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美國人對我說:比起新冠病毒,他們更怕流感

 3月1日,就在華盛頓州出現全美第一例死亡病例後不久,美國總統特朗普召開了一次專門針對新冠肺炎防控的新聞發布會,在發布會上,副總統彭斯重申了美國政府對疫情的評估。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的傳染病專家安東尼·弗契(Anthony
Fauci)也表示,雖然中國出現了30多歲患者死亡的案例,但大多數人隻是輕症,並沒有必要過度擔心。“這一情況也隨時會變化,”他補充道。

  美國目前至少有160例確診病例,分布在17個州。其中西海岸是疫情最嚴重的地區——第一例社區傳播病例出現在加州;第一例死亡病例,以及數個集中爆發地點都位於華盛頓州。目前,這兩個州都已經宣布進入緊急狀態。

  美國的防控重點依然是來自境外的疫情。政府已禁止最近到訪中國和伊朗的外國人入境,並且建議本國公民不要到訪中國、伊朗、意大利、韓國等疫情較重的國家。雖然美國疫情已經進入社區傳播階段,但政府並未對境內采取任何交通管製或者區域隔離措施。

  在相對寬鬆的環境下,美國普通人是怎樣看待疫情的?

  普通民眾:這就像流感

  雖然社區傳播在美國已經拉開帷幕,但民眾似乎並沒有因此特別擔心。路透社3月2日在美國的全國性調查顯示,八成美國民眾認為疫情對他們毫無影響,認為自己受到影響的人群,大多也隻是感受到諸如銷售量下降、會議推遲等涉及工作的影響。

  路透調查所反映出的情況,也正在我居住的俄亥俄州發生著。或許是因為俄亥俄州至今沒有一例確診,這兩天我問到的居民給我的反饋都非常相近:這次疫情就像一次流感。

  年齡職業各不相同的他們,沒有人表示超出普通流感季節的擔心,沒有人做了任何額外的保護措施或是購買物資,也沒有學生為此改變春假計劃。

  至於他們為什麽不擔心,很多人給我的答案是:即使得了新冠肺炎,也不會有太嚴重的後果。這樣的判斷與特朗普和數個衛生部門近日強調的信息相符:新冠肺炎對於老年人或是有基礎性疾病的人來說是個壞消息,但對於沒有基礎性疾病的大多數人來說,”你們會沒事的”。

  感染者可以自愈不假,但是這句話給民眾的安慰可能有些過了頭。新冠肺炎長達14天(可能更長)的潛伏期,以及不比甲流、埃博拉症狀急性或者可見的症狀,都給這次疫情蒙上了一個溫和的表象。即使在美國本土第一例新冠患者死亡的消息出來後,大家也沒有太多觸動,一位受訪者對我說:”驚訝了一下,但是聽說是個老年女性之後就覺得正常。”

  死者其實是位五十餘歲的男性,然而特朗普向公眾宣布的時候說的是”一位很好的女士”,我問到的人中,大多數並沒有注意到總統犯的錯誤。

  許多人都收到了來自公司或者學校關於疫情的郵件,內容多為警示和建議,周圍也沒有出現太多停工停學的現象。個別大型活動的取消多是因為舉辦方的獨立決定,而不是政府命令,且活動取消觸發的情緒首先是沮喪和懊惱,其次才是對疫情擴大的擔憂。但他們都不清楚,俄亥俄州截至3月3日隻向疾控中心送檢了八例疑似病例。

  “我更擔心我得流感。”受訪者M是一名學生,他已經咳嗽了四五天了。M沒有去過疫情最嚴重的幾個國家,他認為自己如果發燒,患普通感冒、流感甚至“空氣過敏”的可能性都比新冠肺炎的可能性高。

  和M一樣,我問到的人大多數都表示,如果發燒,會先在家中自行按照流感治療,而不是去醫院,這和疾控中心建議的輕症處理方式一致。當我追問是否會去做檢測時,多數人坦言沒有考慮。M也說,如果他去醫院,醫生可能會建議他做檢測,但是那會產生很多的費用,相比極小的可能性,M認為不值得。M知道檢測本身免費,但他堅決表示一旦去醫院就會產生大筆“不知道哪裏來的”費用。

  囤貨恐慌是否存在?

  盡管中文網絡社區中,斷貨,囤糧,甚至囤廁紙囤子彈的消息滿天飛,但是大部分美國居民沒有感受到任何足以”影響生活”的物資短缺。任何時候都會有為世界末日做準備的人:網絡上出現了一張加州居民囤了幾百枚子彈的照片,以及一位美國人想買雙黃連的視頻,但這些人的行為並不能作為整體局勢的證明。

  全美口罩的斷供顯而易見,但是這種斷供在美國出現第一例人傳人病例前就已經開始。多位北美援助武漢的誌願者確認,口罩的短缺以及大幅提價最初在一月底就已出現。多個誌願者組織采取了呼籲同胞們各自購買物資後寄到指定倉庫的方式籌集物資,這些物資給了武漢至關重要的幫助,但也意味著零售渠道的大量采購。

  到二月上旬,美國全境已經很難買到價格合理且符合標準的口罩或者其他可以跨境捐贈的物資。

  但是這些沒有對美國居民的生活產生較大影響。我問到的十名美國居民中,隻有一人考慮過要不要買口罩,而且看到亞馬遜口罩價格的時候瞬間放棄。他表示,甲流大爆發的時候美國居民也沒有戴口罩的習慣,因為戴口罩不僅很難受,還容易讓路人躲著自己走;更重要的是,戴口罩可能沒用。

  和歐洲類似,美國的知名醫生以及主流媒體,都紛紛宣傳普通人並沒有必要佩戴口罩,他們認為,錯誤佩戴的負麵作用、以及口罩帶來的“假安全感”反而會增加感染幾率。無時不刻地戴口罩,還不如勤洗手別摸臉更加有效。

  不管是民眾自用還是援助所購買的口罩或是防護服,都沒有占用供應商原本對醫院提供的定期物資份額;醫院等衛生機構的口罩充足,用一位受訪者的話說就是“使用和往常一樣浪費,而且路過的人想拿幾個拿幾個。”

  當下全美百例左右的確診並沒有給醫療機構帶來很大的壓力,但隨著確診數量幾乎沒有懸念地增加,很多相關人員也向媒體表示了對未來情況的擔憂。令人疑惑的是,在沒有大量醫療用品短缺的情況下,美國醫護人員的防護措施似乎十分簡陋,就算在目前疫情最集中的老年中心轉移病人時,也沒有穿戴任何防護服。

  同理,酒精、消毒濕巾等清潔用品屬於美國人家中的非緊急日用品,雖然多地出現了門店貨架被搬空現象,但是幾個月才買一次濕巾的人們並沒有感覺到這些物資的緊缺。一名藥店的銷售人員表示,近日有出現個人買走所有單件物品的情況,但是由於補貨很快,沒有感覺到調度上的困難。

  被質疑的檢測能力

  並未擔心症狀和物資的民眾,卻因為疾控中心而憂慮。疫情爆發以來,美國嚴控檢測數量的政策已經引發了多方的質疑。目前已經沒有公開渠道能夠獲知接受檢測的準確人數,因為疾控中心在2月29日已經停止公布相關統計——472人,是疾控中心最後放出的統計數字。

  雖然並不清楚目前的檢測進度,但不得不承認,472即使在2月29日當天看來也是一個不足的數字,尤其是在與其他國家做對比的時候——有媒體指出,美國和韓國在同一天宣布了首例確診病例;六周過後,韓國已經完成了超過10萬人的檢測,而美國還不到500人。

  加州一名女性病例確診的經過進一步將疾控中心過於嚴格的檢測標準推向風口浪尖。2月19日,這名女性被送院治療,抵達醫院的時候,她的症狀已經比較嚴重。醫生對她進行了插管,並架設了呼吸機。由於這名女性的症狀和病毒感染高度相似,醫院懷疑,她很有可能感染了新冠病毒。

  由於醫院所屬的加州衛生部門都沒有實施病毒檢測的權限,醫院隻能向疾控中心申請檢測。但因為病人最近既沒有出國旅行,也沒有接觸過外國回來的人;她的情況並不符合當時的新冠病毒的檢測標準。

  也正因此,這名女性患者並沒有及時接受檢測。直到入院後第四天,疾控中心終於同意檢測,結果為陽性——她成為了全美首例社區傳播病例。

  此前,想要接受檢測,必須在出現臨床症狀的同時,滿足兩個標準:密切接觸過確診患者,或者有受影響地區的旅行史。鑒於加州延遲確診的案例,疾控中心在原先標準的基礎上,加入了新的標準:沒有暴露史,但出現嚴重的急性症狀也可接受檢測。

  考慮到美國已經進入了社區傳播階段,並且無症狀以及輕症感染者較多,有聲音指出:過於嚴格的標準是否會造成大規模漏檢?3月4日,疾控中心再次更新了相關信息,宣布不再給出明確的檢測標準,各個地方的醫務人員應自行判斷。

  另一方麵,疾控中心和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也發表聲明,宣布下放地方醫療機構的檢測權力,稱本周內美國的實驗室會有足夠完成一百萬份檢測的材料。

  但是實驗室相關人員向Politico表示,檢測材料不等於實際檢測能力,由於人員和場地的限製,最終更實際的檢測數目會在一天五千份左右。隨著更多權限的下放,傾向於出門檢測的民眾接受檢測的難度將大大降低。

  新冠肺炎的檢測本身免費,但是這不代表去醫院免費。根據美國商業部2018年的數據,2750萬美國人沒有醫療保險,更多的人有著非常差勁的保險。

  根據Business
Insider的初步計算,無保險情況下單次就醫的費用從149至1151美元不等(不包括任何檢測、治療和藥物費用),住院一天的平均費用則為4293美金。目前,單次檢測的具體費用尚無明確標準,有政府官員在答複《紐約時報》時稱,各州的檢測費用可能有所不同。

  而網上流傳的的邁阿密疑似患者3271美金的檢測費不具有代表性:患者選擇了先測試並確診了流感,整個就診過程不包含任何對新冠病毒的檢測,且他的保險有非常高的個人分攤費用。

  針對新冠肺炎產生醫療費用的問題,紐約州3月2日宣布,紐約州的保險公司將免除所有因檢測新冠肺炎而產生的費用,包括急診費,緊急就醫費,和普通就醫費。各州政府和大型保險公司例如CVS
Health也在積極討論調整方案。

  兩天後,副總統彭斯在記者會上宣布,聯邦醫療保險、醫療補助以及私人保險將覆蓋新冠病毒檢測的費用,“因為這是基本的醫療福利。”
但他沒有詳細說明,沒有參保的該怎麽辦。

華客網:美國人對我說:比起新冠病毒,他們更怕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