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絕食50天離世?中國青少女性陷入畸形審美怪圈

【導讀】據媒體報道,近期廣東一位15歲女孩減肥去世,身高165公分的她體重僅24.8kg,生前近50天沒吃過東西。很多人感到痛心,更產生疑問,為何節食減肥、身材焦慮的現象已滲入中小學群體?很多人明顯不胖,為什麽卻也不健康地節食?

本文分析了支配青年女性減重的具體心理,探討“瘦理想”盛行的原因。很多女性不滿意自己的身體,而媒體、廣告中的修圖現象不僅激勵女性減輕體重,更促成一種以“勵瘦”(thinspiration)為驅動的生活方式。這種“形象至上”的信息將“美好體貌”與“強大競爭力”相關聯,不僅導致形體認知功能失衡,也促使瘦身者采取更嚴苛的體重控製行為。

具體來說,“瘦理想”盛行的原因有:(1)追求健康,獲得積極評價,因為瘦的形象在現代社會被視為具有自覺自律、合理飲食等良好品質。(2)提升魅力,兩性群體間基於身材而產生的社會互動,促使女性不自覺地將“瘦”納為身材管理的首要標準。(3)審美之變,身體完美和物質生活美好成為衡量“個體幸福感”的標準,並呈現一定的階層優越感;(4)身體規訓,特別在家庭中,父母身材價值觀對女兒的身材管理起著導向作用:“別把胃口撐大了,吃那麽胖讓別人怎麽看你?”(5)媒體造勢,遮蔽了身體改造的風險,塑造“瘦到誇張”的女性形象。

作者指出,“瘦理想”在偏離中逐步發生異化,變為單純的“以瘦為標”,部分人甚至表現出審美標準畸變的傾向。如何塑造和傳播科學的身材理想,需要全社會高度重視。

本文原載《中國青年研究》2020年第4期,原題為《美好與偏離:青年女性瘦身心理的質性分析》。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供諸君參考。

美好與偏離:

青年女性瘦身心理的質性分析

“瘦理想”(thin
ideal)指女性對以“瘦”為評價核心的理想身材的美好想象與希望(對“痩”的追求表現在男性群體中,稱作“肌肉理想”,本文提及的瘦理想針對群體為女性)。“瘦理想內化”(thin
ideal
internalization)則指女性認可並接受“瘦理想”,自覺自願地將“瘦”采納為個人身材管理的目標,並表現出持續而強烈的瘦身追求,即“以瘦為標”。當下,“瘦”不僅是女性日常談話中的高頻詞,而且也影響著女性生活的方方麵麵,無論是飲食偏好、著裝搭配,還是生活作息、運動健身。“瘦理想”儼然成為女性群體的形象聖經,作為一種極為廣泛的社會心理現象,它也應當受到更多研究者的關注。

本文采用方便抽樣與滾雪球抽樣相結合的方式。首先從三個群體中招募部分青年女性作為樣本,分別為太原市某高校的女生、某健身俱樂部的女性會員、某美容美體連鎖機構的女性會員,然後以訪談對象所提供的人脈資源作為繼續抽樣的依據。最終確定訪談對象共計19名,出生區間為1985—1999年,平均年齡25.9歲,其中,在校生5人,已參加工作者14人。在選取研究對象時,主要基於以下幾方麵的考慮:其一,訪談對象年齡區間為19—34歲之間,基本符合我國對青年年齡的界定,以便更好地獲得本土情境下的研究成果;其二,訪談對象之間的年齡差較為明顯,生活背景與人生閱曆的差異性有助於豐富研究成果;其三,從大學生、美容美體機構及健身會所的會員入手選定最初訪談對象,並以這些訪談對象提供的人脈資源為依據繼續抽樣,抽樣方法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了樣本的代表性,能夠滿足研究需要。

▍青年女性瘦身心理

整體來看,“瘦理想”影響下的青年女性瘦身心理表現出美好與偏離兩種樣態,具體包括瘦身憧憬、自我客體化、身體不滿與飲食失調。除“瘦身憧憬”外,其他均屬偏離的消極樣態,且“身體不滿”的體驗最為強烈。

(一)陶醉於瘦身後的美好:瘦身憧憬

如今,廣告中的修圖現象已非商業秘密。對那些含有瘦形象的廣告,即使明確意識到“圖像不實”,女性仍然希望自己的身材看起來像廣告中的模特—她們對瘦形象的反應並不會因為圖像的真假而改變。這可能是因為這些廣告令她們更多地體驗到積極情緒—雖然會因自己與理想身材之間的落差體驗到消極情緒,但更會因憧憬瘦身之後的美好生活而體驗到積極情緒。這種“瘦身憧憬”帶來的積極情緒—即陶醉於瘦身之後的美好—可以促進身體滿意度的提升。

我的衣服基本網購,那些賣家秀真的就是“圖騙”!……腿都跟棍兒一樣……不過,確實好看哪!哪像我這腿這麽粗,想穿高筒靴都穿不出效果,我要那麽瘦多好!

我現在做瑜伽特別注意腿部塑形,總想自己也瘦一點多好,瘦了怎麽穿都好看。有幾條褲子拍(指網購)瘦了也懶得退,正好鞭策自己減肥。

瘦身憧憬是女性瘦身的美好動機。通過反複接觸虛擬或真實的瘦形象而產生的瘦身憧憬可以誘發積極情緒,即在“我也會變得那麽瘦”這樣的心理促進下,個體會體驗到對未來身材的憧憬,可以促進女性對社會比較的更多良性參與,例如身材管理上的自我鞭策。短暫瘦身憧憬帶來的心理體驗上的改善不一定引發實際減肥行為,但長期的瘦身憧憬卻可以促成一種生活方式—勵瘦(thinspiration)(“thinspiration”是“瘦”和“靈感”這兩個詞的混合,本文取意譯“勵瘦”)—一種“以圖片、視頻等媒體形式激勵女性試圖減輕體重以保持健康身材的生活方式”。女性通過踐行這種生活方式,力求達到控製體重、保持美好體貌的目的。

說實在的,我一開始就喝過減肥咖啡的,兩個月瘦了10斤—瘦下來的感覺就是好,跑兩步都覺得輕快得很,後來不喝了,怕(對)身體不好……就想報個健身班,有教練督促的話我各種作業完成得還算積極,看見鏡子裏的自己特別精神,公司的小套裝(穿上)也很有感覺。我這(身材)保持了有一年多了,我覺得我能堅持下去。

(二)消極的自我形象感知:自我客體化

自我客體化(self-objectification)是個體作為第三方對自身身體形象的感知內化,對自我概念的發展具有消極意義。對女性“美即是好”的刻板效應與
“顏值就是生產力”(流行語,截至2019年12月15日,以“顏值就是生產力”於百度進行搜索,顯示相關結果約1330000個)的新興主流認知相互作用,使更多女性相信成功的標誌是“good
look”(好的外表)而不是“good
work”(好的業績)。這一觀點不僅強調了外表在女性心目中的重要性,而且催生了許多社會現象,例如,日益盛行的美體瘦身機構、招聘過程中的“身材歧視”,這些都在向人們傳達出“形象至上”的信息—好的外表躍然成為女性能力的標配。

長得好看就是競爭力,領導帶出去(見客戶)的,那(形象)都差不了,而且也是給公司長臉啊!幹得好不好不重要,關鍵是長得好不好。

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但我覺得身材更重要,臉又沒多大,而且可以(憑借)化妝(顯得漂亮),但身材差了穿衣服就太醜了。

……要是顏值不行還再胖點,那簡直是噩夢,沒法出門,特別沒自信,就算別人不說你,你自己也覺得難受,一胖毀所有,多絕望!所以我每天不吃晚飯,不敢讓自己吃胖,胖了別說影響你畢了業找工作,連對象都不好找。

“美好體貌”與“強大競爭力”之間的邏輯聯係詮釋了社會文化對女性身體意義的解讀,這種解讀不僅使越來越多的女性加劇了對瘦理想的追求,也進一步弱化了女性的社會作用,忽視其真正的社會價值與自身能力—越來越被置於他者的境地。女性逐漸習慣用審視挑剔的眼光看待自己的身體,自我客體化深入意識,從而導致自我概念的不健康發展。

對於女性,形象就是事業。雖然(這樣說)絕對了點,但沒顏值沒身材就靠拚才華,太難了!

現在有句話叫“你(指丈夫)負責賺錢養家,我(指妻子)負責貌美如花”,女的工作上有成績,那是錦上添花的事,關鍵還是要每天各種美美的。

(三)形體認知功能失衡:身體不滿

身體不滿(body
dissatisfaction)包括個人體重和體型的認知功能失調以及因此產生的消極信念與感受,是個體身體意向失調(body
intentiond
isorder)的表現,也是個體關於身體滿意度的一種負麵表達。身體不滿是受訪者普遍感受深刻的體驗。

由於自然接觸各種途徑的、展現瘦理想的形象,女性與瘦形象的社會比較已然是自動發生的過程:隨時地、不斷地、不自覺地將身體與理想體型對比。如果未能滿足理想中的標準,則自我評價為“不符合社會審美期望”,從而導致身體不滿,遭遇“因體型焦慮引起的消極自我感知與情緒低落”。

我舍友腿細身材好,每次她買了衣服(在宿舍)試,我們就說她拉仇恨,人家瘦,穿啥都好看。

抖音上有個視頻:一個女孩上體重秤,體重剛顯示,她一腳踩住那個數字,太胖了不想看嘛……我們也差不多那樣,特別怕胖……和閨密視頻,她每次肯定是先問我“我胖沒”,就想聽我說她瘦了。

我對自己的體重特別敏感,每天都要稱,輕了會小歡喜,重了就有點鬱悶,哪怕是(重了)兩斤……家裏催我要孩子,一想到生完孩子(身材)就走樣了,怪擔心的。

我腰上有“遊泳圈”(指肚子的脂肪,形容人胖),關鍵我還不高,每天鬱悶得我。

A4腰挑戰將女性的腰部與A4紙的短邊(21厘米)進行比較的活動]是近年來流行於我國青年女性群體中的一種“理想與實際身材對比”的方式,曾掀起一股炫瘦熱潮。相較於平均身材的女性,擁有A4腰的極瘦女性整體身體意象更積極一些,這意味著未能“達標”的女性可能體驗到不同程度的身體不滿。

也確有研究表明,對於自己的身體,女性群體“存在一種普遍性不滿”,極少有人認為自己“瘦到達標”。這種消極體驗可能導致女性“通過手術達到理想身材標準的行為”,使一種“病理化的女性身體概念得以強化,即美不必是天生的,美可以通過消費與醫療介入而獲得”。

之前流行什麽A4腰、iPhone6腿(將iPhone6手機橫著放在膝蓋上,若能被手機遮住膝蓋即為“iPhone6腿”)那會兒,我們也在宿舍自己比畫,說是(那標準)太誇張,大家也就開心鬧著玩,不會太在意,可肯定還是(離標準)越接近越好嘛,鎖骨鏈就是得有(明顯)鎖骨戴上才好看!(No.2)有關體型體重與飲食習慣方麵的言語互動加劇了個體身體不滿的體驗,例如外表調侃或戲弄以及對節食行為的理解。研究發現,女性友誼團體中經常發生的肥胖談論“具有自我貶損的性質”,經常參與肥胖談論會“增進女性身體不滿的負麵體驗”,高度影響著她們的體重控製行為。

去年冬天我去外地參加培訓……大家寒暄的話題無非是穿什麽好看、怎麽穿好看,大家要麽各種誇人、要麽各種自黑……你看我這腿粗的,還不直……人家那瘦人的(衣服)我都穿不上……真是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大家各種試(衣服)各種調侃(身材),我感覺也不是當時笑一笑就過去了,對自己還是有影響的,然後今年我就辦了一張健身卡,想瘦點,另外飲食上也在調整,晚上隻吃水果或是喝點代餐粉。

各社交網站為瘦形象方便快捷地傳播提供了便利。主動地、頻繁地將自己的實際身材與他人修飾過的身材進行上行比較(指與比自己強或好的人比較),會導致個體更加關注自己身體上的不足,產生“別人身材都比我好”的消極想法,進而產生焦慮、抑鬱等消極情緒。

現在這社會沒個好形象可不自信呢……我長得還不至於醜,但是我不能胖,胖了太影響形象了!剛上大學那會兒,(學業)一下子輕鬆許多,跟著室友們學著美一美,也粉(流行語,指關注)一些時尚的博主,特別羨慕人家的好身材,膚白貌美大長腿,然後自己一照鏡子就特絕望,覺得命運對自己真是不友好”。

(四)病態的體重控製:飲食失調

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指紊亂的飲食習慣和不恰當控製體重的行為,它最初通常表現為刻意節食。媒體向大眾展現了許多具有瘦形象的成功女性,對此心生羨慕的女性,往往通過節食來重建自己的形象。在那些“自認為體重過重而體重指數卻在正常範圍內的女性中,以節食控製體重者也並不少見”。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罹患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等疾病的風險”。

要是出去約飯回來(一稱)重了,我就會懲罰自己、餓自己一頓兩頓瘦下來。

我同學吃飯就吃一丟丟,我們說她太過分了,那(飯量)根本就是貓食,她居然還挺開心,說吃這點也不餓,說明胃口沒撐大。

減肥這個事我刻骨銘心。兩三年前我想減肥,就開始吃(減肥)藥加節食,很快瘦下來了,同事調侃說:“你不是總下決心要瘦成一道閃電嘛,這你可是如願以償了。”一開始我也開心啊,各種挑戰那些挑身材的衣服,但是慢慢我發現不對勁了—就是我沒食欲、不覺得餓,然後瘦了有快20斤了,還在繼續瘦!整個人氣色也不對,去醫院醫生說我是厭食症,就是減肥減的,說我這樣減下去就把命減沒了,還說現在減肥減出病來的女孩子可不少。現在我會現身說法勸說那些盲目節食的女孩子,健康了自然是美的。

飲食失調(eating
disorder)指紊亂的飲食習慣和不恰當控製體重的行為,它最初通常表現為刻意節食。媒體向大眾展現了許多具有瘦形象的成功女性,對此心生羨慕的女性,往往通過節食來重建自己的形象。在那些“自認為體重過重而體重指數卻在正常範圍內的女性中,以節食控製體重者也並不少見”。這樣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罹患神經性厭食症(anorexia
nervosa,AN)和神經性貪食症(bulimia nervosa,BN)等疾病的風險”。

▍瘦理想盛行的原因

基於對數據的處理,本文以所屬角度為根據,將瘦理想盛行的原因主要分為個體與環境兩大類,進一步可細分為追求健康的需要、提升魅力的欲求、審美文化的導向、身體規訓的約束與媒體傳播的助力。

(一)追求健康的需要

最初,肥胖程度與社會地位有密切關係。在食物稀缺的文化中,肥胖意味著財富,而在食物豐富的文化中恰恰相反—“富人通過苗條健美的身材來顯示與他人的區別”,同時,也反映出健康的身體狀態。現代社會中食物的充足豐富與飲食文化的飛速發展令愈來愈多的人腰圍見長,而肥胖對身體有害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相比社會地位,如今人們更關注健康。瘦與健康,就在這樣的認知背景下形成基本的因果關係—人們努力保持瘦的身材以獲得健康的身體。

要想瘦,“管住嘴、邁開腿”。不論男女,瘦的形象也逐漸標誌著自覺自律、合理飲食、堅持鍛煉等良好品質,不僅使個體的良好形象能得以保持,也更代表了年輕和健康,並獲得積極評價。因此,“瘦”就成為青年女性身材管理的理想與目標,成為當代女性的身材價值觀。

胖了何止不好看,更重要的是不健康。我有一個親戚就是這樣,她體重要繼續發展下去肯定(患)慢性病一類的,那個時候就不是要美而是要命了。為了身體健康控製體重,必須的!

我喜歡遊泳……我的泳衣是上下兩截的……我很自信我有馬甲線,別人也羨慕我,這可不是天生的,是天天堅持卷腹練出來的。

(二)提升魅力的欲求

人類自古以來就將女性外貌置於價值的高台,這種認識與人類的進化曆程有關。進化心理學認為,大多數文化下的一夫一妻製限製了男性在婚姻中隻能有一個配偶,因此,男性非常敏感於女性生育能力的指標,他們會竭盡全力選擇具有最佳生育能力的女性。在這種目標前提下,“表現出生育能力相關特質的女性會格外引起男性關注,其中最明顯的特質之一即是美好的外貌”。對街頭博客(Streetstyle
Blogs)的研究表明,“男性因其智力而受到重視,而女性則因其形象受到重視”。“瘦”作為美好外貌的指標之一,自然受到青年女性群體的青睞。

身材好又顏值高的女生,誰不喜歡多看幾眼?別說男生喜歡看,我們女生也愛看……各種衣服都是為瘦人做的,如果不夠瘦,連美麗的資格都沒有,看著喜歡可是穿不上啊!愛美是女人的天性,為了美,必須瘦!要麽瘦要麽死。

“瘦”可以幫助青年女性提升外表吸引力以博得異性讚賞,滿足其期待異性關注的心理需要,兩性群體間這種基於身材而產生、的社會互動也促使女性不自覺地將“瘦”納為身材管理的首要標準。

(三)審美文化的引領

身體兼具自然與社會屬性。個體是身體的主人,但個體是在社會審美文化的範疇下管理著身體,因此身體也傳達出很多潛在的文化規範,成為審美文化的載體之一。自本世紀初以來,物質主義價值取向悄然興起,它通過金錢、財富和悅目的視覺,向人們傳達了社會期望的信息,即鼓勵財富、地位與奢華,並將產品代言人的瘦形象與高吸引力等同起來。所有代表美好生活的產品—包括物質與非物質產品,均借以擁有瘦形象的代言人呈現於大眾。身材與物質持續發生著積極而強烈的聯係,並且逐漸成為主流認知為青年女性所接受。圍繞“身材”與“物質”,漸漸形成了“審美文化的兩個突出理念——身材完美和物質生活美好,二者共同影響著個體幸福感”,這也必然推升著瘦理想在女性心目中的內化水平。

這個時代就是以瘦為美……身材糟糕的女生根本就穿不出衣服的感覺……談不上什麽美感,會讓人覺得她生活很潦草,很沒品。

我覺得這個(指“為什麽大家都想瘦一些或者顯瘦一些”)就是社會趨勢吧,大家都這麽認為、都這樣穿,你可能不那麽追隨,但是不可能完全遺世獨立,因為你畢竟在(這個)社會中嘛!

關於身材的審美文化還體現出一定程度的階層性,例如,不同經濟背景家庭的個體對身體管理方式的差異。這種由“身材審美觀”衍生而來的心理衝擊也於無形中促進著女性進行“以瘦為標”的身材管理。

我們室友(身材好),我們都很羨慕她。她吃得特別精致,沒見她吃過什麽雞米花麻辣香鍋的,說是容易吃胖。我就沒這意識,也難怪,她家很小資,喜歡吃精致日料,她身材好肯定和飲食習慣有關係。我一年兩年是趕不上的,以後慢慢來吧。

(四)身體規訓的約束

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曾詳細闡述權力作用於身體的微觀過程與細致方式,他認為,這種過程與方式是通過對身體的“規訓”來呈現的,“規訓的目的是讓身體更符合社會規範”。猶如毛細血管一般,權力極具滲透性,落實到個體上,即表現為“徹頭徹尾地控製生命—通過製度化的設計與技術化的方式塑造‘聽話的身體’”。規訓方式可能是否定性的,如對身體的妨礙與侵犯,也可能是積極的甚至是有序的,如身體管理。

我之前是藝考生,學舞蹈,我們必須控製體重,不然做出動作來特別難看,不用別人說你,你自己看著鏡子做動作(的時候),就知道瘦是必須的,因為你帶給別人的是美感。我們對身材都很在意,(管理)也很自覺。

家庭作為身體規訓主體的代表,完成了審美文化到個體的“最後一公裏”距離。對青年女性來說,來自家庭的身體規訓更具啟蒙性、更為直接與具體,同時也更具效力。家庭從身體意象認知與身材管理技術兩方麵對青年女性的身體進行著雙重規訓:身體意向的標準認知即為“瘦”;身材管理的可操作選項主要有飲食與鍛煉。家庭成員尤其是母親的身材價值觀對青年女性的身材管理起著導向性作用。

我媽媽年輕(那會兒)是個美女,現在也很有範兒,她每天飯菜講究搭配,每星期還在旗袍隊練形體,看(她)背影就像小姑娘。她有個論調叫“女孩子有個好身材就是資本,別人看著舒服自己也覺得自信”。我從小就受她影響,“飲食有節、作息有度”。

我媽就天天說我,女孩子要精幹點才好,別把胃口撐大了,吃那麽胖讓別人怎麽看你?……放假回家,我弟總鄙視我說我吃得小心,說我裝,倒是我媽支持我,怕我(胖了)太難看嫁不出去。

(五)媒體傳播的助力

瘦的形象通過各類媒體呈現於女性群體,無處不在。這些圖像不僅定義了身體的美學標準,也建構著社會關於身體的“美麗神話”,“加劇了青年女性的身體焦慮,激發著她們改造身體的欲望”。圖像傳達出的並非傳統的“以瘦為美”,而是“以瘦為標”,美不美且不去思考,先瘦了再說,媒體圖像遮蔽了身體改造的風險。

我看(明星)百度百科都要留意這個人多高多重,以前不知道,在這(加入)會員了之後,才知道她們的BMI(指身體質量指數,是國際上常用的衡量人體肥胖程度和是否健康的重要標準,計算公式為:BMI=體重/身高的平方)沒有一個達標的,都是瘦骨嶙峋,隻是臉還說得過去、飽滿一點……明星綜藝裏,那些個美女對身材的管理簡直誇張到變態,大S的體重控製還精確到小數點(綜藝節目《我們是真正的朋友》中,“大S”徐熙媛按照工作類型調整體重:拍電影時,控製在42kg;拍電視劇或主持節目時,就調整到44.4kg)!社會就這樣倡導嘛,誰都想瘦點。俱樂部前陣子做推廣發彩頁,什麽三月不減肥,六七八月徒傷悲。就往附近大學城發,這對小姑娘們肯定有影響。

在技術的助力下,瘦的形象還有“愈瘦愈烈”的趨勢—在圖像的後期處理上,數字化技術的運用掩蓋了原本存在的正常瑕疵,賦予了女性形象“瘦到誇張”的人體比例。新媒體平台作為傳統媒體的升級版,其即時性、便攜性的優勢更是促進了瘦理想的傳播。

(賣家秀)又瘦又直大長腿,很養眼很好看……腿都跟棍兒一樣,……有的(圖)修得鞋都變形了。

小紅書(一個以分享文字、圖片與視頻筆記為主的時尚網絡社區)上就有教人“顯瘦的穿搭”(的內容),大家津津樂道、都很感興趣,知道點兒就是不一樣,(我)比以前是會穿衣服了。

瘦甚至極瘦的女性形象以及關於體重控製、顯瘦穿搭等周邊信息充斥在青年女性群體的生活圈,逐漸進入個體的內隱記憶係統,“以瘦為標”就這樣統領了女性的身材價值觀。其中,“偏瘦女性對瘦理想缺乏理性的盲目追逐表現得更為明顯”,越瘦越想瘦,瘦到停不下來,大大增加了疾病風險。

我有同學本來就瘦,還必穿顯瘦的打底,而且晚上隻是代餐粉,說是怕胖。

我現在心態還好吧,反正想瘦也瘦不下來,倒是那些本來就瘦的,天天吵吵怕胖,真是瘦上癮了。

▍結論與討論

通過研究發現,瘦理想影響下青年女性的瘦身心理整體表現出“美好”與“偏離”兩種樣態——衝著美好的願景管理身材,部分女性卻呈現偏離初衷的傾向,具體表現主要包括瘦身憧憬、自我客體化、身體不滿與飲食失調,除瘦身憧憬外,其他均屬消極體驗,其中,身體不滿是受訪者普遍感受深刻的體驗,這一點與已有研究結果一致。若從整體上將這些表現建立起聯係,則大致為:瘦身憧憬是瘦理想下身材管理的動機;自我客體化與身體不滿是這種動機長期存在的負麵效果,且後者甚於前者,有畸形認知的傾向;飲食失調則是這些負麵效果在行為層麵的累積,外顯為一種病態的行為。整體來看,程度逐步加深,絕對數量隨程度加深而降低,且由於個體瘦理想內化的程度不同,呈現動態化交叉與疊加。研究發現,瘦理想盛行的原因主要包括個體與環境兩個方麵,細分為追求健康的需要、提升魅力的欲求、審美文化的引領、身體規訓的約束以及媒體傳播的助力,其中核心因素為審美文化的引領。以身材審美文化為引擎,將這些因素之間的關係展開如下:對健康與魅力的追求是身材審美文化的重要內容,同時具體體現於女性的身材管理行為;家庭作用於身體的規訓完成了審美文化到個體的“最後一公裏”距離;媒體的作用則基於身材審美文化發生,它隻是審美文化的發聲者,經濟發展帶來的審美文化變革才是瘦理想背後強大的推手。研究結論印證了文化心理學中“文化參與並模塑人類心理的曆程”之理論。“我們在文化實踐中發展著自身心理,而心理反過來又影響著文化實踐的內容、方式與走向”——青年女性與瘦理想之間的互動與發展恰然又生動地詮釋了這句話,即她們在身材管理中踐行著“以瘦為標”,同時發展著自己的身材理想;同時,動態變化著的身材理想又反過來影響她們的身材管理實踐。瘦理想的表現、原因及關係如圖1所示。

39D7D106BCB5E02D463D6A161FB6505890F5D857 size31 w1080 h532

圖1

本文認為,對瘦理想的研究還可引發以下思考。

(一)瘦理想的內涵與價值定位

首先,瘦理想的產生是女性追求健康、展現形象、追求美好生活的必然,也是人類幸福之旅的重要組成部分。瘦理想將視角聚焦於身材,它以“健康瘦”為核心,提倡身體的生氣之美,推崇充滿活力的體態,這樣的“以瘦為美”,其美好的內涵本無可厚非。但如今媒體視域下的“瘦”忽視了“健康方為美麗之基”的要義,逐步發生了本質上的偏離。瘦理想的內涵本身也隨之在偏離中逐步發生異化,變為單純的“以瘦為標”,部分女性甚至表現出審美標準畸變的傾向。鑒於感知到理想身體尺寸與當前身體尺寸之間的差異是導致身體不滿等負麵體驗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如何塑造和傳播科學的身材理想仍然是值得全社會思考的話題。其次,對瘦理想的追求可以引發積極效應—形成自覺自律的品質與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男性,應當重視瘦理想對於大眾群體的這一正向價值所在。這一價值定位亦可起到認知基石的作用,為更廣泛群體的健康管理項目提供理論支撐的可能。重新思考瘦理想的價值定位並實施一係列有效引導,不僅能從源頭上預防公共衛生問題(例如肥胖),也有助於展現朝氣蓬勃的良好社會風貌。

(二)瘦理想的文化因素與本土特點

首先,個體對身材的管理體現著社會文化規範,瘦理想的傳播與盛行離不開審美文化的助推,個體對它的內化也符合文化心理學的理論,那麽,在文化心理學視角下,裹挾青年女性愛美之心的“瘦理想”究竟有著怎樣的曆史背景與發展脈絡?這一點值得思考。其次,到目前為止,國內的相關研究並不多見,與這種寥寥的研究現狀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瘦理想在我國青年女性中流行甚廣。近年來,從曾經風靡一時的花式炫瘦——“A4腰挑戰”“iPhone6腿”“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到熱度不減的瘦身宣言—“我要瘦成一道閃電”“要麽瘦,要麽死”,瘦理想在網絡文化的助力下,在我國青年女性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追求極瘦的風潮,引發的問題也必然具有鮮明的本土性。在身材管理的需要與動機、效果與意義以及心理樣態與行為模式上,我國青年女性會表現出怎樣的“中國特色”?未來可以在瘦理想的本土化研究方麵做進一步探討。

本文的研究結果對瘦理想盛行原因以及受其影響的青年女性心理樣態,都做了較為全麵、係統的呈現,豐富了已有研究成果。並且,本文依從質性研究範式,紮根本土,關照中國情境下的青年女性,結論更具中國特點。今後還應考慮到研究方法與抽樣方式的優化,結合量化研究、在更大規模的青年女性群體中對研究結果做進一步的探討與檢驗。

“瘦”已然深入影響到現代人(包括男性)生活的方方麵麵,正引起人們越來越多的重視。身材管理、健身計劃、形象塑造、飲食搭配、慢性病預防,這些話題的背後都有著對“瘦”的合理需求。瘦理想作為一個廣泛存在且有著深遠影響的心理現象,對它的研究還有待更加科學、全麵及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