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27歲海歸碩士 銀行卡餘額90元 找不到月薪3000的工作

27歲,海歸,沒工作,沒對象,銀行卡餘額93.56元。

眼看三月已經過去,留學回國已經大半年的方維,這次是真的慌了。

今年就業競爭的激烈程度完全超出他的想象。

“投了三十五份簡曆,不要說offer,連麵試機會都才拿到四個。”更讓方維感到尷尬的是,自己的留學經曆屢次被HR質疑含金量。

方維讀的是英國一年製碩士。由於學製短、學費高,一直被認為是“水碩”“鍍金專用通道”。

這兩年因為疫情原因,許多海外學校采取了網課或者半網課的授課方式。在外界看來,水碩,比以前更水了。

盡管事實上,方維是全年在英國上的學,但每一次他依然需要跟HR解釋:自己的學曆已經通過認證,他是在英國線下學習的,並不是純網課學生。

不知究竟出於何種考慮,他依然常常得到這樣的答複:“不好意思,我們還是想要專業能力更強一些的應聘者。”

而另一家回複比較積極的公司,加上老板總共也就四十幾個人。

方維原本把它當成是逃生艇,沒想到也翻船了,對方最終拒絕他的理由是:公司需要更穩定的員工,怕他隻是把公司當跳板。

小公司不敢要,大公司要不上,一年製碩士的處境可以說是十分尷尬。

剛回國的時候意氣風發,現在卻被打擊得快要支棱不起來,方維自嘲是海澱區新一代三和大神。

去國外讀碩士,回來真的不好使了嗎?

花幾十萬留學回國月薪3000 他們成了“海歸廢物”?

在豆瓣,有很多像方維一樣的年輕人成立了一個叫“海歸廢物回收互助協會”的討論小組。

跟一些社交平台上動輒年薪百萬,直接空降公司管理層,合照的都是外籍親兄弟,喜歡身穿 Brioni 站在落地窗前細品 Flat white
的海歸精英們相比,他們毫不保留地展示著自己那清澈動人的俗氣。
4fa886488fed04f443f57f1c9bd083be
租房又貴又難、趕due遇到豬隊友、異地戀被戴綠帽、找工作被PUA、上班後沒公積金······在這裏,對瑣碎生活的全方位吐槽把身處各地的“海歸廢物”們聯接到了一起。

雖然每天組裏的帖子都有新花樣,但其中被討論和吐槽得最多的一個話題還是——大家能賺出自己留學的費用嗎?

“差得不是一般的遠,我當時19年海碩畢業了兩年都沒有正兒八經上過班,找工作找得吐血,還得了焦慮症。”

“裸辭待業七個月了,找不到工作,我媽都安慰我花幾十萬留學就當是出國體驗人生了。”

“20年底回來無業到現在,試了好幾份工作無一例外工作環境都非常難描述,本來以為疫情過後能好點,結果誰能想到現在雙休三千都難找。”

“根本賺不回來,現在這份工作交完稅每個月到手不到五千,除了薪資少、有考試壓力,隻好在有六險一金,完全和我剛回國的期待背道而馳每天都很焦慮,一想到未來就想落淚。”

看到這些真實而無奈的回複,很難不讓人感慨。

255f954f4ad973b660526073857603a9
根據《中國留學白皮書2021》顯示,除去疫情及競爭日趨激烈等因素影響,留學生求職的問題依然在於:對於求職的期待過於樂觀,“對自己定位過高”。

但說海歸們“定位過高”實在有點苛刻,畢竟誰都不想看到投入和回報嚴重不平衡。

以方維為例子,他就讀的是南安普頓大學的金融專業,前期學習雅思加各種中介花費7萬左右,商科學費23萬,兩人間公寓住宿費一年8萬,生活費8萬,再加上往返交通費就已經超過50萬了,這還不算父母在銀行存的40多萬保證金。

都說一年製碩士是花錢買前程,前程暫時沒看到,但家裏的錢是真金白銀地給花出去了。

畢業於某中流985大學的方維本科成績其實不錯,他本科學的是材料工程。大三下學期,方維已經拿到一個本專業的保研資格,但因為性格跳脫,討厭被拘束,他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不適合走學術這條路,最終決定把名額讓了出去。

“誰都知道研究生這個學曆還是挺重要的,考研成績下來之後,我們班隻有七八個人確定了有書讀,剩下的三十多個人全都在準備二戰。”

對於放棄本專業保研的方維來說,在國內跨考內卷程度已經上天的金融專業,落榜的風險實在太大,申請國外的一年製碩士無疑是他的最優解。

對於這次的留學,方維的目標也很明確,他覺得最重要的是提高語言能力和擴大交際圈,至於學業可以不用像本科時那麽緊張,隻要能順利拿到學位證書就行。

cacc23262c38c54f08c5fb04ae95547a
但是剛到英國,他有種兩眼一黑的感覺。

首先麵臨的問題就是孤獨,到英國的前一個月,舍友沒有來,和方維說話最多的是超市的收銀員,不過總共也湊不了二十個長句,因為怕被感染,方維一周隻出門買一到兩次菜。

實在憋得慌,他就跟國內的朋友打視頻電話,但是又不得不苦熬時差,一聊好幾個小時,最後就算是他以發紅包利誘,好朋友也不想接他的電話了。

好不容易等到可以上課了,現實也和想象有很大差距。

在南安普頓,像金融管理這樣的商科專業裏中國人占比70%以上,第一次上課的時候,方維看到三百個人的階梯教室,密密麻麻全是中國學生,為數不多的外國同學裏還有兩個是新加坡人;當看到長相十分親切的教授走到講台上的時候,他當時就傻眼了。

“這感覺就像是國內大學的英語課似的,除了講英語之外,跟英國沒有一點關係。”

不過好在方維的適應能力比較強,喜歡打羽毛球的他參加了學校的RecBad,幾周下來就認識了不少新朋友。

方維喜歡呼朋喚友的熱鬧,這一年,他跟朋友們喝遍了學校周圍的酒吧,因為去得太頻繁還跟一家叫The standing
order的店裏的老板有了不錯的交情,時不時喜提免單。除此之外,他還喜歡在假期到處旅行拍vlog,到雷克雅未克看過冰原和瀑布,到挪威追過極光,英國的周邊被他走了個遍。

bb2d251ed3402e57fd1fbd1e4e7ab8e2
相比起國內,方維的留學生活的確是更輕鬆和快樂的;但他並不認為這就是一種“注水”。

“對於我這樣選擇新專業的人來說,跟別人說一年學到了多麽深厚的專業知識那真是在騙人。但是這一年對我的一生來說都非常重要,它曾把我狹小的世界打開過”。

不是每個留學生都那麽輕鬆

大眾對於一年製碩士全都是水貨的看法,或許是一種成見。

要知道,不是每個留學生都是出國去旅遊和交朋友的,對於一部分人來說,她們不算富裕的家庭因此背上了巨大的經濟負擔。

和那些並不需要真的直麵人生困境的人相比,這些留學生們極度渴望通過學曆鍍金來實現人生的逆風翻盤。

2020年因為疫情的緣故,孫晶申請的倫敦國王學院提供了國內遠程上課的機會,但是綜合各種考慮,孫晶還是想到英國去讀書。

“我們的課程一般分為兩大塊,梳理主要知識點的是
lecture,這樣的大課在網上學習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我擔心不能跟老師高效率地線下溝通,而且也很害怕純網課可能在學曆認證上會有特殊的標識,以後找工作會遇到麻煩。”

d4b3321e1d44480ddd3143be679a6127初到英國的孫晶很興奮,她第一次看到了偶像周傑倫MV裏的多佛白崖,激動得跟閨蜜打了半小時的電話

但沒想到孫晶到了學校之後,由於10月出現了兩例新冠確診病例,學校把所有學生和導師的tutorial都改成了線上。

這也就意味著她花了一大筆錢跑到英國來上網課了。

孫晶的家庭並不是那麽富裕,為了供她出國讀書,父母幾乎花了家裏三分之二的積蓄“真的要說的話,我這一年都是帶有負罪感的;如果當時我選擇在家上網課,至少可以給家裏省去二十幾萬的生活費和住宿費。”

盡管父母一直告訴她隻要好好照顧自己就好,可是孫晶還是給了自己巨大的壓力,她一度焦慮到失眠。

孫晶平時都是自己做飯,她會盡量挑選便宜的肉類和水果,爭取把每個月的生活費控製在二百五十磅以內;對她來說最奢侈的一件事是,過新年的時候去吃了一頓在收藏夾裏躺了很久的“龍門客棧”火鍋。

對生活費的精打細算使她習慣了拒絕朋友的社交邀請,不過這也符合她安靜的性格。

和方維跑馬燈一樣的朋友圈相比,孫晶很少展示自己的生活狀態,即使是發出去遊玩的照片,大多也是構圖頗具巧思的風景、街景還有各種博物館。

3f42e5c537e43dc322aac5d62bf430a3做飯是留學生們必須掌握的生存技能,孫晶會把自己做的菜精致地擺盤,還很用心地換了便宜又好看的桌布。

盡管隻是一年的時間,但對於學習,她的態度卻很認真,熬夜查資料寫論文從來不劃一點水“如果不是因為家裏的條件不允許,其實我很想繼續申請讀博士,但歐洲文科的全獎太難申請了,這次失去了機會就隻能回去了。”

回國後的孫晶在一家國企做對外宣傳崗,工資雖然不高,但還算穩定。

在應聘時她也同樣發現,一年的碩士經曆並沒有給她增色多少,不過好在有應屆生的身份,加上她自己在讀書期間培養出的能力,這份工作才最終被她拿下。

“工資也隻是能在一線城市養活自己,我打算積累一些工作經驗之後就跳槽,至少要把爸媽的錢補上一半吧。”

采訪的最後,孫晶有些沉默。

曠野之上,還是軌道

當初出國的時候大家都是抱著一種相當美好的期望,希望自己的人生會變得與眾不同。

但是能留在國外工作的人寥寥無幾,回國之後發現自己的選擇也還不過就是那些,絕大多數留學生,都逃不過考編製或者成為打工人的命運。

短暫的留學經曆早已經沒有競爭優勢,在最難就業季裏,即使是那些頂尖學校畢業的和所謂水碩勢不兩立的“好學生”也陷入了困惑之中。

而還有一些人,他們勇敢地選擇脫離了自己原有的軌道,想過留學找到另一種可能,但卻陰差陽錯地又回到了起點。

從事新媒體工作的張成風,2017年畢業不久就已經月入兩三萬,那正是這一行前途最敞亮的時候。

但張成風覺得“這行不能做很久,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做一個越老越值錢的工作”,他的第一學曆不是很突出,雙非一本的學曆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並沒有什麽競爭力,盡管他試著去找過一些更“可靠”的工作,但都不合適。

最後張成風決定留學鍍金,雖然他當時也考慮過留學後會麵臨的問題,但學曆歧視讓他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但後一個問題並沒有像他想的那樣解決。

19年畢業回國。因為眾所周知的原因,張成風有半年不能出去找工作,隻能呆在家裏。

接下來就是投簡曆的尷尬了。

2e6ecf2d1e2864e6fe5c6bf6e08fc117

以應屆生身份參加校招,他的年齡不占任何優勢;參加社會招聘,因為是轉行,他之前的工作經驗又用不上。

萬般無奈下,張成風最終又回到了新媒體行業。

可是新媒體這行的勁頭已經遠不如兩年前強盛,就業環境不是很好。大公司不在他所在的城市,小公司又不夠穩定。

最後,他在一家事業單位找到了合同工,可是繞了一大圈,工資從兩萬多變成了現在的3500元。

張成風隻能安慰自己現在也是研究生了,工作機會肯定比以前的本科生多很多。

所幸現在他的簡曆在一些院校的通過率會高一些,或許能有機會找到合適的行政或者輔導員崗位。

“都說人生是曠野而不是軌道,但是溜達了一圈,發現曠野上隻有軌道這一條路,不上去你就等著彈盡糧絕吧。”

海歸廢物們的出現,不能完全歸咎於一年學製有多水。

因為不僅是對他們來說,也是對千千萬萬的年輕人來說:

那條走不下來的軌道似乎永遠都橫亙在那裏。

想要找到無邊的原野,太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