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通脹處於曆史低點 但東西卻為什麽這麽貴?(圖)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曆:數字顯示今天10攝氏度,但等你走到外麵,“真實感受”卻更像是0攝氏度?

同樣的現象也存在於美國的經濟領域,尤其是通貨膨脹。目前通脹率僅略高於美聯儲2%的目標水平,仍處於曆史低位。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兩位數的年通脹率讓人買不起房也加不起油,現在聽起來像是天方夜譚。

但《財富》雜誌對通脹數據和重要消費領域的價格變化進行的分析顯示,對很多人來說,各行各業的價格都在上漲,很多消費者覺得一切都遙不可及,無論是租房、上學還是醫保。最近的一項銀行利率調查顯示,57%的美國成年人認為今年他們的個人財務狀況不會改善。


為什麽會出現這種脫節?

想要深入研究,就要知道通貨膨脹是怎麽計算的。政府計算的指標和人們在住房、醫療、教育、育兒等方麵的平均支出(這些費用的增速比可支配收入的增速快18%到65%)完全不同。


首先,講點背景知識。通貨膨脹是衡量物價和工資增長速度的指標。它們上升得越快,通貨膨脹水平就越高。為了確定總體通脹率(CPI-U),即所有城市消費者的消費價格指數,政府以對消費者的調查為基礎,對購買一購物籃商品和服務的費用進行追蹤。

威斯康辛密爾沃基大學的經濟學教授麗貝卡·諾伊曼說:“這個籃子裏大部分的錢將用於支付住房(比如房貸或租房)”、食物和衣服的費用。其他還包括幼托、交通、大學和醫保等。

CPI-U由很多複雜的成分構成。有些價格變化較慢,有些則快很多。下表比較了住房(包括房租和業主的租金等價物)、學校和幼托、醫療、CPI-U和人均可支配收入(所有人的稅後平均收入)的百分比增長率。

經濟學家、政府官員、公共政策倡導者、投資者和企業經常把CPI-U作為衡量通脹的唯一指標,理由很充分,因為它展示的是整體經濟的平均變化水平。但有一個嚴重的缺陷。計算出的這個數字無法真實代表所有類別的商品和服務、所有地區和所有人的情況。

“現在不像70年代每天都在漲價。”諾伊曼說,“但價格在穩步上漲,某些商品的漲幅大於其他品類。”

如上圖所示,在一些關鍵消費領域,物價的上漲速度很快超過了通脹,甚至超過了平均可支配收入。此外,不同人群的可支配收入也不相同;低收入家庭的收入和支出之間的差距會更大。


個人通脹

雖然通貨膨脹通常被視為一個不容改變的數字,但你的“個人”通脹率卻可能因為你購買的商品和服務以及居住地不同而大不一樣。

個人通脹率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居住地。即使是像CPI-U這樣單一的衡量標準,也不能準確代表所有地區和人群。美國勞工統計局有一份各州以及特定城市的CPI清單。農村地區的通脹率也會不同,因為他們菜籃子的品類和城市居民的並不完全相同。

不同的人生階段也有很大影響,因為消費類型會隨之改變。需要為大學費用、幼兒日托或健康問題花錢的人個人通脹率更高,因為這些類別漲價快,占的比重高,對個體的影響大於CPI-U的表麵數據。

技術層麵的一些原因也讓通脹數據對許多人來說沒有太大意義。CPI-U隻是三個消費者價格指數中的一個。有一個針對城市工薪階層和辦公室職員的CPI-W。兩者都依賴於兩三年前的調查數據。

第三種是C-CPI-U,即所有城市消費者的連鎖CPI。這個指標吸收的信息更新,還考慮了相對價格以及用一種商品代替另一種商品的情況。

卡內基梅隆大學泰珀商學院的金融學教授切斯特·斯帕特說,“你會因為價格原因,購買某些商品的替代品”,比如買便宜一些的衣服,或者用雞肉替代牛排。

替代行為讓人們減少支出,因此C-CPI-U的通脹率低於CPI-U。由於兩種通脹指標之間的差異,一些政客在計算政府項目中自動變化的數據時選擇使用C-CPI-U。這樣就降低了政府開支。

例如,2017年的稅改中,美國國稅局(IRS)改變了計算通脹導致的納稅等級自動提高的方式。隨著商品和服務越來越貴,一美元已經不像以前那麽值錢了。為了把這個因素考慮在內,納稅等級會因此提高。

過去的調整以CPI-U為基礎。現在他們使用C-CPI-U,這個數值更小,所以納稅等級增長得更慢。使用C-CPI-U之後,比起使用CPI-U的算法,可能一個人收入中會有更大一部分落入更高的納稅等級,也就是說要繳更多的稅。

經濟理論與個人生活之間也存在不一致之處。隨著時間的推移,CPI對商品和服務質量的關注增加了。

“大多數商品的質量,比如科技產品,都得到了改善。”杜蘭大學經濟學教授、法學兼聘教授史蒂文·謝菲林說。從本世紀初到2020年,筆記本電腦和智能手機的性能存在巨大差異。他說:“如果今天的商品更好,價格不變,那麽實際上商品更便宜了。”

但是對於消費者而言,文字處理軟件和瀏覽器可能沒有什麽明顯的改進。今年這款手機的攝像頭可能比兩年前那款更好,但哪怕你看不出區別,或者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區別,你都要支付現在的價格。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商品沒有變便宜。

個人通貨膨脹和關鍵領域價格瘋漲的結果是,個人麵臨更多財務困難。

如果一個家庭無法預判自己攢下的錢、費用的上漲和學校劃定的預計家庭出資額之間的差距是多少,如何為大學教育費用支出做規劃呢?如何應對遠遠超出醫保支付範圍的意外疾病?

政府的任何一個衡量標準似乎都無法精確解答這些算式。華客網:美國通脹處於曆史低點 但東西卻為什麽這麽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