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超越中國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印度的未來將如何?

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數據預測,當地時間2023年4月14日,印度的人口達到14.24775850億人,由此超越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而中國國家統計局2023年1月17日發布數據顯示,2022年末全國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現役軍人的人口,不包括居住在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員)14億1175萬人。

法國24新聞網4月14日報道稱,由於印度原計劃於2021年進行的人口普查因新冠大流行而無限期推遲,故2023年4月14日當天印度的確切人口數尚未可知,但所有跡象都表明印度的人口正呈指數級增長。與2011年印度人口普查所得的數據相比,12年來印度的人口增加了2.1億人,這幾乎是巴西的總人口,截至2020年,印度每月新增約100萬人口。

印度是如何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的?在過去的數十年內印度的人口發生了怎麽樣的變化?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對印度又意味著何種機遇與挑戰呢?

70多年內增長超10億人

據半島電視台4月14日報道,1950年,印度人口僅3.5億,而如今該國人口已接近14.3億人,印度人口在70多年內翻了兩番多。

如此迅速的增長背後自然是印度居高不下的生育率。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數據統計,1950年,印度的總和生育率為5.73,即一位印度女性一生內平均生育5.73個後代。在往後的10多年內,印度的總和生育率在1964年達到了5.98的峰值,隨後緩慢下降。至1978年,印度的總和生育率首次降至5以下,為4.89,1991年則首次降至4以下,為3.96。到了2005年,印度的總和生育率首次降至3以下,為2.96。截至2021年,印度的總和生育率為2.03,已低於2.1的世代更替水平。

半島電視台報道稱,即便眼下印度的出生人數一直在下降,但2022年印度大約有2300萬新生兒出生,即每天約有6.3萬人出生,這比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要多。根據2022年的數據,印度0至4歲兒童總數為1.13億,這不僅幾乎是中國同年齡段兒童數量的兩倍,而且比埃及(1.1億)、德國(8300萬)或英國(6700萬)的任一國家總人口數還要多。

ecd35493c2ee937e418943b3bc66d919

至於印度的人口中位年齡,在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的大部分世界內,印度與中國的人口中位年齡一直都在20歲上下徘徊。不過,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兩國的數據逐漸出現了差異,如今印度的人口中位年齡為28歲,而中國則為38歲。根據聯合國人口司的預測,至2050年,印度的人口中位年齡將達到38歲,而中國的人口中位年齡屆時則將達到51歲。

另據路透社此前報道,目前,印度國內人口有27.3%介於15歲到29歲,這讓印度成為世界上最“年輕”的國家之一。印度人口最多的邦是北方邦,該邦有2.3億人口。

多邦采取人口控製措施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印度人口增長迅猛,但印度並非沒有采取控製人口增長的措施。根據注冊於英國的慈善組織“人口很重要”(Population
Matters)網站公布的信息,早在1952年,即印度擺脫英國殖民統治獨立5年後,印度便成了首批啟動全國計劃生育項目的國家之一,印度政府為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並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引入新的現代避孕方法。在之後的20年內,隨著印度經濟發展不及預期,失業率高企,印度政府將越來越多的資源與注意力投入到了計劃生育上。

據《紐約時報》1983年報道,1976年,在印度時任總理英迪拉·甘地執政期間,該國約有620萬男性被強製絕育,超2000人死於手術不當。

94a4d28d1852669b57934a105b4e303b

“人口很重要”(Population
Matters)網站刊文指出,時至今日,印度早已不再實施強製絕育,轉而由各邦通過自己的政策與立法控製人口增長,這些法律的目的通常是限製擁有2個以上後代的印度公民的政治權利或在公共部門就業的機會。自印度獨立以來,超過35項二胎政策法案被提交至印度議會。

舉例而言,在安得拉邦和特倫甘納邦,擁有2個以上後代的人將被取消競選資格;在阿薩姆邦,自2021年1月1日起,有2個以上後代的人將沒有資格擔任邦政府的任何職位;在拉賈斯坦邦,有2個以上後代的候選人沒有資格擔任政府職位,並且沒有資格參加村長等職位的選舉。

印度經濟的挑戰與機遇

近年來,印度人口增長已有明顯放緩趨勢。路透社報道稱,自2011年以來,印度的年平均人口增長率為1.2%,比此前10年的年均增長率1.7%要低。除此之外,印度全國運用家庭節育方法(family
planning methods)的比例從2015至2016年的53.5%上升至2019年至2021年的66.67%。

阿聯酋《國家報》2023年1月16日報道稱,隻要印度利用好其龐大的勞動力潛力,該國經濟增長就將獲得巨大的機會。“印度將享有豐富的勞動力供應,因此應該會吸引到更多的外企投資。印度不斷增長的製造業能力將轉化成利潤。”位於印度孟買的財富管理公司Ladderup總經理拉哈文德·拉納特(Raghvendra
Nath)表示,“此外,國內消費的增長有助於國家度過任何外部的衝擊,這一事實在新冠大流行期間得到了很好的證明。”

美聯社4月11日刊文指出,印度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不僅僅是吹牛的資本,這同樣會在經濟與社會層麵給印度帶來深遠影響,對印度而言,該國的勞動人口將不斷增長,進而刺激經濟增長。

新加坡媒體8World
1月18日報道稱,盡管有分析認為印度經濟將從人口規模和年齡結構中獲利,但如此龐大的人口卻讓資源有限的印度遭遇挑戰。名為達爾的印度婦產科醫生表示,龐大的人口將會對糧食、健康和教育等社會議題造成壓力,其中健康是醫生感受最顯著的問題。報道還指出,有印度當地民眾甚至認為該國政府應采取措施遏製人口激增,考慮到的因素包括國家發展受限、通貨膨脹壓力大等。

另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1月17日報道,因為印度沒有為每年數以百萬計的就業市場新求職者提供就業機會,人們擔憂該國將錯失所謂的人口紅利契機。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2021年數據顯示,印度的勞動年齡人口超過9億。印度政府表示,未來十年,該國勞動年齡人口將超過10億。數據顯示,由於缺乏工作機會、低薪等因素,越來越多的印度人甚至放棄了找工作。世界銀行2021年的數據顯示,印度的勞動力參與率(即活躍勞動力和求職者占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為46%,是亞洲最低的國家之一。相比之下,同年美國的勞動力參與率是61%。

《外交官》雜誌2023年1月25日刊文稱,對印度而言,成為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將開啟“屬於印度的時刻”。盡管存在長期貧困、族群對立以及財富與教育機會的不平等性,但印度仍是個充滿活力與變革的國家,眼下印度超過三分之二的人口處在工作年齡,印度必須抓住這個機會實現增長。雖然印度仍有大量人口失業或是從事非正規工作,但製造業正在湧向印度,尤其是手機與半導體等重要行業,印度仍有望在21世紀末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

印度正在成為全球的又一個主要的經濟與地緣政治參與者,在努力發展本國製造業的同時強調自身的獨立外交立場。隨著印度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該國將繼續實施自己的議程,這在未來10年內將變得更加明顯,印度將憑借自身實力成為一個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