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孟晚舟當值董事長首秀 暢談數字化對華為戰略意義

1000

4月19日,華為副董事長、輪值董事長、CFO孟晚舟亮相2023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暢談數字化對華為的戰略意義,這是她自2023年4月1日當值後首次公開露麵。

孟晚舟闡述,“數字化是整個產業鏈的新藍海,躍升數字生產力正當時。華為將在聯接、計算、存儲、雲等方麵保持投入。”她指出,目前有170多個國家發布了數字化發展報告,預計2025年55%經濟增長來自於數字驅動,2026年全球數字化轉型支出將達到3.41萬億美元。此外,到2030年通用計算能力將增長10倍,AI計算能力將增長500倍,全球聯接總數達到2000億,萬兆企業WiFi滲透率達40%,雲服務占企業應用支出比例為87%。

因此,無論是正在進行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還是那些支撐數字化轉型的企業,都會麵臨巨大的市場空間。麵對數字化機遇,華為將在連接、計算、存儲、雲等方麵保持投入,為客戶提供極簡架構、提高質量、極低成本、極優體驗的4極數字基礎設施,即作業數字化,數字平台化,平台智能化,智能實戰化。

結合華為近年來的實踐,針對數字化轉型,孟晚舟認為有三方麵需要注意。首先,戰略驅動是根本,數字化本質是戰略選擇和戰略規劃,成功的數字化轉型都是由戰略驅動,而非技術驅動。

其次,數據治理是基礎,隻有通過對數據的科學治理,數據在企業內部的流動才具有意義,不同維度的數據匯聚在一起才能創造新的價值。

同時,數據智能是方向,隨著數據成為生產力,作業數字化、數字平台化使得數據清潔、透明、聚合,這是轉型的基礎。平台智能化、智能實戰化使得數據隨需、易懂、有用,這是數字轉型的深化。

從華為的數字化業務布局看,華為已經形成了全棧式的數字化底座。具體而言可以分為四個模塊,其一是基礎軟件生態,在外部打壓下華為從底層軟件開始重構,包括歐拉操作係統、高斯數據庫等等;其二是網絡基礎設施,這是華為立身之本,涵蓋了5.5G、F5G等領先的通訊能力;其三是算力體係,包括鯤鵬、昇騰、數據中心等業務;其四是雲服務,在此基礎上華為對產業界進行數字化賦能。

比如,華為雲盤古大模型選擇了B端產業路線,華為雲目前已經陸續推出了礦山、藥物分子、電力、氣象、海浪等大模型。再比如,在醫藥領域,華為雲聯合西安交通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基於華為雲盤古藥物分子大模型研發出全新的廣譜抗菌藥物,將先導藥的研發周期從數年縮短至一個月。

孟晚舟表示,數字化轉型從來都不是一蹴而就。“華為和很多企業一樣,也麵臨了同樣的困境,這個困境就是,我們不是一個數字原生的企業,通過一係列的改變,我們以數字化的方式,數字化的思維及能力重構了業務。這是一個遍布研發、製造、銷售、交付、財經等領域的數字化轉型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得到了極大地提升。”

據稱,華為還將持續推動建設5.5G時代領先的數字基礎設施,構建幹億物聯、萬兆體驗的網絡能力,讓計算產業未來的算力像今天的水和電一樣觸手可及,隨需而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