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悲催的中國中產:奮鬥半生 二代歸零

總有人問我:為什麼中產階級爸媽最焦慮?

這兩年經濟動盪,不少朋友退出國際學校圈,有的公司倒閉,有的是投資失敗。

一個朋友原來倆娃讀國際學校,學費花的投資收益,結果遭遇各種雷暴,別說收益全無了,本金都沒保住,只能回公立。

小孩上房揭瓦,家長焦慮難耐:因為錢沒了,娃還要養。

有礦的人不會為教育焦慮,他們有足夠的資產當護城河,但中產不行,都是紙糊的小船。雖然有房有車,但都是勞動力變現——

留給小孩幾百萬做理財不夠生活,千萬房產扛不住通膨,一輪經濟週期的風吹雨打下來,稍有不慎就一夜返貧。

拼智商,基因傳承缺乏穩定性,清北爹媽在智商上有明顯優勢,也愁生不出清北二代,只能一個個卷王玩命地雞娃,雞到生無可戀。

有形資產靠不住,智商遺傳也指望不上。奮鬥半生,眼瞅二代就要清零,當父母的能不焦慮嗎?

01 生產資料

最近還看到一種說法,說中產階級焦慮是因為缺乏「生產資料」。

啥是生產資料?說穿了就是家裡有礦,生活模式可以躺著數錢——

最近認識了一對夫妻,繼承了一家醫療器材公司,業務成熟根本不用夫妻倆操心,天天不去公司打卡也耽誤不了賺錢。

他倆不上班,天天圍著小孩教育打轉。交了30多萬學費送進最頂尖的國際學校,一不混家委會,二不進家長群,沒有任何社交需求。

唯一的煩惱,是錢太多了不知道怎麼花…

很多人認為,擁有生產資料的人不會焦慮,就算養個學渣,最後直接丟個產業讓娃接班,下半輩子也不愁吃穿。

但現實其實沒那麼容易。因為時代變化快,產業也在迭代,現在看著烈火烹調油,明天可能就樹倒猢猻散…

之前羨慕的人,一出生老爹就給留了棟辦公大樓,這輩子應該吃喝不愁。但前兩天聽他哭訴,說一半樓空置,租金腰斬也拉不來租戶。

風向變了,原本坐在印鈔機的人,如今還要倒貼物業水電費。

富二代前赴後繼地折騰創業,想以舊換新,把生產資料搞一輪迭代怎奈大勢所趨,折騰得越狠,敗得越快。

美國那邊有個調查,1919年美國前五百的超級富豪,能維持到現在的不到50個。大部分都跟范德比爾特似的,老頭是美國首富,真正意義上的富可敵國,第四代就把家族資產敗光了。

@九邊說以「世代」為尺度觀察,90%的生產資料會失效,並沒有太多東西可以穩定增值。所以即便擁有了這些,也無法減輕中產階級對未來不確定性焦慮。

02 隱密的角落

中產雞娃,是出於對未來精準把控的訴求。內捲的路上,有些人並不是一無所有。

前兩天北郵的教授被15位研究生聯名舉報,在23頁的檢舉資料裡,曝光了一種「看不見的生產資料」:

教授的女兒讀初三,正面臨升學,她讓自己的兩個學生和女兒一起參加「非常重要的」期末統考——

北京中考執行過程化考核,不用多說也知道這次考試關聯升學。

但就是這麼決定升學命運的一次考試,教授不僅能讓學生代考,居然還能在考前拿到卷子,還知道開考後1小時就會傳出答案,但不怎麼可信,僅供參考…

這大概是只有某種圈子裡才有的生產資料。

悲催的中國中產:奮鬥半生二代歸零

不過,也就是在北郵才會出這樣的事故,換到清北根本不存在。

因為清北都有自己的附屬中小學,子弟有自己的招生額度,只要不是差到老天難救,基本上都能站在父母的肩膀上直達彼岸。

可惜,北郵是一所沒有附中的大學,教授的小孩也只能和一般人一樣劃片上學,爹媽才要處心積慮的籌謀。

而為點招鋪路的「創新比賽」無疑成了學術型家庭的一條捷徑:資源上有便利,幹活不缺勞動力。

在這份檢舉資料裡,研究生吐槽,年三十還在為導師女兒的創新比賽忙碌:出研究方向、製作材料、撰寫報告…

然而沒想到,就是這個由兩個北郵研究生做出來的創新項目,居然在國中生的比賽中敗了北,被教授一頓削…

悲催的中國中產:奮鬥半生二代歸零

看到這裡,我覺得又好笑又迷惑。

好笑的是,教授如意算盤落空後發瘋,罵學生「連國中生的事兒都做不好」;迷惑的是現在到底是什麼人在當「國中生」?為啥研究生都打不過,其科創能力起碼是個教授級吧…

由此可見,擁有這種生產資料的圈子太捲了,想出人頭地也是好難。

03 婆羅門世代

這兩天有個刷爆全網的視屏,一個小學生說自己的爸爸是行長、媽媽是行長、爺爺也曾經是個行長,所以自己要未來繼承家業。

這裡插一句,官方闢謠糾錯說,小孩的爸爸確繫縣支行行長,外公是行長但早已退休多年,其母只不過是某分行的部門副主管,因為親屬迴避夫妻兩地,極有原則性。

但不管怎麼闢謠,小孩都戳破了窗戶紙,讓大家看到銀行、電網、石油、煙草這些人人擠破頭想去的單位,接力棒是怎麼一代一代傳遞的。

不過,也只有縣城婆羅門擁有交棒的實力,換到北上廣,難度可大太多了。

因為能人雲集、僧多粥少、競爭激烈,每個坑位都有無數眼睛天天盯著,沒個金剛鑽敢攬瓷器活,結果只會落個摔碗砸鍋,沒準還連累父母晚節不保。

之前總是有人說北京遍地部長,覺得人脈資源在手,他們一定不會為下一代愁,事實根本不是這樣。

他們真的非常關注小孩教育,會拼命把娃送進最好的學校,也會拎著板凳開家長會,被老師校長的耳提面命,跟學生一樣。

就是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不可能原封不動地傳給下一代。

想下一代不滑落,除了爹媽奮力托舉外,更需要他們自己拿得住。不然一旦父母不在其位,失去資源加持的他們,就會立刻被打回原形。混口飯吃肯定沒有問題,但維繫家業、出人頭地沒戲。

所以這些家長會在自己位能最高點做轉換──讓小孩接受最好的教育,拓展優質關係鏈。

有個朋友赴美讀書考大藤,回國家人帶著她到處拜碼頭,想給她找工作。結果拜了一圈,她發現碼頭根本不Care她學了什麼,關心的都是怎麼進藤校。

一咬牙也不找工作了,當起了獨立顧問,把世家子弟一一送進名校。

事業風生水起,最終完成了生產資料的轉換。其成功的核心,歸根究底還是她本人夠優秀,讀到了藤校。

悲催的中國中產:奮鬥半生二代歸零

這樣看來,想要解決中產階級焦慮,歸根究底還是要養個可靠的小孩才可以啊!

而想讓小孩可靠,靠財富外力加持沒用,天賦基因可遇不可求,那就只剩下言傳身教,把好的生活習慣、思考方式、堅韌品格傳遞給下一代,讓他們擁有面對未來的能力。

華客|新聞與歷史:悲催的中國中產:奮鬥半生 二代歸零