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 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近日,一篇《我妻之死》的文章引起了加拿大不少網友的注意。文章的作者在這篇長文中,詳細記錄了妻子從身體感到不適、尋醫問診、確診治療再到離世不到兩個月的過程。許多網友因此對加拿大醫療制度展開了討論。

根據作者的敘述,他的妻子張女士(下文簡稱M)曾在美國多年,以全A成績從美國杜蘭大學畢業,隨後持H1B工簽在美國工作,作者留在上海工作並照顧兩個女兒。隨後M回國團聚,發現懷了三胎,一家人2019年左右移民加拿大,五口居住在曼省,M在加拿大讀碩士並兼職工作,作者主要負責照顧三個孩子。

診斷經過

M曾在2023年8月因要準備做下顎手術而做過體檢,報告無異常。

9月20日,M看了婦科診所醫生,做了一些檢查。

9月底,在下顎手術複診時,也沒發現異樣。

2023年10月左右,M開始感到身體不適,未就醫,吃了些中藥和國內帶來的消炎藥。

11月初,婦科診所電話稱,“癌症篩檢物的血液檢查結果有異常,需要重新檢一次。”

11月9日,M決定去看急診。醫生初步診斷是肺結核或急性肺炎,因為可能有傳染性,那裡的條件無法收治,就通知位於Winnipeg有醫療條件的HSC(Health Science Centre),第二天來接。

由於持續難受,車子也還沒來,M在11月10日便自己去了HSC,進了隔離病房,「醫生說還要進一步檢查才能確診,最大可能是結核,也可能是真菌感染,或者是癌症,不過又補充說癌症可能性不大。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圖源:unsplash@marceloleal80

11月13日,醫生說70%結核,30% cancer。要等到四天後才有結果。

11月17日星期五,醫生通知“’已經擴散了,沒法手術了,放療或化療延長生命。'”

11月20日(週一),M被診斷為肺腺癌(Adenocarcinoma)。醫生說這種癌症是由於基因突變而產生的,推測這個基因變異可能發生在一年前,甚至幾個月前。而這種基因變異跟家族遺傳沒有關係,連抽菸等不良生活習慣也沒關係,M從來沒有抽菸史。根據醫囑,M開始做基因檢測,確定哪種標靶藥。

「雖然基因檢測結果沒有出來,甚至還需要很長時間,但醫生決定還是賭一把,選一種針對特定基因的靶向藥先吃上再說,」 文中寫道。

“醫生的原話說:吃兩週看效果,如果這個靶向藥是錯的話,那就根據測序的結果,即如果檢測結果是EGFR陰性,意味著重新換靶向藥。”

經過一些檢驗後,醫生修改了治療方案,不建議回家治療了。因為根據剛做的x光,發現又擴散了,擴散的太快,幾天而已,都能目測出來。

隨後幾天,妻子病情急劇惡化,心臟也出現問題,做了心包積液穿刺手術,但病情反复,出現過幾次緊急狀況。

11月28日,醫生來宣布,建議放棄治療,接受臨終關懷,有尊嚴地離開。 「他說基因檢測結果剛剛出來了,很不幸,從2023年11月20日開始用的標靶藥猜錯了,因為基因檢測是EGFR-20基因,而非之前押注的EGFR基因,」文中表示。

「我說那就馬上換藥呀!醫生說,很不幸,沒有相關的藥。醫生似乎沒有耐心跟我多講話,主要是想跟我妻一個人交流,詢問無比虛弱的她是否願意放棄所有治療,轉而接受臨終關懷。

她點頭接受了。

「我一邊與醫生爭論,喊著不,她卻用虛弱的力氣訓斥我,不讓我幹擾醫生。醫生說了一句’我聽到M的決定了,而且很清晰’,隨後他頭也不回就去給護士開藥,走之前另交待明天會有一位曼尼托巴省這方面的癌症專家來向我親自解釋。

“不到幾分鐘。護士就把藥都打到我妻子胳膊上了,從此,妻子就一直呈現在一種’半植物人’ 狀態,直到離開這個世界。”

11月29日作者查詢到有些藥物也許還有治療效果,“總之,這病並不完全是無計可施之症,希望還是有的。”

當時的時間是凌晨4點46分。作者描述,他告訴妻子找到藥了,妻子也用盡全力有了反應。早上來了一位癌症專家,在作者的堅持下,醫生說他回去就去查詢他的私人管道,看能不能搞到,明天告訴結果。

但下午四點左右,美國特效藥無法拿到,還是來了「臨終關懷」的醫生。

11月30日,作者表示儘管他一再希望醫生多做些治療,但M還是在安樂病房離世,年僅37歲,留下兩名分別10歲和8歲的女兒,以及一個3歲大的兒子。

對加拿大醫療制度的討論

這篇文章引起了網友的多種討論,其中對於加拿大醫療制度的探討最受關注。文中寫道了令作者感到無法釋懷的痛點——「兩天和一分鐘」:

文中指出,M在11月17日確診罹患癌,18日和19日兩天沒有任何治療。 20日病情急劇惡化。

「這兩天對危重病人來說是如此關鍵,對已確診是晚期兇險癌症患者的我妻子來說,更是如此,而醫生們卻不耽誤雙休放假,無人值班查房。”

而確診之前,M在9天去看了急診,8天後才確診。

“從八天前我妻子蹦蹦跳跳地出門,到八天后的臥床不起,沒有任何治療,其間又經歷了好幾個’兩天。’”

作者也提到了一個「一分鐘」的問題。

「之前在11月20日,醫生與我們的會談中,克里欽森醫生說得很清楚,先吃上一種靶向藥,等十天左右的基因檢測結果出來後,如果是錯的靶向藥,馬上更換正確的藥。直到離開人世。

然而,建議總歸是建議,醫生也是人,也會有失誤,決定權總歸要參考我們經慎重考慮之後的意見來定。前一分鐘我妻子意志堅定,還擔心我不堅決,屢次交待我一定要替她堅持,而當她聽到自己無比期待的,用極大毅力強忍病痛,吃了八天的藥是錯的標靶藥時,她心理防線瞬間崩潰,自己倒是當即表示接受醫生建議了。

妻子只是那一分鐘的動搖,在極短時間內就被加大了藥量,這時加拿大醫療系統體現出的高速和效率,與之前長達20天內醫院和醫生們表現的慢速低效, ‘從容不迫’,呈現鮮明對比。 」

這篇文章發布後,不少網友在社群媒體吐槽加拿大的免費醫療制度: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來源:小紅書

也有一些人持不同看法: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來源:小紅書

這篇文章也引發了一些討論和質疑,本網聯繫了文章作者,他僅回覆說「清者自清」。

本網也聯絡了這家HSC醫院,發稿前尚未收到回覆。

對於作者發布的就診經歷,一些加拿大醫護人員又是怎麼看的呢?

曾在Palliative Care和腫瘤科輪科實習的多倫多醫生@鈴格格在社交媒體上解釋了加拿大醫生在評估病例治療風險時的一些通常做法,並就作者對醫生放棄治療的不解表達了自己的意見: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圖源:小紅書@鈴格格

「作者在文章中不解為什麼醫生要『放棄治療』。如果真的有可行的治療方法,我相信她的主治醫生會盡力。但他的妻子已經非常虛弱,各項指標都不正常,靶向藥副作用大,她當時的身體狀況很難承受,盲目用藥很可能起到反效果。妻子病情的殘酷實況。

對於作者提到的幾個讓他無法釋懷的因素,@鈴格格也表示,「從一個醫生的角度來看,女主角的EGFR20肺癌來勢洶洶,惡化極快,從症狀開始到確診到死亡短短一個月。

一位在加拿大醫療體制內工作的部落客也談了這個治療案例,並解釋了醫護處理的流程和使用藥物的規定。她也指出,「加拿大對於用藥還是非常非常嚴謹的,任何一次更換藥物,即使是替代藥物都需要醫生和藥劑師雙方確認是否可行,病人能否承受副作用,劑量是多少,如何調劑,所以在加拿大使用美國的但未在加拿大批准的靶向藥,幾乎不可能。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圖源:小紅書

在加拿大當護士的部落客@芳就這個案例中的臨終關懷也表達了看法:「在病情發展沒有得到控制且病人出現嚴重病症的時候,臨終關懷對病人來說是比強行接受各種化療物療更為妥當的選擇,這個案例裡的病人多次推翻了醫生的預估情況,證實了病情是在那個醫院以那裡的醫療水平是無法得到有效控制的,所以臨終關懷並不是不好的選擇。家屬在時隔這麼久都無法接受病人疾病和死亡的真正原因。

加國醫療究竟怎樣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

圖源:小紅書@芳

對於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的問題,她也建議大家,如果「身體出現了非特異性症狀,切忌拖延,及時就醫。非特異性症狀指,超過2週沒有緩解的低熱,比平時易疲勞,不明原因的咳嗽,以及各種地方的疼痛,水腫,月經無理由週期紊亂,感覺異常,等等。面診的好處是更方便和醫生溝通以及展示身體出現的指徵。

「在生活壓力陡升的當下,注重自己的身體康健非常重要,即使是在排隊看病困難的加拿大,身體出現了什麼症狀,第一時間應該諮詢的也是專業人士而不是自己上網找資料或者是隨便買個什麼藥應付一下。

對此,你怎麼看?

華客|新聞與歷史:加國醫療究竟怎樣 華人發文“我妻之死”引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