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 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牆內自媒體茶狐看世界文章:前陣子,我一個搞工業自動化的朋友,去了一趟美國墨西哥考察,回來和我聊了他的感受。我整理聊天記錄,加上一些背景資料,寫成這篇文章。

雖然不可能係統性介紹製造業現狀,但從幾個細節上管中窺豹,也能了解目前的局勢。另外,這可是最新的第一線觀察,值得與大家分享。

美國

他們2個人在底特律吃了一頓中餐,三個很簡單的菜,74美元,加上小費和稅,差不多100美元。疫情之前,我在美國吃飯的時候,小費還有15%的選項,如今至少20%。根據我的經驗,2個人吃一餐100美元,不算貴。但如果你了解底特律,就會知道,這價格對當地人來說,其實不便宜。

他們吃飯的地方叫Dearborn,屬於底特律的城鄉結合部,底特律就是美國的老工業區。

Metro Detroit(底特律都會區),面積為3,328平方公里,人口377萬。

City Detroit(底特律市區),面積為370平方公里,人口64萬人。

底特律市區面積為都會區的十分之一,人口是六分之一。

根據最新的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2022年,底特律都會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7.1萬美元,2019年是7.3萬美元,下降了2.9%。同時,2022年,全美家庭中位數收入是7.4萬美元,底特律都會區的收入比全美平均略低。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2022年,底特律市區的中位數家庭收入為3.7萬美元,只有全國水準的一半。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墨西哥原住民,攝於2018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兩個人在底特律吃了一頓中餐,這是中餐館帳單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兩個人在底特律吃了一頓中餐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吃飯的地方叫Dearborn,屬於底特律的城鄉結合部

根據最新的美國人口普查局數據,2022年,底特律都會區的家庭收入中位數為7.1萬美元,2019年是7.3萬美元,下降了2.9%。同時,2022年,全美家庭中位數收入是7.4萬美元,底特律都會區的收入比全美平均略低。更讓我感到意外的是,2022年,底特律市區的中位數家庭收入為3.7萬美元,只有全國水準的一半。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如果你的家庭年收入只有3.7萬人民幣,去吃一頓簡單的中餐就要100人民幣,你可能也會非常心疼。

雖然最近幾年,美國經濟在不斷升息的情況下,創造了高成長、高就業的“神話”,但工業區仍然沒有起色。

根據他的實地考察,美國工廠基本上停留在2005年的狀態,雖然失業率很低,但擴張的部門主要集中在服務業,製造業的薪水依然只有5萬美元左右,吸引力不強。他的觀察與統計數據吻合。

關於美國的再工業化,也可以參考另一個例子──台積電的美國工廠。

台積電的美國亞利桑那州廠先前傳出建廠不順、勞工抗議,以及補助獎勵遲遲未到手等事件,量產時間從2024年延宕到2025年。另外,台積電還可能縮小規模。相信美國當局比台積電更急,台積電的第2座晶圓廠也將延期到2028年運營,比公司原先預計的2026年還要晚。

無論是老工業,或是新工業,去工業化容易,再工業化很難!

在美國,建造一個工廠非常困難,培養一個工人,更加困難,培養一個合格的工程師,就難上加難了。可能有人說,可以從印度引進人才,問題是,印度的大學生也都是小鎮當題家,沒有實戰經驗。

換個角度來看,中國現在聚集了全世界數量最大的工程師群體,他們不但做題水平超群,還有豐富的實戰經驗,這才是中國工業的核心競爭力。

對美國來說,強行再工業化,是違反市場規律的,美國缺的不是錢,而是時間與環境。但他非要這麼做,我們只能拭目以待了。

看到這裡,可能有人說,那美國真的就百無是處了?當然不是。

美國的優勢還很多,例如,體育比賽和表演(頂級且成熟)、大房子(土地私有,想多大就多大)、大學(尤其是研究生教育),這些方面,依然遙遙領先。畢竟過去100年都是全球經濟第一大國,7萬多美元的人均GDP,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而且,美國資源非常豐富。 2023年,美國以日均1,293萬桶的成績,成功超過俄羅斯、沙烏地阿拉伯,成為世界第一產油國。美國的淡水資源也很強,五大湖區的淡水就佔全世界存量的20%,還有對稱的海岸線,連結兩大洋。可以說,美國的地理條件得天獨厚,是老天爺的寵兒。

美國的人口只有中國的四分之一,但平原面積多一倍,幾乎沒有大面積的沙漠和高原,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遠超過中國。他們的環境容量大,就可以支撐一些鋪張的生活方式,例如,大house、房車旅行、遊艇、狩獵等。美國對全世界精英的吸引力依然很強,創新能力不可小覷。

墨西哥

大家都知道,墨西哥已經取代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進口來源國。表面上看,美國一手導演的脫鉤大戲已經成功,但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目前,全世界有四大陽澄湖,分別是韓國、墨西哥、越南、泰國,他們產業格局不同,分工也不同,但相同的是,自從特朗普發動貿易糾紛後,他們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都激增,同時,他們對中國的貿易逆差也在增加,兩者的增幅幾乎是同步的。其中的奧妙,不言自明。

其中,韓國的變化最強。 2023年,韓國對華貿易出現180億美元的逆差,系中韓建交31年來首次。 2023年中國對墨西哥出口商品總值為814億美元,進口為187億美元,順差高達627億美元。這一轉變促使墨西哥超越中國成為美國最大的出口國。

總而言之,沒有中國的零配件和生產設備,陽澄湖再好,也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這是一個中、美、墨三方心知肚明,又皆大歡喜的遊戲,美國政客有了吹牛的資本,墨西哥獲得了工作機會,中國減輕了對美國巨額順差的壓力。

短期出差的感受

這次他們考察了墨西哥和美國很多工廠,結論就是,中國製造企業大膽往前走就可以了,其他國家真的跟不上。

日本工廠和歐洲工廠情況都不太好,東南亞是中國的後花園,唯一有希望的是印度製造,但離威脅中國製造還比較遠。

除了製造業,這次出差感受很深的地方:只有中國做好了綠色能源的大切換基建準備,其他國家的綠色能源的基建速度,遠遠跟不上書面計劃和實際需求。

也就是說,中國製造不僅是今天的快速升級發展,也為未來幾十年的全球控場做好了充足的準備(這裡面唯一的干擾因素不是歐美日,也不是東南亞,而是印度製造的崛起速度有多快)。

美國朋友知道中國的光電、風電價格有多低,也知道中國電動車起來有多快,但並不知道中國為此配套的儲能建設規模有多大,準備有多早。跟他們講中國有200多個抽水蓄能電站在建,總投資2萬億,他們都很震驚。

對美國人來說,這就是「知識盲點」了,對我來說,也是一樣。於是我查閱了很多資料,總結出來,與大家分享。

放眼未來,新能源是大勢所趨,但無論是光電、風電,都非常不穩定,是典型的靠天吃飯。如果一個國家的新能源發電比例很高,一旦遇到極端天氣,既沒有陽光也沒有風速,整個國家將陷入電力危機。沒有電,工廠就要停工,這種風險是無法承受的。

所以,新能源發電必須配套對應的儲能設施。根據儲存的原理不同,可以分為電化學儲能(主要是電池)和機械儲能(主要是抽水蓄能)。根據CNESA的不完全統計,截至2020年底,全球已投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191.1GW,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計裝機規模達到 172.5GW,佔比超 90%,其他形式可以忽略不計。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抽蓄電站的主要劣勢在於其對於地理條件的要求較高、建設週期長。抽蓄電站的上下水庫之間需要具有足夠的高度差以提供較大的位能,目前平均高度差在200~600 公尺之間;另外還需要較大的面積以建造足夠大容量的水庫。由於高度差較大的地區普遍以山林為主,抽蓄電站建設施工具有一定的難度,建設週期較長(一般在6年以上)。

美國的土地私有、基礎建設能力、環保阻礙,導致抽水蓄能幾乎沒辦法做。墨西哥雖然有大量的沙漠,可以用來建造光電發電廠,但也是沒有配套的自然條件。

前面說了美國在地理上的優勢,相較之下,我們的山地偏多,資源總量偏少,適合人類居住的面積也偏少。應該沒人會料到,隨著科技的進步,我們在地理上的劣勢,也可以轉化為優勢。正所謂,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

中國有大量的山地,浙江南部、福建、江西、雲南、貴州、四川、湖南,這些省份,缺乏平地。原本是經濟發展的障礙,但隨著新能源的發展,這些山地突然成了寶貝,是建造「抽水蓄能電站」的好地方。

要完成新能源切換,就要建造大規模的抽水蓄能配套,這必須具備3個條件:山地、審批效率、基礎建設能力。而同時具備這3點的,放眼全世界,也就只剩下中國了。

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方知中國製造現狀

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抽水蓄能中長期發展規劃》,到2030年,全國抽水蓄能投產總規模將達到1.2億千瓦,裝置容量相當於5個三峽工程。相較之下,其他國家很難在短時間內完成這麼大的工程。所以,以目前的情況來看,能順利完成新能源轉型的國家,大概也只有一個。

或許有人覺得,沒有綠電,用其他電力不就行了?事情沒這麼簡單,歐洲人早就打好算盤,他們搞出一個叫「綠色貿易壁壘」的東西,如果某國的綠電不達標,就是破壞人類環境,產品就要加稅。機關算盡太聰明,只是沒有料到,最先完成綠電轉化的國家卻不在歐洲。到時候,我們就按照歐洲人制定的遊戲規則玩就行了。

簡單的總結

總而言之,美國的創新能力還在,對全球人才的吸引力還在,中國的工業能力無人能比,雙方各有所長。你我有生之年,將親眼見證人類史上最大的一場戲,我們既是參與者,也是觀察者。期待有博弈無戰爭,人類有一個美好的未來。

華客|新聞與歷史:講講墨西哥考察經歷 方知中國製造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