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去年收入20萬以上白領 領失業金人數大增5倍半

人口普查局最新數據顯示,去年收入達到6位數但現在領取失業救濟的人,已經達到11萬,按年增幅幾乎5倍半。分析認為,科技、金融等行業連月來裁減大量白領,導致不少原本高收入的人群飯碗不保。

彭博通訊社報道,普查局整理3月29日至4月10日期間收集的數據後,公布最新的《家庭脈搏調查》(Household Pulse
Survey),發現調查前7天領取救濟的人,明顯多於去年同期,在之前一年收入至少20萬的人群中,去年同期隻有1.8萬人失業,但今年已超過11萬人。而在其他收入檔次中,年入5萬至7.49萬元的人群,去年約有9.5萬人領取補助,今年人數已倍增至超過18萬,而在2.5萬至3.49萬元、3.5萬至4.99萬元、7.5萬至9.99萬元、15萬至19.99萬元的收入組別中,今年需要救濟的人都多於去年。

和整體趨勢不同的,隻有年收入低於2.5萬元,以及年收入介乎10萬至14.99萬這兩個類別,申領援助的人都有所下降,其中收入不足2.5萬元的人,失業人數從去年的19萬降至今年的大約12萬。

分析表示,最新數據除了反映白領行業麵對裁員潮之外,也反映高薪勞動人口正在減少。自從去年6月1日以來,超過25萬名此類民眾曾在某個時間點領取失業救濟。數字也發現,同樣自去年6月1日以來,共有35萬高收入人士申領失業救濟,其中72%的人已獲補助,比例高於整體人口的54%。持有大學學曆的人領取補助的比例為64%,也高於中學學曆人士的51%。

在普查局收集資料期間,共有140萬人表示過去7天內曾領取失業救濟,當中84%的人還表示,需要動用積蓄、利用信用卡簽賬、甚至出售資產等不同方式應付開支。

勞工部雖然每星期發布的失業救濟數字,但報告中的資料並不及普查局詳細,也沒有提到民眾申請福利的成功率。分析表示,普查局這次公開調查結果,可以協助社會深入了解失業背後的深層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