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越劇名家心疼年輕演員受窮,怒批:戲呢?錢呢?

5月18日至24日,《戲聚高平·擂響中華——中國梆子大會》在高平喜鎮蘇莊舉辦,豫劇名家虎美玲,越劇、影視名家何賽飛,秦腔名家李東橋、齊愛雲等戲曲名家擔任比賽評委。5月21日,何賽飛在比賽現場的一番話,怒批行業現狀,為戲曲藝術傳承鼓與呼,催人淚下,衝上熱搜。

1000

現場視頻截圖

在“中國梆子大會”第二小組比賽中,一位來自山西呂梁的,名叫張軍波的晉劇演員表演了一出《清風亭》,表演非常成功,但經曆卻異常坎坷。他被省團看中,來到太原,每月工資隻有1500元,一直都是個臨時工,妻子和3個孩子還留在老家,有時一個月才能回去一次,演戲之餘他跑網約車、送外賣補貼家用,39度高燒打著點滴還在舞台上堅持表演,愛人幾次半開玩笑地稱要和他離婚。

主持人白燕升講述他的狀況時,一度眼含熱淚,聲音哽咽,“每一個院團長,都應該善待這樣好的年輕演員,我們老說戲曲的未來在青年,光喊口號有什麽用,我們需要有人為這樣優秀的演員保駕護航,年輕演員才有出路,戲曲才有出路啊!”

之後,何賽飛在評委席大聲呼籲:“這樣的藝術家不保護,不給予基本生存,給誰?!”

1000

1000

現場視頻截圖

她帶著哭腔,聲音嘶啞地說:“你說為事業,為中國戲曲建設,哪有這麽多高尚的想法,他就是愛好,他喜歡,他從骨子裏喜歡……振興戲曲真的不是喊的,他就是藝術家!……你們口口聲聲梅花獎、文華獎,幾百萬幾千萬花那麽多錢排一台戲,得了獎之後放在倉庫裏,老百姓也看不到,戲呢?錢呢?到哪裏去了?”

1000

1000

現場視頻截圖

這段視頻被發到網絡之後,引發網友強烈共鳴。

有網友表示,現在一些院團確實對獎項十分看重,新編戲的創排很多都花費很大,但在評獎和評級之後就束之高閣了,舞台上演繹的劇目還是多年之前的劇目。

也有網友指出:國家在民族文化振興上其實投入不少,但是真正需要的人卻用不上,真正熱愛的人卻要忍受貧窮,問題出在哪兒?

還有網友提出建議,振興傳統文化也的確需要進一步創新,用更多新潮時尚的方式去傳播給年輕人,吸引更多人來聽來看來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