰略自主的概念,假如它實質上是在說,向自己的腳開一槍吧!”

立陶宛外交部長蘭茨伯格斯特別尖銳,他發推說:“我建議我們認識到跨大西洋團結的好處和必要性,而不是乞求獨裁者來幫助確保歐洲的和平。”

歐洲東部國家傳統上重視與美國的密切關係,他們認為,美國是他們抵禦俄羅斯威脅的最主要的安全保障。但是,這一次,馬克龍在歐洲西部也引發大嘩。

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指馬克龍的聲明很“悲哀”:“我們從來也沒有做美國的附庸或成為其附庸的危險。”

從中國回來不久,馬克龍去荷蘭國事訪問。東道主,荷蘭首相呂特禮貌地沒有批評客人,但強調美國“不可或缺”,如果“沒有美國的支持,難以想象烏克蘭至今還在抵抗”俄羅斯。

布魯塞爾則遺憾法國總統的一番評論讓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協調歐盟對中國立場的外交努力黯然失色。

在陪同馬克龍訪華之前,馮德萊恩發表深得好評的演說:必須減少因依賴中國而帶來的風險,但並不與中國市場脫鉤。

似乎隻剩下歐盟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在挺孤立的馬克龍,他強調:“馬克龍所說的仍然是我們非常重視與美國的聯盟。”“但是,這一聯盟是否意味著在所有事情上盲目跟隨美國?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