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六四紀念日前夕,“國殤之柱”落戶柏林

03d0234f40e73bfb3b76c043c6d2c9b0

本周一,“國殤之柱”在柏林落成揭幕,以紀念1989年6月4日,中國大學生民主運動所遭受的血腥鎮壓。原本豎立在香港大學校園內的“國殤之柱”則已被當地警方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名而被拆除沒收。

周一(5月22日)在柏林揭幕的“國殤之柱”是丹麥藝術家高誌活(Jens
Galschiot)相關作品的複製品。高達八米、重達兩噸的“國殤之柱”曾長年在香港展出,並在過去20年間,多次更換展出地點,最終則落戶於香港大學校園。

2021年,香港大學校方宣以“基於大學的最佳利益,根據外部法律建議和風險評估”拆除並移走了這座雕像。從那以後,它一直保存在大學擁有土地上的一個貨櫃中。今年五月初,香港警方扣押了這座雕塑作品,稱其為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的證物。

周一,丹麥藝術家高誌活為矗立在柏林阿克塞爾·斯普林格出版集團門前的“國殤之柱”親自揭幕,出席揭幕式的還包括德國聯邦議員、文化屆以及人權組織的代表。

“國殤之柱”(the Pillar of Shame
又譯“恥辱柱”)是藝術家高誌活創作的全球性藝術項目,分布世界多個國家。

這些由金屬或混凝土製成的雕塑展示數十個疊加交織在一起的軀體,象征個人在爭取自由過程中所受到的壓迫。藝術家高誌活希望以此警示世人,一些曆史事件絕不應重演。

在巴西,國殤之柱用來紀念那些沒有土地的農民。在羅馬,國殤之柱在警示世界性的饑餓問題。在墨西哥,國殤之柱則是為了紀念1997年恰帕斯州大屠殺中的54名死難者,當時民兵武裝襲擊了一個原住民社區。

高誌活最初曾希望在柏林建立“國殤之柱”,以紀念猶太大屠殺的死難者,但因支持有限,最終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