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海軍新艦下水儀式出意外 戰鬥艦撞上拖駁船受損

美國海軍計劃中最後一艘“自由級”(Freedom-class)濱海戰鬥艦“克利夫蘭號(USS
Cleveland,LCS-31)”在船廠下水儀式中傳出意外。該船以“側滑”方式入水,但卻傳出撞上一旁的拖駁船,雖然沒有造成人員傷亡,但船體確有損傷,可能會造成交付期程延誤。

美國軍事媒體《Military
Times》報導,事故發生在威斯康辛州的芬坎蒂尼馬裏內特海軍造船廠,“克利夫蘭號”船身有受損,但位置高於水線,船體沒有進水狀況。而海軍則表示正在厘清責任問題,但對於“克利夫蘭號”是否能如期交付服役,則沒有正麵回應說明。

根據了解,芬坎蒂尼馬裏內特海軍造船廠的“側滑”入水方式將被新的“升船係統”取代,“克利夫蘭號”是最後一艘以“側滑”方式入水的艦船,不料發生意外碰撞。

事實上,美軍對於“自由級”濱海戰鬥艦的定位一直存在矛盾,已經在連續數個會計年度中要求國會同意未滿服役年限艦船退役,甚至建議撥交給南方司令部或海岸警衛隊,執行沿岸緝毒、緝私任務,這使得“克利夫蘭號”的處境相當尷尬,而在一下水遭遇到撞船事故,使得其多舛命運再添一筆。

美軍設計濱海戰鬥艦的原意在於對付恐怖主義與國際海盜,需要高速、敏捷、自動化的輕武裝軍艦,但為了追求高速度,自由級瀕海戰鬥艦的動力係統複雜,變速箱經常發生問題,必須維修;另外,為了減輕船身重量,采用大量鋁合金製作,造成強度不足的問題,三體船造型的“獨立級”(Independence-class)艦就出現船體裂紋問題。而在美軍改變為與中國的“大國競爭”型態後,濱海戰鬥艦的貢獻與麻煩,就成了美軍最頭疼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