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如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一個韓國人(圖)

  1

病毒全世界擴散,陷落的國家越來越多了。

24日晚上開始,社交媒體上開始瘋傳一張截圖,是韓國首爾飛往山東各個城市的價格表。其中,首爾飛往青島的上漲到了近4000元(人民幣,下同),甚至經停哈爾濱的機票,漲到了6600多。而平時一張機票,不過是500元左右。

500

這說明了什麽問題?

敏銳的自媒體們馬上發現了其中的商機。於是,一係列帶有恐嚇性質的標題橫空出世:韓國人紮堆往中國跑,不要欺負山東,韓國人逃到中國,因為免費治療

看著這些標題,腦補出去年Netflix的網紅劇《王朝》裏的場麵:一個個麵目猙獰的韓國僵屍,分批從首爾、仁川登上飛往青島、煙台、威海的機場,等著山東的,是一片血海。

真是驚悚。

隻可惜,這是假的。

媒體全曆史的報道,根據青島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的統計,今年1月24日到2月23日,青島機場一共才入境20516人,平均一天才660多人,而這是包括了所有國籍的人數,這怎麽也說不上紮堆吧?

那麽,會不會集中在這幾天呢?另外一個媒體社長de晨翼尖報道,2月25日這天,首爾到威海隻有一班飛機,到煙台隻有東航一班,到青島的倒是有6班,不過其中韓國公司的隻有2班,另外4班分屬於青島航空、東方航空和山東航空。

這就是到達山東各地的航班總數。就算都裝滿了韓國人,能有多少?而實際情況是,其中的中國人和外國人不算,韓國人恐怕屈指可數。

其實,機票價格上漲,恰恰是因為國內此前的疫情緊張,各個航空公司都大量削減乃至停飛了多數航班,造成一票難求,因而價格大幅上漲。要知道,韓國對華的一半投資在山東,平日裏,在山東各地常駐的韓國人都數以萬計。

500

事實似乎並不重要,恐慌實際已造成。社交媒體上,要求對韓國和韓國人采取措施的呼聲此起彼伏;特別是微博,#請山東省政府限製韓國人入境#的話題閱讀3800多萬,留言2萬多。

500

無法統計的是,這種恐慌心理,實際造成了多大的影響。但從各地媒體的反應上看,這顯然已經影響了山東各市政府的決策,甚至東北三省也有相應的反饋。官媒的話語體係,並不比自媒體體麵克製到哪裏去。例如,韓國人到中國躲避疫情、山東各地硬核防控、多地出手等誤導性標題俯拾皆是。而各地的緊急會議或公告中,公然提及韓國的,並不在少數。

500

種種提法中,最令人難以置信和接受的,是公開提出反向輸入的概念。也就是說,一旦有韓國受感染者進入中國,就叫做反向輸入。那麽,如果說中國對韓國的輸入是正向輸出,公眾就可以接受嗎?

在這場疫情中,我們從最初的歧視和排擠武漢人,進而擴展到歧視和排擠湖北人,現在終於發展到歧視和排擠韓國人了。

不出意外 ,日本人看來很快就會被列入被歧視和排擠的名單。

難道不是嗎?在近幾日的網絡討論中,所謂韓日連抄中國的作業都抄不好的論調已大量出現。

我不知道這些媒體所說的韓日或者意大利、新加坡,到底抄中國的什麽?封城?堵路?還是歧視並禁絕外地人、外國人進入?

更可笑的是,我們的自媒體居然有膽嘲笑韓國人前幾日還有大型的集會,街上還可以分食。你們這麽快就忘了,1月19日,鍾南山博士驚天一語的前一天,武漢百步亭上,4萬個家庭笑逐顏開的萬人宴?

我們不禁要問,疫情肆虐,在種種慘劇與痛楚之中,這樣大規模、成麵積的歧視、偏見和非理性,為什麽能夠屢屢出現?

一場公共衛生危機,同時也暴露出我們在現代化過程中巨大的道德和倫理危機:為數不少的國人,既缺乏現代社會的公共性,同時也缺乏中國傳統教育中至高無上的教養。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從來都是中國在任何一次災難中提出的口號,這也是現代公共性的一個基礎性結構:災難是具有公共性的,任何一個國家或地方,當它陷入危機的時候,其他的國家和地方都有義務和道義去援救,而不是袖手旁觀,獨善其身,甚至幸災樂禍,落井下石。

對韓國人的恐懼與排斥,跟對武漢人、湖北人的恐懼和排斥,並無二致。疫情之下,人與人之間,國與國之間,本來應當休戚與共,聯防聯治,而不是期望通過把別人拒之門外而偏安一隅。

首爾市長在回應當地的排華輿論時說:我想問問大家,當年首爾爆發MERS疫情的時候,中國禁止韓國人入境了嗎?

500

這才是一種有擔當,有教養的話語。

如果山東真的聽從了那些人的聒噪,切斷和韓國的交通,那麽,從明天開始,韓國是否也應當提出反反向輸入的硬核抗疫,從而封閉與中國的交通?

2

2月25日,某微博大V推波助瀾,又加深了國人對韓國的歧視和排斥當天,他在微博上發布呼籲,中國要嚴格限製兩國的航空往來,嚴防韓國的疫情回流,刻不容緩。

500

作為一個官方媒體、主打國際新聞的大報總編,竟然說出如此不顧大局的言論來,委實令人莫名驚詫。

當中國的疫情爆發,而韓國尚無一例確診的時候,某大V會呼籲韓國政府限製與中國的航空往來,嚴防中國的疫情流向韓國嗎?大約他是不會的,因為他站在中國的立場上。

因此,中國流向韓國是可以的。他不是一向譴責歐美國家對中國無情無義嗎?立場一換,他就可以翻臉不認人了。

​作為一個在全球化中受益的媒體人,他今天所反對的,是他自己的立身之本:全球化及其精神。而這一切,無非因為恐慌與自私。

因為恐慌,中國的抗疫雖然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成果,但從全國說起來,仍有脆弱之處。所以可以無所不用其極,隻要把任何可能的回流疫情擋在國門之外,就萬事大吉;因為自私,對韓國前一階段給予的同情和支持,我們會銘記,所以可以不顧國家大義,過河拆橋,上屋抽梯。

無論是山東民間腦補的韓國僵屍大軍入侵,還是這位大V的嚴限中韓航空往來,都是試圖自我封閉,以求一時安全。這樣的短視及其帶來的歧視表示,部分國人,還沒有把疫情真正當成是一個全球化時代的公共危機。

幸虧,青島市並沒有聽他們的,而是堅守常識,顧全大局。甚至,青島的官方文件中,還強調了:堅決杜絕村莊(社區)防控措施擅自加碼,封路堵路,不允許租戶和外來人員返回等問題發生。

500

並且,在包括青島、威海、煙台和吉林的延吉、延邊的官方文件中,都沒有出現逆天的、充滿冒犯意味的反向輸入字眼。

可惜的是,這些官方文件中,境外輸入依然成了統一口徑。

一直到今天為止,WHO對於中國都是十分友好的,不但拒絕了將疫情級別提高的要求,也拒絕了對中國停止貿易和旅行的建議。也就是說,即便中國目前的確診案例,是其他國家確診案例相加的數百倍,國際社會仍然在力挺中國,相信中國。

而中國如果對韓國采取封禁措施,也就意味著,在WHO麵前,在國際社會麵前,我們在自打嘴巴。

世界許多地方的確診案例都在增加,日本眼看就要破千,我們下一個是否要封禁日本?

一邊是WHO和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信心與支持,一邊是中國把自己封閉起來,成為一個孤島?

再回頭想想某些人、愚妄的自媒體和微博大V,這些該是多麽愚昧和自私的人群?

無論是從韓國來的,日本來的,還是武漢來的,湖北來的,遵循必要的隔離措施,進行14天的觀察期,統一的住宿和餐飲安排,這既是防控疫情的必要性措施,也是我們應有的待客之道,相信絕大多數的韓國人或其他地區來的人,都能夠理解與支持。

這並不是我們對任何一個地方來的人的歧視,而是我們對於在疫情非常時期所必須遵循的利人、利己的基本和通用的準則。

但我們既不是要防止反向輸入,也不是要境外輸入。我們要防止的,不過是病毒的擴散。

我們中的許多人不明白的是,公共衛生危機是一個全球化時代的副產品。因為病毒是沒有國界的。我們的確要去尋找病毒的自然宿主,也要去尋找病毒的中間宿主,可是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所有的問題,都被全球化的流通和交往所複雜化。

也許自然宿主來自中國的菊頭蝠,而中間宿主是馬來中轉的穿山甲,它的來源可能在非洲可是這些自然宿主和中間宿主,所感染的病毒最初的來源在哪裏呢?

中國發生新冠病毒疫情,這不是中國人的錯,這當然也不是湖北人的錯,也不是武漢人的錯。

韓國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這當然也不是韓國人的錯。

病人,無論是哪裏的病人,都不是罪人,所有的人,都是受害者。目前,我們惟一的敵人,是病毒;而未來,我們共同的敵人,可能是全球化之下違反自然的生產方式,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那也將是我們共同的敵人。

在這樣的一個非常時刻中,全球各個國家、地方都應該摒棄前嫌,做到同呼吸,共命運,共同對抗疫情,而不是對抗彼此。

中國人有句老話,叫以德報怨,說的是要以寬仁之心,對待那些對我們心懷惡意的人們。我們和韓國之間,在對抗疫情這件事上,不過是以德報德。因為韓國人在我們有難之時,並沒有將我們拒斥在外,因此我們也應當以同樣的心態和姿態,去對待他們。

這是現代的公共性,也是傳統的教養。

一千多年前,日本長屋親王向唐朝高僧大德贈送了兩千件袈裟,袖邊上都繡著一首偈語,如今已經成了網紅句,卻最能表達我們與整個世界休戚與共的命運與決心:

山川異域,風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

× 

華客網:如今,我們應該如何對待一個韓國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