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疫情正考驗中國國際收支狀況 人民幣貶壓漸升

中國春節前後的肺炎疫情蔓延迅速地搶了中美簽署貿易協議的熱度,疫情對中國經濟的短期負麵衝擊十分明顯,受防控措施影響,企業複工延遲,生產進度延後料會影響出口規模,而協議要求中國繼續大量購買美國商品和服務,這對國際收支平衡的衝擊更為明顯,對人民幣的潛在衝擊也不容忽視。

疫情防控導致人員、物資流動受阻,但不同地區、不同類型企業的複工狀況不一,國資委上周就表示,央企生產型子企業複工複產率超80%,但勞動密集型的企業如代工廠、紡織企業則複工緩慢,而對於承受能力較差的中小企業可能壓力更大。

疫情除了對生產端帶來巨大衝擊,對需求端的影響也十分明顯,旅遊、運輸、消費等行業都遭遇重擊。不少分析人士開始懷疑,中國還能完成得了中美協議的內容嗎?根據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中方將在未來兩年內增購至少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和服務。

Reuters Graphic
而中國國務委員王毅稍早前接受路透專訪時明確表態,不會調整已經達成的貿易協議。

這就可能出現出口增速不及進口增速的情況,貿易順差可能因此收窄,甚至出現逆差的情況,如果是持續逆差,對匯率的衝擊不言而喻。中美協議要求人民幣匯率應避免競爭性貶值,但不代表不能貶值,當然幅度及速度均會受限。

另外從外部看,今年以來美元指數已經從96.3附近的五個月低點展開反彈,截至上周五收盤,指數累升近3%,同期人民幣還貶值約0.2%,這導致人民幣兌歐元等非美貨幣大幅升值,人民幣匯率CFETS指數亦勁升1.6%,中國當前外貿緩解較去年底持續惡化,如果疫情緩解,客盤回歸,強勢美元料會對人民幣施壓匯價。

不過疫情短期內可能會拉低中國的服貿逆差,因為服貿逆差主要來源是旅行逆差,2月疫情蔓延之後,中國的出入境旅行幾乎停滯,多家航空公司停飛往中國的航班,起碼3月之前不大可能恢複,可以估計2月的服貿項下的旅行規模和逆差絕對值規模料大幅回落,這或對衝貨物貿易帶來的衝擊,緩解國際收支失衡狀態,不過隨著疫情結束,旅行逆差料會逐漸恢複。

根據國家外管局公布的數據,2019年全年服貿逆差規模2595億美元,月均逆差216億美元,而這中間旅遊逆差規模累計2165億美元,月均逆差180億美元;2018年全年的服貿逆差規模則為2916億美元,月均逆差規模為243億美元,同樣旅遊的月均逆差規模亦達到198億美元。

旅行分析公司ForwardKeys最新報告稱,中國民眾3月及4月赴國外旅遊的預訂狀況較去年同期接近腰斬。而國際民航組織(ICAO)最新聲明亦指出,疫情導致相關航班取消,可能造成第一季全球航空產業營收下滑40億至50億美元。

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宣昌能上周在發布會上表示,中國國際收支形勢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等短期影響而輕易發生改變;中國能夠應對各種內外部擾動因素的衝擊,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與穩定。

**匯市成交量艱難回升**

節後首日人民幣兌美元跌幅達1.35%,為8.11匯改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不過受疫情影響,客盤回歸速度明顯不及往年;而為保證交易正常進行,避免偶發感染被一鍋端,銀行也采取AB班製度,外匯交易員人手緊張,導致交易決策都受影響,最終人民幣兌美元即期成交量持續低迷。

非湖北地區的疫情持續緩解,目前尚未發現疫情反複狀況,不過成交量要恢複到接近正常水平,起碼要大部分省份對人員、交通的管控解除以後,時間點看起碼三月份以後。

Reuters Graphic根據路透匯總,2019年人民幣兌美元即期節後兩周成交均量為節前的95%,而2018年受成交量統計口徑影響,節前成交量被低估,節後成交量約是節前的1.4倍,若考慮口徑因素,節後成交量和節前應相差不大。

而今年節後成交量持續低迷,兩周累積成交1,537億美元,兩周的日成交均量僅153.7億美元,為節前的40%,數據可見疫情對市場的衝擊。不過最近一周的日成交均量較節後第一周有所好轉,底部有所抬高,隨著人員逐漸到崗,企業運作逐漸恢複,接下來成交量也逐漸放大。

交通運輸部副部長劉小明在2月16日的國新辦發布會上稱,預計2月底前客流以農民工返崗流為主,農民工返程客運量約為3億人次,到目前已經返程約8,000萬人次,到2月底將返程約1.2億人次,3月以後返程約1億多人次。

華客網:疫情正考驗中國國際收支狀況 人民幣貶壓漸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