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紐約時報:拜登為何樂觀預測中美關係即將“解凍”

Nice diplomatic strategy to keep
#China at bay in
#Ukraine war! Having galvanized an “economic alliance” at

#G7summit it might be now the right time to alleviate Beijing’s
geo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ncerns, which might fully drive it on

#Russia’s side. https://t.co/pCY3mFhEJK

— EGF (@EGF_Brussels)
May 23, 2023

PETER BAKER, DAVID E. SANGER

拜登總統經常表示,他不希望與中國開始一場新冷戰。 KENNY HOLSTON/THE NEW YORK TIMES

在日本廣島的七國集團峰會上,拜登總統及盟友將相當一部分時間用於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新的一攬子武器援助計劃,包括提供F-16戰鬥機的路徑。他們花了幾個小時與澤連斯基總統討論如何應對俄羅斯發動的熱戰的下一階段。

因此人們很容易錯過拜登周日關於與北京的關係即將“解凍”的預測,雙方正在走出氣球事件的陰霾——中國向美國上空投放巨大的監視氣球一事被拜登稱為“可笑”的行為,是使雙方看似滑向衝突的一係列事件的最新一起。

目前還很難確定總統的樂觀是否基於近幾周與中國政府密談中接收到的隱晦信號。

拜登的助手認為中國有兩個派係正在鬥爭,一方想要重啟與美國的經濟關係,而另一方——一個更強大的集團——認同國家主席習近平強調的國家安全高於經濟增長。正如本周末所表明的那樣,任何有關西方正在組織力量挑戰北京日益增長的影響力和實力的說法,中國都極為敏感。

因此,如果拜登是對的,那麽堅冰可能需要一段時間才能融化。

在峰會的最終公報中,西方主要盟友和日本宣布了一套新的、統一的原則,以求保護其供應鏈和關鍵技術不受北京影響,這引發了中國的憤怒。

北京譴責這是一個陰謀集團在尋求孤立和削弱中國力量。中國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表達強烈不滿,此外中國以美國芯片製造商美光科技的產品對中國公眾構成安全風險為由對其產品下達禁令。這似乎正是世界多國領導人剛剛發誓要抵製的那種“經濟脅迫”。

5月初,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周末發表的一份聲明中,中國指責七國集團“阻礙國際和平”。 FLORENCE LO/REUTERS

拜登經常表示,他不想看到和中國開始一場新冷戰。他指出,北京與西方之間的經濟相互依存關係如此複雜,以至於兩國間的力量互動與50年前他作為剛當選參議員首次涉足外交政策時已經完全不同。

各國在廣島製定共同策略時的團結以及隨後來自北京的抨擊表明,拜登在他的一項首要外交政策優先事項上取得了進展,盡管盟國之間曾潛在著緊張關係。一些分析人士在會後指出,主要工業民主國家的領導人並沒有糾纏於他們的分歧,而是統一了他們對中國的方式,北京顯然認為這可能構成威脅。

位於澳大利亞悉尼的研究機構洛伊研究所執行主任邁克爾·富利洛夫說:“北京非常不滿,這是讓華盛頓感到滿意的一個跡象。”

特朗普政府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負責設計對華政策的馬修·波廷格對此表示同意。“北京對G7聲明如此敏感的事實表明,盟國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拜登和七國集團其他領導人——包括英國、加拿大、法國、德國、意大利和日本——起草了他們的第一份聯合原則聲明,他們將抵製經濟訛詐,並勸說中國不要威脅或入侵台灣,同時努力向北京保證他們不尋求對抗。

公報在常見的壓力點上向中國施壓,包括其在南海的軍事集結以及廣泛記錄的對新疆維吾爾族和其他穆斯林的人權侵犯。四個月前,美國悄悄地開始向歐洲盟國分發情報,表明中國正在考慮向俄羅斯運送武器以協助其在烏克蘭的戰爭,該公報似乎是在警告北京不要過分強調與俄羅斯的“沒有止境”的關係。

然而,民主國家也為改善與北京的關係敞開了大門,明確表示他們不會試圖對崛起的經濟體采取冷戰遏製戰略,即使他們試圖切斷中國獲得關鍵技術的途徑——包括對生產世界上最先進的半導體至關重要的歐洲製造機器。

“我們的政策方針不是為了傷害中國,也不是為了阻礙中國的經濟進步和發展,”公報說。“一個按照國際規則行事的成長中的中國將符合全球利益。我們沒有脫鉤或封閉自我。與此同時,我們認識到經濟彈性需要去風險和多元化。”

拜登和七國集團的其他領導人就他們將如何抵製經濟訛詐和中國與台灣之間的衝突撰寫了他們的第一份聯合原則聲明。 KENNY
HOLSTON/THE NEW YORK TIMES

“去風險”是歐洲人創造的新術語,用來描述一種在不“脫鉤”的情況下減少對中國供應鏈依賴的戰略,而脫鉤是一種更為嚴重的經濟關係分離。拜登的團隊已經接受了這個詞,而最近,這個聽起來是為了自我保護而不是懲罰的策略已經成為探討如何與北京打交道的主要內容。國家安全顧問傑克·沙利文將對關鍵技術的保護時形容為“在小院子周圍築起高籬笆”,這些關鍵技術可以促進中國快速的軍事建設。

但在美國和歐洲看來是降低風險,在北京看來可能是措辭溫和的遏製戰略。

在廣島的峰會達成共識之前的一係列事件被前總統喬治·W·布什的亞洲事務高級顧問邁克爾·J·格林稱為“美國的一係列外交勝利和中國的失敗”。拜登一直在幕後推動韓日和解,並計劃將日本納入韓國總統尹錫悅上個月訪美期間宣布的核戰略和威懾磋商小組。如果成功,它將在中國周邊建立一個更加緊密的核聯盟。

“從北京的角度來看,該地區其他大國與美國的關係在這一周變得更為密切,”現任悉尼大學美國研究中心首席執行官的格林說。

中國做出了激烈的回應。在周末發布的聲明中,中國指責七國集團“阻礙國際和平”、“抹黑攻擊中國”和“粗暴幹涉中國內政”。同在這一天,中國還指責美光“在較嚴重網絡安全問題隱患”,可能威脅到國家安全,這和美國在TikTok和華為問題上的說法相同。

雖然在廣島達成了共識,拜登取消此次太平洋地區之行的下半程,包括在巴布亞新幾內亞的停留,以便趕回國處理國內支出和債務談判,這一決定仍被認為是在與中國競爭中的一次受挫。

現在的問題是,拜登能否悄無聲息地重建與習近平的關係,他們的關係自去年9月以來似乎有所改善——在兩人進行了首次麵對麵交談之後。

拜登在周日以一種別有意味的方式談到了間諜氣球事件。

“然後還有這個可笑的氣球,帶著夠裝兩車皮的間諜設備在美國上空飛過,然後被打下來,從那以後,兩邊的談話就全變了,”他說。“我想應該很快能看到開始解凍。”

如果的確出現了轉機,那可能是沙利文本月在維也納與中國最高外交政策官員王毅密談的成果。

雖然會談的氣氛不算融洽,但某些方麵看要比美國官員預想的更坦白和有效。據熟悉此次會談的官員說,王毅沒有像中方官員一貫的那樣隻是照本宣科地陳述看法,而是用一種相對即興的方式講話。雙方都表達了各自的不滿,拜登團隊希望這能有助於消除疑慮。

雙方尤其花了大量時間討論烏克蘭和台灣問題。王毅強調中國不尋求與台灣開戰,這顯然是在安撫美方,後者去年夏天擔心,中國可能會加快其武力解決台灣爭議的計劃。

王毅提出,需要避免明年初台灣選舉可能引發的魯莽行動。沙利文強調中方自身的行動在導致局勢升溫,增加惡化的風險。

拜登政府官員希望雙方恢複定期對話,可能會派出財政部長珍妮特·L·耶倫和商務部長吉娜·雷蒙多前往中國,最終為國務卿安東尼·J·布林肯的訪華重新安排日程,布林肯在間諜氣球事件後取消了訪華計劃。雙方談及了拜登和習近平在今年秋天會麵的可能性。

然而俄烏戰爭——以及莫斯科與北京的關係走向——將繼續給美中關係蒙上陰影,布林肯的助手稱中俄建立了一種“難兄難弟的聯盟”。不過,盡管普京總統急需武器裝備,中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向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至少從已知的情況看是這樣,這讓美國官員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