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活在人心便永生:胡耀邦逝世34周年祭掃側記

今天是胡耀邦同誌逝世34周年紀念日。從昨天起,胡耀邦同誌家屬以及來自全國各地自發而來的上千祭掃人員,就聚集到共青城,以至於富華山胡耀邦陵園附近的幾個酒店都滿房,很多人不得不去遠一點的地方去住。

今天上午9時,大家來到耀邦陵園,向耀邦陵墓前敬獻鮮花,並三鞠躬致意,然後環墓一周瞻仰耀邦紀念碑。德平同誌代表家屬做了簡短發言,他說,非常感謝大家從各地趕過來,甚至有人從陵園建起之後,都年年過來,這讓我們家屬很感動,但是,大家工作都很忙,以後不必親自過來,大家努力工作,把自己的事業與國家改革事業結合起來,就是對老一輩革命家的最好紀念。

626473ed7f09fb958dfd407a65fe769c
fbe983b63503ba0d117ca16519cbae70
(下圖為2019年紀念胡耀邦逝世30周年儀式舊照)

今天,在共青城的一些高等院校和小學也組織同學來瞻仰紀念胡耀邦,德平下山時正好遇見一群小學生,他們請求與德平合影,德平欣然同意。老師們邀請德平站在中間,德平執意不肯,一再邀請老師們也都過來站在一起。

德平所說的每年都會過來瞻仰紀念胡耀邦的人,的確有不少。據我所知武漢大學的王一鳴先生和湖北省社科院的賀紹甲先生就是其中的兩位。賀紹甲先生當年是荊湘神童,1956年考入北京大學物理係,沒想到這位高材生大二時被打成“娃娃右派”,此後嚐盡人家辛酸艱苦。在最絕望的時候,受到耀邦的鼓勵,漸漸恢複人生信心。撥亂反正後,賀紹甲利用勞動改造期間自學的德語、英語,將維特根斯坦的哲學思想翻譯進入我國,其譯著的《邏輯哲學論》被列入商務印書館“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賀先生沒有外語基礎、哲學基礎,完全靠自學,尚可成為西方哲學研究的一個重要學者,如果當年不遭受人為強加的挫折,能夠完成物理專業研究,相信也一定有不凡的成就。

2b0bdc58b8565ec9580238f0f11925e8
40e389563ead4a77522e121062c94a1d
856899602a477c86111968e71abe97f2
(德平代表家屬對前來祭掃人員表示感謝)

有很多人問,胡耀邦為什麽葬在共青城呢,是不是他的遺願?這還要從胡耀邦與共青城的淵源談起。共青城是1955年來自上海的98名共青團員墾荒隊員建立起來的,他們剛到的時候,這裏尚是鄱陽湖邊上的一片荒地,這些共青團員搭起草棚住下來,進行墾荒、養殖。胡耀邦聽說了他們的事跡,在他們到來後第40天就來看望,與他們一起在草棚內吃鹽豆、喝稀飯,並給他們墾荒的地方命名為“共青社”。

不過,這些上海來的墾荒隊員既能幹,又有商業頭腦,他們先是把這裏建成一個頗具規模的農場,改革開放後又大力發展工業,建立起鴨鴨羽絨服等大型企業集團,將一片荒野灘變為一個現代化城市。胡耀邦1984年第二次來這裏視察的時候,看到這裏欣欣向榮的景象,非常高興,又給這裏提名“共青城”。

ee0c72786e2909951d5da352ab5ba57c

(共青城現在已經成為一座現代化生態新城)

1989年4月15日胡耀邦突然去世,至於葬在哪裏,他自己生前也沒有交代。夫人李昭和子女都反對葬在八寶山,覺得耀邦一生最牽掛普通老百姓,最後應該回到人民身邊。當時,老家瀏陽、共青城、井岡山和延安領導都表達了希望耀邦葬在他們那裏的願望,最後李昭選擇了共青城,理由有三:

第一,耀邦祖籍江西,江西又是其參加革命的第一步,因此對江西有特殊感情;第二,耀邦30多年來一直牽掛共青城的發展,他和共青人之間已經有一種難舍難分的親情;第三,團中央是耀邦工作時間最長的地方,共青城是唯一一座以共青團名字命名的地方,也算歸得其所。

李昭做出了這個決定後,德平和李恒就在中辦副主任兼警衛局長楊德中陪同下,去共青城選擇墓地。共青城的幹部群眾聽說耀邦要葬在這裏後,非常感動,他們願把城裏最好的公園,最好的田地貢獻出來,建造耀邦墓地。江西省領導毛致用、吳官正和共青城領導先後帶德平、李恒看了七處地方,盡管這裏環境都很好,但是家屬都拒絕了,他們的想法是:“在你們綠化過的山上修墓,免不了要砍掉很多樹木,這是農場工人辛辛苦苦栽培出來的,在這裏建墓是與民爭利,父親在天之靈知道的話,一定會不安的。”

最後,家屬選中了遠郊區的一坐40米高的荒山——敷陽山(後改名富華山),當時石頭袒露、紅土斑駁,同行人員都說太荒涼了。但是德平毫不介意地說,隻要有個地方安放骨灰、旁邊做個標記就行了,不必要求那麽多。德平和李恒再三叮囑:現在國家經濟困難,墓地不要大興土木,也不要建靈堂、紀念館等建築物壓在他身上了;他生前是個解放了的人,死後也不要被大理石或鋼筋混凝土的墓穴縛住,隻須將骨灰深葬地下,讓他與養育過自己的土地融合在一起就行了。

隨後,中央辦公廳批準了家屬的選墓方案,並委托江西省政府建造。不過,江西的幹部群眾對胡耀邦具有深厚感情,他們認為應該更加莊重地紀念這位受人愛戴的革命家。當地群眾自發為墓地建設義務勞動,很多藝術家也自願為墓地建設提供設計方案,僅僅用了8個月時間,簡單大方莊重的墓地就建成了。

58654af5fbb76ab4f589729056f563ef
(陵園正門刻著胡耀邦早年所書對聯:心在人民,原無論大事小事;利歸天下,何必爭多得少得)

從陵園入口處到墓碑前,是兩條弧形通道,各鋪有73級石階,象征著胡耀邦73年人生。整個墓碑像一麵直角三角形的旗幟,高4.43米、底邊長10米、碑重73噸。墓碑的右上方,是胡耀邦頭部雕像,栩栩如生,從正麵看,麵帶微笑,從側麵看,則是憂國憂民之態。在緊靠墓碑右側的一塊石頭上,有李昭親筆題寫的“光明磊落、無私無愧”八個字。有必要指出的是,雖然以後二三十年,陵園又進行了綠化、改造,但是這都是當地群眾自發完成的,沒有花國家一分錢。

1990年12月胡耀邦正式安葬在共青城後,盡管這裏早年交通極為不便,但是每年仍有40萬以上各地群眾前來瞻仰,高峰期,如1999年逝世10周年紀念日,有多達2萬人來祭掃墓地。同時,也有一百多位國家領導人到陵園祭拜參觀,其中包括兩位總書記、四位總理和二十餘位正國級領導人,很多人在墓碑前潸然淚下、泣不成聲。更有很多年邁的老同誌,在行動允許的情況下,一定堅持要來共青陵園看看,了卻一番心願。原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也屢次想來祭拜,奈何因年老體衰不能成行,後來專門委托我國外交部帶來90株櫻花,載在耀邦墓周圍。

8bf9da96fef8244b1fb615f388d4d733
今天下山時,看到陵園停車場內,停滿了各地牌照的車,有一位老人帶著一家三代從外地過來,看著大家手持鮮花,拾級而上,心中想起那句話:活在人民心中便是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